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胶囊”之运用与实效研究的论文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教学作为新课程五大目标之一,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运用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和测试等多种手段,调查了高中英语教学中以“文化胶囊”的形式进行英语文化传输对英语教学的作用。来自江西省某重点高中高一年级两个重点班的106名学生参加了实验。通过对问卷调查等的比较分析发现:文化胶囊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实验结果表明:文化胶囊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胶囊;效果;目标文化意识;动机;兴趣;英语成绩一、前言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的确立可以追溯到l9世纪末。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加人t后,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相应地文化教学越来越重要。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目的描述中特别强调了要“了解世界与中西文化的差异”,增强世界意识。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仍旧“大多数发生于以本族语及本族语文化所主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程晓堂,2002)。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缺乏英语文化意识,结果,他们“典型地以目标语的词汇和结构作为他们自己的本族语观念的载体”(langtlf,2001)。尽管在中国进行过大量的文化教学研究,然而很少涉及到英语文化的渗透对中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检验高中英语教学中以“文化胶囊”的形式进行英语文化渗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如果实验的假设之一能明显地提高学生英语成绩被证明成立,将有效地促进高中英语教师改变英语教学中目标文化教学的态度。因为态度的改变可以用观察他人在与态度对象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来实现(franzi,2003)。当然,这一假设的成立是与另一假设,即“文化胶囊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辅相成的。另外笔者通过对2005年部分省市的高考试题的分析,并发现:所抽取的各份试题中都选取了至少一篇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文章,如果学生考前已有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无疑有助于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二、理论背景“文化”一词的定义最早由ebtaylr在1871年以文字的形式提出。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备的各种其他的能力及养成的习惯。到20世纪80年代,文化已有了多条定义。“文化即生活”,“文化是动态的,一直处于变化中”(niet,2002)。在本研究中“文化”主要涉及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历史或地理,也包含了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语言的使用和对语言的分析与其社会、特定的社会环境、言语人的社会背景及身份是分不开的。“语言不是一套死规则”(halliday,1985)。早在19世纪20年代,sapir(1921)就断定语言与言说者的文化不可孤立地进行分析。因此,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意义必须纳入语言教学中。而且,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和教师提出了种种文化教学的技巧与模式,如文化地图、文化胶囊、文化丛等。笔者在该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文化教学方法是由一位外语教师和一位人类学家共同提出的“文化胶囊”教学技巧。每一个“文化胶囊”是由若干个相关的目标文化成分组成,包括图片、短文实物等,其呈现方式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口头讲述,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异国文化,作为一种新颖事物,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因此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继而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三、实验设计1文化胶囊的选择方法文化胶囊的选择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选择与课本或辅助材料同步的单元话题相对照的英语文化内容。如人教版高一第一单元的话题为“firendship99,笔者在处理aringup部分时,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美国人的友谊观,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中国人与美国人友谊观的异同。(2)解释学习材料中出现的词的文化涵义。例如,“turkey”一词在文中出现时,笔者及时向学生解释它的文化内涵,同时借助图片介绍节日吃火鸡的习俗。(3)探究听力或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如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esterndinner”中谈到饭前祈祷,这涉及到宗教。因此,教学时,一方面,为学生概述西方的主要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中西的餐桌礼仪进行比较。2制作文化胶囊的步骤(1)选择主题;(2)列出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3)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4)组织内容;(5)用英语写出文化胶囊的内容并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有一定的难度;(6)修改;(7)为文化胶囊的课堂呈现作准备,如幻灯片、实物或讲稿。3实验对象参加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江西省某一重点高中高一两个重点班,分别为对照班()和实验班(e)。实验前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和其他方面如年龄、性别等因素非常接近。所不同的是实验班的英语教学采用文化胶囊方法,而对照班则否。4实验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实验前后的问卷及测试、实验中的课堂观察和实验后的访谈获取实验数据。对问卷和测试的数据使用spss进行t检验。以得出实验前后两个班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四、数据呈现与分析1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实验前和实验后使用的是同一问卷,包含28个问题分为三部分:对英语文化的态度、对英语教学的看法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动机。在实验前问卷中。两个班在三方面的差异很小,但在实验后的问卷中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明显地超过了对照班学生(p 2前后测对比分析本研究把高一第一学期初的分班考试作为前测,把该学期的期末考试作为后测。试题采用的均为高考试题的模式,由听力、单项填空、完型填空、阅读理解、改错和作文组成,满分150分。从表2可以得出:在前测中,对照班和实验班无明显差异(p0051但表3表明在后测中两个班的成绩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3课堂观察为了获得客观的数据,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对每堂课都认真备课,除了文化胶囊运用于实验班外,课堂的其他各环节两班相同。然而。通过5个月实验期间的课堂观察发现:一方面,对照班在实验的前一两个星期表现较好,但之后大概一半的学生只是听讲和作笔记而已。少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有一少部分学生开始不愿意听课甚至打瞌睡,很难组织起热烈的讨论因为大多数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另一方面,与对照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验班的大多数学生除认真听课做笔记外,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并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尤其是在运用文化胶囊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它犹如一支兴奋剂激发并让学生保持上课的热情。此观察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4访谈实验后以闲谈的形式进行的访谈由笔者设计及分析,由另一位老师实施并使用p3录音,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获得可靠的信息,因为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对笔者及其所授课的评价。按照英语成绩,分别从两个班中挑出4位同学代表四种英语水平:优秀、中上等、一般较差。来自对比班的4位同学都说他们的英语有点提高,他们认为老师的el语较流利,语言点讲解较详细。但是语速有点快有时难于跟上,而且有一名学生坦率地说他觉得英语课有点乏味以致上课有时会打瞌睡。来自实验班的另外4位同学一致认为老师的口语及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吸引学生,他们强调老师课堂上传输英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着他们学习的兴趣。出于对英语文化这一新鲜事物的好奇,他们听课非常认真不愿错过任何信息。且课后许多学生经常买些英语杂志或报刊阅读,因为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少,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过,其中有两位学生提到老师讲解语法所花的时间相对少了点。总之,通过多种形式所收集的数据都表明,经过实验研究。实验班在英语学习的兴趣及英语成绩等方面较对比班皆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及优势。五、结语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验证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胶囊”的运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来,英语文化,作为新颖的事物,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相关事物,即英语语言的兴趣。“文化信息是攫取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byra,esartesarries,v,taylrsandallatt,p,1991:l11)。从实验前后的调查问卷中得知,实验班文化胶囊的运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英语文化。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驱动力(胡春洞,王才仁,1998:22)。总之,文化胶囊的运用有利于高中英语的教与学。运用文化胶囊并非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融于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是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目标实施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