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测试四晚清时期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5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陕西宝鸡模拟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华夷”心态,故B项正确;仅据“治外法权”说明中国政府的软弱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的事实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22020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其成员具有较好的素质和军事才能,能将天皇的意志和战时大本营的决策贯彻到各作战部队。清政府则采用“谋士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多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这反映了()A日本近代军制改革的完成B清政府不谙熟近代战争C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事D地方督抚干预中央决策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则采用谋士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多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谋士幕府”制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故选B项;日本军事决策机制是用来反衬清政府决策的落后,排除A项;“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事”,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在军事决策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答案:B32020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合检测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解析:考古发掘丰富了史料,促进史学研究发展,故选B项;考古发掘的史料更为真实可信,但其可靠性也有待考证,排除A项;并非所有的历史都可以通过新史料的发现加以证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主观意愿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B4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解析:根据材料“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而日本是八国中一员,从而使清议报对日的态度发生变化,故选A项;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从1898年6月到9月,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排除D项。答案:A5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 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 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的锐减B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关税税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转入低谷解析:材料“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说明晚清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体现的是进出口总额差值的变化,不能反映出口总额的变化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与关税无关,故C项错误;晚清民族工业兴起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6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光绪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A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B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C增强了洋务运动办厂的能力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解析:根据材料“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鼓舞了民间设厂的信心,故选B项;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排除A项;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排除C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当时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并没有改变,排除D项。答案:B72020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后,刺激了附近地区的棉花生产。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演变和发展;而通海地区农民扩大土布生产而产生的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工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上述现象说明()A农工互动关系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B近代手工棉纺织生产实现了质的突破C手工棉纺织业阻碍了洋纱、洋布的进口D近代棉纺织工业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解析:根据材料,大生纱厂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农村棉花种植业和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又挽救了大生纱厂,并推动了大生纱厂的迅速发展,说明农业、农民与手工业生产的互动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表明,手工棉纺织业使用机纱进行生产,虽然纺与织分离,但没有脱离手工生产,不属于质变,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手工棉纺织业影响洋纱、洋布进口的信息,C项错误;国内市场对机纱的需求虽挽救并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能说明近代棉纺织工业产品以内销为主要出路,D项错误。答案:A8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B城市环境的改善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 D租界开放的差异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可知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选C项。答案:C9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1898年申报刊登的“新式脚踏车”广告。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社会发展受到近代化冲击C传统农耕文明衰微D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世纪末申报刊登了“新式脚踏车”广告,这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近代化的冲击,故选B项。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而题干中的一则广告与自然经济无关,排除A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农耕文明正在转型而不是衰微,并且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一则广告,没有反映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了解决,排除D项。答案:B10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之后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A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解析:材料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学日益受到重视,但不能据此推断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学日益受到重视,但不能据此推断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中“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反映出“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中“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并不意味着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11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主张和外国人进行商战,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故A项错误;郑观应感叹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外国入侵,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对封建压迫的声讨和反抗,故D项错误。答案:B12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解析:中国传统封建伦理旧道德也强调“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等品德,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是19世纪末的一场政治运动,故B项错误;据材料“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可知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故C项正确;20世纪初,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为康梁。虽其解放之程度不如党人,然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且梁任公自逃亡日本后,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中,掊诋满洲执政者不留丝毫余地。清室之失去国人信用,梁任公之笔墨与有力焉。清室既失去国人信用,而朝廷上又无改革希望,故革命势力日增也。此又梁任公无意中间接帮助革命之一端也。张荫麟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材料二此环奇宏肆之理想,当康氏二十七岁之时既已成立于胸中,直至年逾耳顺,其言论亦未尝越出此早年理想之范围。光宣朝士斥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康氏欲以小康义行维新,其反对民族、民权之革命运动实一不可避免之理论结果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其言论乃渐倾重于民族思想,而终至放弃公羊三世。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家是如何冲破材料中的“两重束缚”的。(10分)(2)材料二中的“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为康梁”“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