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无线列尾盒运用质量 目 录 一、小组简介 二、背景知识 三、选题理由 四、活动计划 五、现状调查 六、目标设定 七、原因分析 八、要因确认 九、实施对策 十、检查效果 十一、巩固措施 十二、总结打算 3 6 8 10 11 14 16 18 25 27 29 30 一、小组简介 兖州维修车间QC小组自1992年3月 成立以来,结合生产实际,紧紧围绕无 线设备的良好运用,针对如何提高运用 质量选题攻关,攻坚克难,制定有效措 施,提高无线设备质量,保证了设备运 用良好,确保了铁路运输安全。 小组名称兖州维修车间QC小组成立时间1992年3月 课题名称 提高无线列尾盒运用质量提高无线列尾盒运用质量 课题类型现场型组长谭亮 平均年龄40受教育状况四人大学、四人中专 小组成员8人发布人陈恒祥 活动频次2次/月活动日期2012.7.12012.12.31 运用工具 调查表、饼形图、甘特图、排列图、圆柱图、鱼刺图、 三维柱形图、关联图、雷达图 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简介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小组分工 1谭亮男38本科车间主任组织策划 2査洪山男53中专车间副主任方案制定 3颜承建 男36大专技术员技术支持 4种毅鹏 男46中专无线检修工长推进实施 5薛万军 男44中专兖北库检工长推进实施 6刘坤 男45中专兖南库检工长推进实施 7张磊 男28本科通信工信息收集 8陈恒祥男27大专通信工制作发布 小组成员简介 一、小组简介 列尾装置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列车机车部分:司机控制盒、列尾专用机车电台 其附属(配套)设备包括:列尾装置输号器、司机控 制盒检测仪、司机控制盒数据转存器。 2列车尾部部分:列尾主机、列尾中继器 其附属(配套)设备包括:列尾主机检测台、无线确 认仪、列尾主机电池、列尾主机电池充电器、简易场强 仪、屏蔽室(或屏蔽柜)、列尾主机数据下载器。 3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数据处理系统。 二、背景知识 列车首、尾以无线数据传输 方式传递信令。机车乘务员操作列 尾司机控制盒功能键,其信令通过 机车无线列调电台(或列尾专用机 车电台)发送出去,列尾主机接收 到列尾司机控制盒发送的信令后, 其响应信息再以同样的方式返回列 尾司机控制盒,司机通过列尾司机 控制盒合成的语音信息来了解列车 尾部风压及列尾主机的工作状态等 情况。 司机控制盒属于列尾装置的车 头部分,它只有在与列尾主机形成 一一对应关系后才能有效使用。一 一对应关系即置入司机控制盒的机 车号码与列尾主机输入的机车号码 相一致的对应关系。 列尾的工作原理 二、背景知识 无线列尾又称列尾司机控制盒,是用于列车司机操作 列尾指令收发和报警信息的语音提示装置。列尾全称为 列车尾部风压安全装置,被铁道部定为除机车信号、无 线列调、自停后的第四大件,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凸 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HBLT-(E)型司机控制盒 三、选题理由 三、选题理由 列尾装置是用于货物列车的重要行车安全设备。是为了 适应货物列车取消守车和运转车长后,在尾部无人职守情况 下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而研制的专用运输安全装置。该 装置具备尾部风压查询、辅助排风制动、低风压告警等功能 ;当车辆折角塞门被意外关闭时,机车乘务员可操纵列车尾 部装置进行尾部排风辅助制动,以防止列车“放飏”事故的 发生。同时可作为尾部标识使用。即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1、列车尾部风压查询; 2、列车尾部低风压告警; 3、列车尾部辅助排风制动; 4、列尾主机电池电量不足告警; 5、列车尾部标识。 放飏”是铁路专用术语,意思是 车辆在坡道上失去制动,处于自行遛逸状态。 列尾的作用与功能 四、活动计划 时间 步骤 2012 7 89101112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实施对策 检查效果 巩固措施 总结打算 小组活动计划甘特图 车间现有管内东风4、东风8B、和谐电3机车 共124台,运用中的列尾控制盒248个,由于大部 分列尾从运用至今已达五年之久,其使用寿命超 过了铁道部无线通信维护暂行规则之规定四年, 从实际工作中也不难发现列尾故障已经居高不下 ,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列尾盒全部维修次数为 46次,约占实际运用量的1/5,占到总故障的90%以 上,成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占用了大部分工 作时间和精力。 五、现状调查 故障现象次数总次数百分比 无电源244652% 无声音84617% 显示屏不显54611% 时间无法查询更改3466% 无法提取数据4469% 电源线虚断2464% 统计人:张磊 2012.7.1 五、现状调查 饼 型 图 五、现状调查 确定目标 重点攻关 人员培训 群策群力 跟进实施 列尾故障率由19%降低为5% 六、目标设定 三 维 柱 型 图 六、目标设定 坏了才干 简单更换 浪涌电流,高温高寒 及人为挤压 技术资料少,培 训不到位 机 料法 环 列尾盒超期运行 电子元器件老化 列尾盒故障频发 人 下雨天气忘关窗 电源线虚断 机车内高温多灰尘 职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工区维修力量薄弱 老职工偏多,没有学 习积极性 鱼 刺 图 七、原因分析 序号 末端因素 1 职工培训不到位 2 电子元器件老化 3 电源线虚断 4 方法不对 5 机车内高温多灰尘 6 下雨忘关窗 末端因素统计2 七、原因分析 确认标准: 查看培训情况 确认方法: 调查验证确认人: 查洪山确认时间: 2012.7.9 确认情况:确有培训记录,人员技术参差不齐系个人行为导致,但 由于技术资料短缺,培训水平上不去,技术水平低的状况确有存在 。 要因确认过程 1.培训不到位 八、要因确认 确认标准: 故障分布情况及电源开关试验 确认方法: 试验分析确认人: 谭亮确认时间: 2012.7.26 确认情况:列尾故障多为电源故障,电源是由于在 接入电源时,会产生浪涌电流,导致开关接点疲 劳,引发接触电阻增大及吸附等问题,材料的特 性值会随着基本物质的扩散、氧化和再结晶等反 应发生劣化,理论上认为,在电源期望寿命期间 ,开关的通断次数约为5000次,而电子部件在 接近常温时,每升高10,寿命约减少至 2/31/2。列尾从2007年列装至今,已有五年达 到一千八百多天,电源开关故障频发在所难免, 故是主要因素之一。 要因确认过程 2.电子元器件 老化 要 因 八、要因确认 确认标准: 万能表试验 确认方法: 实验分析确认人: 刘坤确认时间: 2012.7.12 确认情况:电源线虚断多为浪涌电流,外部高温,人为挤压所致, 发生具有偶然性。 要因确认过程 3、电源线虚 断 八、要因确认 确认方法: 分析讨论确认人: 谭亮确认时间: 2012.7.6 确认情况:工作方法不对,发生问题才去解决,没有进行事前干预 。通过讨论确定对故障频发点群策群力,拿出措施方案,稳步实施 要因确认过程 4.方法不对 要 因 八、要因确认 确认方法: 观察感受确认人:种毅鹏 确认时间: 2012.7.7 确认情况:气温灰尘为不可更改外部环境,为非要因 要因确认过程 5、机车内高 温多灰尘 八、要因确认 确认方法: 现场观察确认人:薛万军确认时间: 2012.7.10 确认情况:夏季高温多雨,机车司机多开窗户降温,当下雨时时有 忘记关窗的发生,但发生具有季节性、偶然性,故为非要因因素 要因确认过程 6.下雨忘关窗 八、要因确认 电子元器件老化 1 工作方法不对 2 要因确认结果 八、要因确认 对策一:定期更换,提前试验 1 要因 对策目标措施 其他 电子元器件老化 1.把电源故障 降为零发生 2.把提取数据 故障降为零发 生 负责人:刘坤、 薛万军、种毅鹏 完成期限: 2012年12月31日 实施地点: 现场 1、建立列尾 台帐 2、定期对全 部列尾电源开 关更换,重点 先更换07年的 列尾 3、与更换开 关的同时进行 提取数据试验 九、 实施对策 对策二、加大培训 2 要因 对策目标措施 其他 职工技能水平 低 职工维修技术 显著提高 负责人: 谭亮 完成期限: 2012年12月31日 实施地点:办公 室 1. 重点学习 电工电子及维 修技术 2. 每月两次 九、实施对策 制表人:陈恒祥 时间:2013年1月4日 故障现象次数总次数百分比 无电源0110% 无声音41136% 显示屏不显31127% 时间无法查询更改 21118% 无法提取数据1119% 电源线虚断1119% 活动实施以来,2012年下半年列尾故障总共发生 11次248x5%=12.4,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2年7 月12月故障统计 十、检查效果 对策前后主要指标柱状图 十、检查效果 加强雨季巡检力度,及时关好机车门窗 十一、巩固措施 针对故障多发点,成立攻关小组,及时降低故障率 及时总结经验,查找根本原因,制定规范 的故障维修流程 活动不仅实现了预期目标,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 组成员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凝聚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详细见下图: 十二、总结打算 良好的设备运用质量 运用QC方法的能力提高 质量改进意识 增强 达成目标 总 结 十二、总结打算 运用QC方法 提高设备运用质量 今后打算 进一步查找问题 十二、总结打算 鉴于铁路事业的突飞猛进,机车设备更新 换代步伐加快,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如 何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学好 新技术,掌握新本领?这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 我们面前。下一步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为:“ 创建学习型班组,打造品牌工区。” 下一步研究方向: 十二、总结打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