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录摘要11研究背景22文献综述22.1偶像崇拜22.2偶像崇拜的相关研究22.3自我概念42.4自我概念的测量43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43.1问题提出43.2研究假设54研究过程及结果54.1研究对象54.2研究工具54.2.1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问卷54.2.2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54.3研究方法54.4研究结果54.4.1年级,生源地及性别与偶像崇拜64.4.2相关分析75讨论85.1讨论85.1.1大学生偶像崇拜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85.1.2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95.2大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的建议106结论106.1结论106.2研究的不足11参考文献11致谢13附录14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问卷(节选)14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节选)15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摘要:本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随机抽取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227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通过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程度与生理自我、自我满意成负相关,与自我批评成正相关,关注度与心理自我,家庭自我成负相关。关键词:偶像崇拜;自我概念;偶像崇拜特征;大学生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ol Worship and Self-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Guangdong Peizh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randomly selects students of all grades from freshman to seni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 idolatry and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subjects, and finally conducts data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through spss21.0.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college students idolatr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ysiological self and self-satisfaction,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criticism,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ention degree and psychological self and family self.Key words: idolatry; Self-concept; Idol worship features; College student1研究背景在现今的中国娱乐行业中,偶像是一个被众人所熟知的职业,无论在哪里,成为偶像都意味着得到关注,粉丝以及大量的资源。而偶像崇拜则是在现趋势下越来越多人有的一种的心理状态,从数量众多的偶像中选中自己最“心仪”的一位或数位成为自己的偶像,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偶像崇拜行为也可称其为“追星”。而现今的偶像不再是只指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这“三星”,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特长的人或是知名度较高的人也可作为偶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偶像的动向甚至是生活,偶像崇拜活动变得更为狂热。人们不再只满足在电视上,偶像社交账号上或者一些报纸杂志上获得偶像的活动信息,一部分狂热的粉丝想要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多偶像的私人信息,给偶像私人生活带来困扰,同时,狂热粉丝的行为也将影响到他们自身。2文献综述2.1偶像崇拜 偶像6一词最初是指用土、金、木等制做的供人敬奉的人像雕塑,比喻极为崇拜的对象,这一词在太平天囯,杨秀清,萧朝贵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中也有提到:“魔鬼者何?就是尔等所拜祭各菩萨偶像也。”偶像到现在已变成指明星或者有能力的人。偶像崇拜也从最初的对人像雕塑,神灵等的崇拜变为对明星或是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的崇拜。偶像崇拜是当今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以中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把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追星族们对于其心中偶像的崇拜极度喜爱、热情,有的甚至到了狂热、执着和迷恋的程度。2.2偶像崇拜的相关研究在梁耀文2的研究中提到了高程度的偶像崇拜所表现的是,自我概念里的维度的评分都呈现的是出比较低的状态,正是因为这一类型的人对其自身的不认可还有不满意的状态影响,与社会有脱节导致他们沉浸在偶像带来的幻想和满足感之中,借此来达到自己的满足,但是这又会让他们缺乏一部分现实生活所需能力,最后又会导致他们与社会脱节,最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偶像崇拜的群体较大,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少年。而在青少年群体中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偶像崇拜。展瑞祥5的研究中提出偶像崇拜中崇拜者的学历普遍较低,且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在消费层面上,黄文述,刘倩倩14的研究中提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具有普遍性的,在偶像崇拜方面的消费是多样性的,除了金钱和物质的消费,还有时间和精力方面的耗费,同时青少年在偶像崇拜上的理性是有限的。但总的来说,青少年其实是明确自己在偶像崇拜方面上的消费的限度以及消费的动机。此外,大学生会比中学生更加理性。青少年时期特别是中学这一时间段是青少年们从孩童时期向成年人的过渡过期,在这个时期内青少年的心理也是从孩童向成年人过渡,他们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家庭及身边的同学,开始转向外界更多的新鲜事物,而在这一时期性心理的发展使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异性,在王素萍10的研究中提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前一成长期未被满足的欲望会被带到下一成长期,而偶像崇拜则是被压抑的“恋父恋母”情节通过青少年自身的自我防卫机制移置而来。在张婷、李伟民15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到了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首先是“理想我”的投射,青少年在偶像崇拜活动中,首先源自于“自我映射”的需求,偶像崇拜所投射出来的实际上是崇拜者心中的某种欲望。其次,对“现实我”的肯定,因为自身和偶像的一些相似之处,会让偶像崇拜者觉得自己与偶像之间并不是遥远的,或是触手可及的。再者,认同和归属感的需要,因为追星往往是一个群体,偶像崇拜者可以在追星群体中找到认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最后,追星是渲泄生活中倦怠和舒缓自己压力的通道。在彭文波,邱晓婷等人11的研究中,他们采用了偶像崇拜量表来进行调查,他们将偶像崇拜分成了五个维度,得分从低到高分别是:娱乐社交、情感投射、完全认同、关系幻想和病理边缘。以及四个类型,从程度的低到高分别是:低卷入型,此类型几乎是非偶像崇拜者,交际型,此类以社交为目的 ,没有过多的情感卷入 ,属于理性崇拜范畴,移情型,此类对偶像的现状感同身受并置身其中,妄想型,此类对偶像已经具有幻想化、浪漫化的心理认同 ,产生部分分裂性的心理特点。而在任晓红3的研究中提到了媒介的使用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的影响。媒介的使用对青少年的偶像选择和偶像崇拜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来说,在总体上呈现的还是理性状态。2.3自我概念自我概念22(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关于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第一,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第二,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自我概念的作用包括自我引导作用、自我解释作用、自我期望作用和自我成败归因作用。2.4自我概念的测量首先是建立在单维阶段理论模型基础上的测量。Coopersmith 认为,自我概念即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他根据这种理解编制出了自尊测量问卷(Self-Esteem Inventory, SEI),这是一种单维建构的测量问卷,没有内部结构维度,编制者用SEI的单项成绩来衡量个体自我概念水平。与此问卷相似的还有由Piers Harris编制的自我概念两量表和由Rosenberg所编制的自我概念测量问卷。另一种是建立在多维阶段理论的模型基础上的测量。自我概念多维测量的开辟者是Shavelson (1976)。他把自我概念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一般自我概念,第二层分为学业和非学业的自我概念,第三层则具体将学业自我概念分为具体的学科(包括数学、英语、科学等)的自我概念,非学业的自我概念又分为社会自我概念(包括同伴关系和有意义的他人)、情绪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包括体能、外表)。3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3.1问题提出在国内外已有的偶像崇拜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以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分析为主。大学生相对于青少年,在时间和金钱上更为充裕,自我发展更稳定,其偶像崇拜行为有一定的特点,故本研究主要想要探究的是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探究两者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可对自身的偶像崇拜行为进行分析。给在校有偶像的大学生提出一些建议。3.2研究假设(1)大学生偶像崇拜在性别,生源地,年级上存在差异。(2)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中的各因子(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等)存在关系。(3)大学生偶像崇拜多是较为理智的。4研究过程及结果4.1研究对象此研究在广东培正学院使用方便取样抽取了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线上问卷和纸质问卷总共发放312份,回收有效问卷227份,回收率72.7%,其中大一33人,大二35人,大三115,大四44人。男生46人,女生181人。生源地为农村的96人,城镇81人,城市50人。4.2研究工具4.2.1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吴琦(2017)编制,并在论文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及引导研究21中投入使用,问卷共22道题目。该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有无偶像,有偶像者的偶像崇拜情况,关注度以及偶像崇拜是否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4.2.2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量表适合12及12岁以上被试使用,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2,效度的相关系数为0.774,问卷共70道题目。问卷计分分为生理自我(PH),道德伦理自我(ME),心理自我(PER),家庭自我(FA),社会自我(SO),自我批评(SC),自我概念(ID),自我满意(SA),自我行动(B),自我总分(TOT)4.3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培正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统一给被试发放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问卷及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筛选得到有效数据,最后计算问卷得分。4.4研究结果4.4.1年级,生源地及性别与偶像崇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之间是否有偶像崇拜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1所示,分析得到在是否偶像崇拜上分析结果为t=0.096,p0.05,在对偶像关注度上分析结果为t=0.065,p0.05,受偶像影响程度上分析结果为t=0.017,p0.05。所以不同性别在是否有有偶像崇拜和对偶像的关注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