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信息行为调查分析 龙凤姣 周 佩(1.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28;2.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01)摘 要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广西两地高校图书馆的3类用户群,即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信息行为特点、信息行为差异做对比与分析,以期为图书馆的管理决策与信息服务提供有益启示。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用户 信息行为 数据分析分类号G252.0按社会角色对高校用户群进行分类,通过调查研究、访谈等方式获取较为翔实的数据并进行整理;总结高校不同人群信息行为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分析高校用户的主体因素、信息环境因素、信息内容因素、图书馆因素与信息需求表达、信息查寻、信息吸收、信息交流、信息产出的相关性;帮助高校图书馆为用户设计更高效、科学的信息服务导向。1 样本选择与获取本课题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将高校用户群分为3个层次:高校教师用户、研究生用户、本科生用户,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样。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对3个分层的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了小样本的本地访谈调查,访谈对象主要为广西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各20名,就信息行为特点、方式、内容及个人认知风格作较详细的描述和讨论,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对研究构想的变量进行增删、修改和合并,使模型的各个变量及其测量项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为科学合理;其次,向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发放调查问卷,其中高校教师35例、研究生24例、本科生182例;再次,通过邮件等方式向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湘潭大学图书馆、广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到馆用户发放调查问卷,分别获取高校教师34例、研究生47例、本科生120例;最后,通过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发放同一问卷,获取高校教师8例、研究生14例、本科生40例,累积共获取有效样本486例。2 用户群的信息行为各数据分析笔者对高校3类用户人群的信息行为特点、信息需求强度差异、信息内容态度差异、信息行为的主体认知差异、基于性别的信息行为差异、学术背景与信息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对图书馆依赖程度作出数据统计,并分析其差异的影响因素;提出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特点,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益启示。2.1 3类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2.1.1 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从性别、年龄、学历和学科等方面对3类用户进行调查与分析,数据如表1。本次调查收回486份有效问卷,调查高校教师69例、研究生85例、本科生332例。除老师群体男女比例不均外,研究和本科生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分布上体现了与其社会角色相对应。学科分布上文科读者占优势,这与调查涉及的院校性质有关,由于调查大多是在到馆用户中进行,这也体现出文科读者到馆频率高于理科和工科读者。2.1.2 信息行为描述数据分析由表2可知,教师需要的是专业的学术信息,主要获取途径是数据库,大多数老师不到馆利用图书馆资源,作为建筑物的图书馆对教师用户意义不大,更看重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丰富与否;研究生也比较善于利用数据库,大多数研究生希望得到图书馆关于文献资源利用的指导和咨询;本科生到馆率高,对专业知识和学术信息敏感度不高,他们最看重图书馆的环境,去图书馆主要是进行休闲阅读或自习。2.2 3类用户信息行为差异检测2.2.1 信息需求强度差异检验3类用户均感到强烈的信息需求,强烈程度得分均在4分以上,并且无显著差异,但需求的内容和载体各异。2.2.2 信息内容的态度差异显著性检验信息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的吸收和选择,因此,本研究拟对高校图书馆对待信息内容的态度进行检验。以下是3类用户对信息内容态度评价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5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对信息内容的侧重点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了-0.378和-0.43,显著概率小于0.05。从得分情况看,教师认为信息内容的权威性、适用性、信息的组织程度更重要;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态度相比较则无显著区别,他们认为信息的可获得性和获取信息的费用更重要。2.2.3 3类用户对图书馆依赖程度显著性检验以下是3类用户人群对图书馆因素评价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1-tailed).在图书馆对信息行为的影响方面,老师和学生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2和-0.403,P值均为0.00。研究生和本科生相关系数为0.370,为正相关不支持显著差异,说明研究生和本科生均看重图书馆硬件资源和服务水平。从得分情况看教师认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图书馆与自己所处位置的距离、资源的丰富性是决定自己是否利用图书馆的重要因素;而研究生认为图书馆资源数量和良好的用户教育和指导最重要;本科生认为环境的舒适度、图书馆员的态度、图书馆开放时间最重要。2.2.4 3类用户对信息行为的主体认知差异显著性检验主体认识因素描述性统计及差异显著性分析以下是3类用户对主体认知因素评价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1-tailed).结果表明,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主体因素认知上差异为0.011,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本科生不看重学术信息,常有信息焦虑,信息能力自信度低。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的差异明显,从得分上可知,老师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自信度显著高于学生用户。2.2.5 基于性别的信息行为差异性别是最重要的人口统计特征,经验研究表明,性别常是决定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列出由于性别差异而显著不同的信息行为。心理和教育研究经验认为,基于性别的态度统计服从相同的总体分布,可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以下是基于性别的3类用户显著差异的概率表T检验。从表10可知性别在载体类型和交流频率上P0.05表明拒绝零假设,男女教师在这两项上存在显著差别。从选项分析,女老师学术信息交流频率明显低于男老师,而且在电子载体的依赖程度上,女老师更钟情于纸质载体。产出意愿方面女老师也显著低于男老师。对研究生男女在信息源忠诚度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本科生的分析没有得出任何性别显著性差异。2.2.6 学术背景与信息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据此本研究认为学术背景是指个体的系统学科理论状态和学识素养水平。以下是学历与信息能力单因子分析结果表(AVOVA/YDCJ)。从表11可见组际均方差68.625远高于组内均方差1.189,由此可以断定学历与信息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余学历与信息产出意愿组际组内均方差分别为12.321和0.985,分析结果同样表明学历与信息产出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于高校教师的年龄跨度大,因此有必要对年龄与信息行为的相关性作分析。以下是学科、年龄、与信息产出意愿、信息频率、图书馆依赖度存在显著相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理科和工科教师图书馆依赖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和理科、工科教师在图书馆依赖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科教师比理工科教师更看重图书馆对自己工作和研究的影响;信息行为频率方面只能接受零假设,认为学科背景与信息行频率无相关。以下是年龄与高校教师信息产出意愿、信息频率、图书馆依赖度存在显著相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特征1=2030岁;2=3140岁;3=4150岁;4=5160岁。表13表明在年龄与信息产出意愿方面,一阶段与四阶段无差异,二三阶段与一四阶段有显著差异;得分显示最年轻和最年长的教师信息产出意愿不强烈,3050岁的教师是高产出意愿者。在信息行为频率方面年龄与其相关,年长者信息行为频率相对较低;在图书馆依赖度方面只能接受无差异假设。3 结语3.1 3类用户各阶段信息行为特点分析高校教师信息需求认知表达清晰;信息查寻效果较好,信息获取成功率高,自我满意度也很高,对自己的信息行为很自信;在信息浏览和吸收方面,大多教师都认为是纸质的图书更利于阅读和吸收,更喜欢纸质书刊带来的阅读体验;在信息交流和使用方面,相较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信息交流频率比较低,但他们同样钟情于网络交流方式,参与虚拟社区较少;在信息产出方面,教师产出意愿明显高于研究生和本科生,3050岁的教师是高产出意愿者,主要采用正式出版物发布自己的学术成果,对图书馆依赖度低,只关心图书馆资源是否丰富。研究生感受到强烈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的成功体验较高,对自己的信息能力自信度高于本科生但低于教师;重视专业知识的获取和吸收,网络交流频率高,是参与网络专业交流和互助社区最多的一类用户,善于利用搜索引擎获取学术资源;产出意愿不明显;对图书馆依赖度中等,看重图书馆资源丰富程度和图书馆在学术资源利用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本科生是高校图书馆用户群里数量最大的一类,他们同样有很强的信息需求,但他们感到最需要的不是专业信息和知识,而是新闻类和休闲类图书和读物;他们常感到专业信息获取的障碍,首选通过网络解决障碍;他们信息浏览和交流频繁,但大多是交流生活类的信息,较少有信息合作行为;在信息产出方面,无系统产出学术成果的认知。但他们对图书馆依赖度相当高,主要利用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和图书馆纸质图书馆和期刊。3.2 三类用户信息行为差异分析3.2.1 在信息需求强度、交流方式、学术知识吸收载体偏好方面差异性不大他们的信息需求均较强烈,但需求的内容和载体各异,这是因为他们的社会角色虽然各异,但这些角色均赋予他们比较高信息压力、教师的工作、科研、教学任务、研究生的研究和为学习任务、本科生学习任务都是要以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作为前提去完成和实现的;三类型用户均比较依赖于网络交流方式,这是由于网络交流功能的优势所决定的,高校师生有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此外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对个体情感体验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网络的依赖性;对于学术知识的吸收,三类用户均表示纸质图书提供的系统知识是更有利于自我知识结构的顺利演化和吸收。这表明作为阅读材料的纸媒还是具有相对优越性。3.2.2 在信息能力自信程度、信息内容类型、图书馆依赖度等到方面差异性较大教师的信息能力自信度最高,研究生次之,本科生最低;教师和研究生所需求的信息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本科生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综合知识。由此可知,对本科生进行各类专业数据库的培训并无必要。在信息特征的方面,教师看重信息的适用性、权威性,及信息对自已工作的重要性,而对于信息的新颖性、可获得性不看重,这与教师有较高的信息能力自信度相关,大多数教师相信只要信息是存在的,信息的可获得性不是问题,这与教师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相对广阔的社交网络相联系。研究生看重信息的可获得性、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新颖性,本科生看重信息的新颖性、信息的可获得性,表明对本科学生而言他们的信息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所需求的信息不具体,图书馆用于满足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图书必须对社会新书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在图书馆依赖度方面,教师和研究生到馆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本科生图书馆依赖度高,看重图书馆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应当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读者。在信息环境评价方面,教师最看重信息的组织程度,他们对权威数据库的忠诚度高,有常用的数据库,而相对不易接受新的数据库产品;研究生看重信息的语境,由访谈过程可知,大多数研究生相信外文信息和数据知识更具权威,更乐意阅读和参考;而本科生看重获取信息的费用,他们认为信息费用和是否有自己的电脑是最重要的信息环境因素,对外文信息不敏感。参考文献:1 周佩.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及影响因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