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2021.0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入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管理学专家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虑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奋斗的机会最终来源于经济发展本身。个人奋斗与经济发辰相辅相成,国家采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面政策举措,是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相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机会。而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个人奋斗的良性循环,需要在制度上更加重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打破制约企业积极性的制度壁垒,释放行业发展空间,推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平等地进入创新领域、把握创新机遇、收获创新成果。奋斗的动力离不开积极理性价值观引导。以积极的价值观增强青年奋斗的动力,社会和媒体应更多关注平凡中的伟大,宣传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身边人,推崇在普通岗位上做出可贵成绩的工匠们,赞美在各个领域默默奉献价值的劳动者;企业应充分重视各类型工作岗位的价值,在合理安排薪酬和晋升机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青年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动机,让不同岗位员工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让奋斗者收获满意的成果。而作为思想引领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育应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强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劳动本身的价值,促进在青年当中达成劳动光荣的共识,引导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摘编自光明日报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躺平族”实质上就是不上学、不工作的“尼特族”这一世界性社会问题的升级版。B. “未富先老”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C. 对于“躺平族”,既要有批判与苛责,也要有理解与尊重,更要有关怀和积极引导。D. 个人奋斗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国家需采取更多更好的政策举措来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躺平族”兴起的背景时,将其与朋克文化、蛰居族、尼特族做了对比。B. 文章从中国经济转型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论证了“躺平族”兴起的社会背景。C. 文章将躺平分为身体上躺平和精神上躺平两个方面,并点明了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D. 文章最后论证了良好工作环境和积极理性价值观能更好引导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3.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马灯刘帆雾峰山下,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个传家宝,附近人家基本上都知道。山里人烟稀少,住户大多散落在各个平坝之处。有峡谷山涧,溪水流泻。怪石嶙峋,树木繁森。山下一片开阔处,池塘水清,树木葱茏,有传家宝的人家就在一座庙宇前的水塘边。这户人家和别人家不同,门楣上挂着一盏马灯。这马灯,并不总是闲着。漆黑的夜晚,它的用处就十分明显。屋里哪个人晚回家,屋里的人就总是提着它去接人。这户人家有一副好心肠。只要哪家有什么事上门求急,哪怕是报丧之类,户主都会即刻提起马灯,随之而去。村子后有一段羊肠小道,凸凹不平,路旁山石嶙峋,沟底溪水潺潺流淌,树木遮天蔽日的,人在路上行走,却难见到太阳。一日,户主的儿子迎娶远处田峒一位唤作朵云的姑娘。她说话声音很好听,虽然穿着极其普通,但端茶倒水的架势,竟不像小户人家的闺女。出阁前,男人长得咋样,她印象中基本上就是母亲的絮叨和媒人的描绘。过门那天,一路鞭炮声噼里啪啦。走到村后树木遮阳蔽日的那三里路,鞭炮声基本没有了。送亲的人住惯了平坦的田峒,在山路上行走不习惯,队伍越拉越长。朵云看到如此阴森森的一段路,就哭了起来,而且哭得很厉害。这个时候,朵云的男人走上起来,到朵云面前一蹲,身着花红衣服、扭扭捏捏的朵云就上了他的脊背。男人的父亲到村口瞭望,看到迎亲的队伍远远逶迤而来,一声呼哨,一字排开的一队年轻人,在一领头人带领下,手提马灯,走向迎亲队伍。男人的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儿子,好不容易从山外给儿子娶来媳妇,内心自然十分重视。送亲的人以朵云的舅舅为首,他与男人的父亲很要好,这门亲事毫无悬念地决定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两个老爷子。事实上,看到满山阴郁的路,朵云的心里很不乐意,但拗不过舅舅的威严,一路上别别扭扭的,直到迎亲的男人愿意背她。朵云在自己为人妇之后,对那一背才觉出意味,明白其中的情爱。朵云过门那天,当着朵云舅舅的面,男人的父亲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将他珍爱一生的马灯,正式交给了朵云的男人。席间,很多人朵云根本不认识,后来才明白,都是一帮老战友,包括自己的舅舅。那天,老人们都喝了很多酒,随着马灯交接,再也无法掩埋的掏心窝子的话,仿佛烈酒一样燃烧,终于都给哇啦哇啦吐了出来。酒桌上,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到了掌灯的时候。朵云的舅舅就讲了这个马灯的故事。鬼子投降的那年八月,天气还很热,但雾峰山却比较凉爽。鬼子大白天走进阴暗的林地,一个个害怕,一下子竟然不敢前行。山里的村民早就得到鬼子要来“扫荡”的消息,已经躲进了山林。只有由赤卫队队员为主组成的马灯队的人没有撤走,他们一个个手提马灯,在溪流两边的密林里穿梭晃动,灯光明晃晃的。他们打着呼哨,隔空喊话,几十杆猎枪时不时朝溪底射击,声音清脆恐怖。鬼子不敢贸然前进,朝亮灯的地方胡乱放枪,却总是伤不到人。灯火忽明忽暗,鬼子担心遭到游击队的埋伏,后来竟然悄悄后撤,离开了雾峰山。“血洗村庄”的危机化解,马灯队声威大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灯队自动解散。朵云的家公对马灯非常钟爱,他父亲看到儿子喜爱,内心很欣慰,就郑重地交给了他。老人家离世前一再交代,队里有什么活动,马灯要在田间小路引路。朵云记得舅舅说过一句话:“你进了这个老赤卫队员的家,灯,后继有人了。”雾峰山的雾有一年更大了。朵云的家公说马灯坏了,很不适应。那时,朵云和男人远在岭南做工。一天,他们特意寄回一样东西。镇上的邮递员跟朵云的家公很熟,笑说老爷子收到了一件宝贝。整个下午,朵云的家公没有出门。老伴儿进屋,发现他手拿一个好看的马灯在研究。可是这盏马灯和旧式马灯不一样,这盏马灯的操作使用比较复杂,老爷子竟然没看出门道。周末,朵云住校的女儿回家,一进屋就嚷嚷,说母亲寄了东西回来,问爷爷奶奶收到没有。奶奶拿出马灯说:“这是新技术,咱们不懂也动不了。”孙女觉得好奇,趴在桌上仔细观察马灯的构造,又看了说明书,不一会儿,她告诉他们:“这是一盏多功能的新型马灯,既可充电当一般灯用,还可吸收太阳光线,当太阳能灯用。”“那要是遇到停电充不成电呢?”老人问。“直接拿到外面有阳光的地方就好了!”孙女回答。两位老人一听,高兴得两眼直放光!几天后,朵云和男人回家。镇上离家太远,没有车,两人摸黑走到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眼前突然一亮,看到门楣上又挂上了马灯。灯光明亮,温馨又养眼。(选自小小说选刊)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朵云看到阴森森的一段路后就哭了起来,表现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周围环境的恐惧,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丝迷茫。B. 婚嫁路上,“朵云的男人走上起来,到朵云面前一蹲”。一个“蹲”字,生动表现出男人忠厚实诚的特点。C. 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推进,朵云内心对待婚事的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经历了从起初反抗、到被迫答应、再到接受的过程。D. 小说结尾“灯光明亮,温馨又养眼”一句,既表达了朵云一家人生活的温馨幸福,也表明“马灯”有了更好的传承。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地处偏僻,清冷萧索,为后文写朵云的婚事做了铺垫。B.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围绕马灯讲述故事,客观全面地展现了文中人物丰富多彩的生活风貌和内心世界。C. 小说时代特色鲜明,情节内容包含了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眼前新时代,使读者在情节推进中感受到时代变迁。D. 小说人物除朵云外皆没有名姓,这样安排能突出人物的群体性特点,如朵云男人的忠厚实诚的性格就是一类人的代表。6. 请简要分析文中朵云舅舅讲马灯故事这一情节的效果。7. 文章以“马灯”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不应州命。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相与资赡。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遂共推鉴为主,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峰山。咸和初,领徐州刺史。及祖约、苏峻反,鉴闻难,便欲率所领东赴。诏以北寇不许。于是遣司马刘矩领三千人宿卫京都。寻而王师败绩,矩遂退还。中书令庾亮宣太后口诏,进鉴为司空。鉴去贼密迩,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奉诏流涕,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登坛慷慨,三军争为用命。乃遣将军夏侯长等间行,谓平南将军温峤曰:“今贼谋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宜先立营垒,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