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联网模式下的运输资源整合策略摘要:由于实际运输中,需要运输的库存有其特有的属性、同时运输商也存在具体的属性。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共享,寻找最适合的运输方来进行运输,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实时信息采集、分析模式,目的是针对不同成本结构的供应商和运输商,提供当下最合适的信息交流,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关键字:物联网,车辆调度,信息共享系统,资源整合Abstract: Due to the actual transport, the stock which need to transport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while the carrier also has specific properties. This needs through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search for the most suitable transportation for transpor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based on Internet real-tim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a analysis system, aimed at different cost structure in providers and carriers, to provide the most suitable information exchange, to achieve maximum benefit.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 vehicle scheduling;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resource integration一, 背景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开发市场以获得竞争优势。在过去的数十年,随着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越来越大的设计、采购、制造与分销的供应链网络,导致人、财、物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物流业与供应链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水平,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标志;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越发密切,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由于“资源”的重要性、有限性和稀缺性,同时为适应协同商务的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协同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资源已经成为物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长久以来,由于供应链系统的信息传递失真、不及时,节点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资源整合普遍受制于“高效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资源系统的优势整合、处理系统整合后运营者三方效益的分配”。运输资源浪费问题近些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供应链运输系统的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有效平台。物联网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通过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物联网使得公众网络(以互联网为主)的应用由“人人”之间的信息交换进一步延伸扩展到“物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1。依托于信息处理平台,实现物理世界信息化操作,提高人对物的检测控制水准。供应链物流资源整合是系统论概念,即要通过对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组织和协调,把物流系统中彼此相联系的职能和外部拥有共同目标的隶属于不同经济效益的个体进行高效整合,实现高效化运作的体系。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管理者与供应链系统物流资源的有机结合,提高整个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使管理者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认识、管理、控制系统运行。第四方物流(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是实现物流行业资源整合关键所在。4PL是1998 年由美国ACCENTURE咨询公司提出的,该公司将其定义为: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通过资源、能力与技术的互补性,为供应商提供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2。物联网的核心优势在于它可以使4PL对系统中物理世界的状态实现实时监测,进行动态的管理控制,充分发挥其在调配资源过程中的灵活性,提高资源的运营效率。然而,在如何依靠物联网实现供应链物流资源整合的研究之内,对整合实施过程问题的决策缺少理论模式的支撑,使企业对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主导因素认识还不够明确,难于把握关键要素,致使投入的整合成本不能收到有效的回报, 不利于进行高效整合。总之,由于技术障碍,现实管理中一直没有整合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辆调度信息共享系统。本文的研究主要重点放在车辆调度信息整合模式上,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系统。由于实际运输中,需要运输的库存有其特有的属性、同时运输商也存在具体的属性。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寻找最适合的运输方来进行运输,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实时信息采集、分析模式, 目的是针对不同成本结构的供应商和运输商,提供当下最合适的信息交流,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二,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运输问题研究DnaZtig 和Ramser 于1959 年首次提出物流配送车辆优化问题。物流配送车辆优化的定义是,通过组织行车路线,实现成本最低。车辆配送优化要以对装货点和卸货点进行统计,使得运输车辆能够有序通过,同时满足约束条件限制,比如说货物需求量、发送量、车辆容量限制和时间限制等一系列问题,实现成本最低化,比如说车辆使用数量少、费用低和时间少等目标 5。物流配载调度包括了运输路线安排问题VRP(Vehicle Routing Problem Problem)和车辆调度问题VSP(Vehicle Scheduling Problem),被认为是一个NP-hard 问题6,只有当其规模较小时,才能求其精确解。对于求解该问题,多数文献采用的是启发式算法7-8,如模拟退火9、变邻域搜索法10、蚁群算法11等。程世东等16(2004)指出:在物流配送中,车辆调度的本质是物流公司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社会资源来实现客户的货物移动需求。刘安业, 孙清华(2010)认为物流配送中心车辆优化要考虑多个要素,实现多个目标。次问题的决策目标函数可以是运输费用最少、运输风险最小、运行时间最短、出行车辆数最少、实现最优配置,需要满足多个目标要求,否则各个目标之间可能产生冲突。为此,需要对运输车辆最重要的情况进行比较,才能得到最优解17。王勇等(2006)提出对大规模车辆调度的一个三阶段求解框架,基于交通条件、车辆承载能力等约束条件,采用货郎担模式优化运输方案,通过交换插入法来合理分配客户区域车辆分配 18。曹剑东等(2008)提出对市内货物配送和收集这一问题,使用Dijstra 算法结合A*算法计算距离矩阵,运用混合禁忌搜索算法,在静态调度中求解,运用局部调整方案来实现VRPB动态车辆调度计算,开发基于GPS/GIS/GPRS 技术的动态车辆调度系统,该系统能监测新增的客户发货需求,实时跟踪车辆位置,以这些参数为输入动态地优化车辆行驶路径,使用GPRS将调度结果快速准确地传送给车辆19。王小完等通过深入研究C-W 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改进,考虑时间约束,设计了解决混合时间窗问题的启发式算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供应链中物流配送车辆调度系统和行车路径进行优化20。以上研究通过监测信息等手段,为车辆调度提供了优化方案,但是还可以综合物联网的手段,采取更新式的优化策略,所以还有基于物联网的优化策略有待研究。谢天保等(2010)指出物流配载车辆调度目标就是针对特定任务调配车辆资源以降低成本费用,分析了车辆和特定运输任务的相关约束条件,提出了物流中心配载车辆调度问题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基于任务时间窗逻辑顺序约束求取可行解的“分组”算法、以及基于时间窗约束冲突概率对可行解基因实施交叉的优化算法5。谢天保等(2010)同时还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物流中心协同配送车辆配载调度系统的框架。系统中的Agent 以自组织方式暂时结盟,结盟原则是联盟内成员完成物流任务成本最小,重点研究了联盟成员实施协同配送车辆配载调度优化算法以及结合配送货物共有性、车辆负载及行驶路径的基因自适应换位算子,重点探讨协同配送利益分享协商模型中的协商协议、协商策略,从而实现利益分配合理化。实验结果表明,自组织协同配送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益21。考虑到信息的采集和反馈在这套系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还需要强化该模型的信息交流鲁棒性。(二)第四方物流李彦来(2005)指出,从概念上来看, 第四方物流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 它具有可以调节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 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方便。从这个意义上讲, 第四方物流应该是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整合和作业的组织交换者, 负责传统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之外的职责, 即单个组织之外的知识和资源的整合24 。毛光烈(2008)指出,第四方物流是一种新型供应链组织形式, 它通过供应链集成商来整合物流资源, 使物流效率和成本不断逼近最优水平;第四方物流公司能够能够调配和管理公司内部以及与公司具有互补性质的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各种资源,并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Gattorna,J.,1998) ;从物流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市场机制是第三方物流的关键依托,通常第四方物流发展由市场中物流行业的领军者来实现,可以说第四方物流发展前提是第三方物流充分发展;在我国,由于物流市场尚不成熟, 第三方物流力量比较薄弱, 在多数地方, 短期内无法形成有领导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市场培育的作用, 与市场紧密配合, 开创一条中国特色的“以政府为主导,把第四方物流通第三方物流统一起来,推动整个物流产业链条获得全方位提升”的全新路径22。朱勇(2007)对第四方物流产生背景进行了总结归纳。高频率和大范围的商品流通引发了现代物流业的全面发展态势,对现代物流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生产和存储方式、3PL难以满足这种物流需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新的物流方式出现是必然的。4PL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方式能够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现代物流需求。在交易和信息费用方面,传统生产、存储企业、3PL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它们与现代信息技术需求不相匹配,无法整合物流活动中的要素,特别是针对物流环节各方利益冲突无能为力。与此同时,企业管理理念从纵向一体化转变为横向一体化。简单来说,横向一体化的概念是企业充分发展自身核心业务,使之发挥最大竞争力,把非核心业务交付其他企业操作,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整体有机统一,在整体有机统一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的产业供应链23。第四方物流供应商的作用在于联系客户与物流、供应商与物流,基于企业物流之上,进行资源有效整合,达到物流信息共享的目的,提高物流信息利用效率;行业内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提供商和其他服务商是第四方物流供应商的有效载体,具备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具有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完善的供应链方案。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第四方物流核心要义就是高效率地运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利用所掌握的第三方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即合理调配所掌握的第三方物流资源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也是第四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伴随着第四方物流发展始终,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建立相应的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 以实现第四方物流企业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这也是第四方物流所应该面对的主要问题24。 以上研究 在如何实现运输资源共享的研究或实践中讨论不多,原因就是相关技术不能实现。物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