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小学合唱结题报告 篇一: “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 1 课题研究综述 1.1 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 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 沟通;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 说: “器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 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音乐文化属于 每个人的沃土,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 的享受。”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 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在小学音乐教学 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 节,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 重要途径。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旋律美、音 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 的感染与启迪。 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 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这里提到的自然声,本 人认为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 求。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学的音乐课 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唱着唱着 就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 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 一片噪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这种“喊唱” 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会有。英国著名的 教育家哈蒂警告说: “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 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 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 了。 ”由此可见,“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 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 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 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 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 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提高歌唱表现力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基于以 上谈到的教学现状,本人认为: “喊唱”方式是阻碍学生提 高音乐美感、提高歌唱表现力的绊脚石,所以经过课题组协 商,并研究通过,决定在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这一课题下,选择“关于教学中的喊唱”这一问题,进行具 体研究。而且本人认为,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 个难题。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唱歌:用演唱的形式,将音乐作品进行表达的一 种方式,是表达心灵的需要,比语言更能表达丰富细腻的情 感。唱歌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 一。 1.2.2 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 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1.2.3 喊唱:即小学唱歌教学中,学生无方法的大声唱 歌,尤其唱到长音和高音时,喊得面红脖粗,缺乏美感,且 容易“跑调”的现象。 1.2.4 歌唱表现力:在用自然声音唱会歌曲(按照歌曲 节拍、节奏、歌词准确)的基础上,把握歌曲的艺术风格、 情感特点,有感情的表达歌曲、演绎歌曲的能力。 1.3 研究的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歌唱教学作为基本内容之一, 相比音乐欣赏、 课堂乐器演奏、 识读乐谱等知识的学习而言, 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活动,是普及音乐教育 的有效途径。但学生喜爱唱歌,却不懂得怎样合理、科学地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使用嗓音,常常是随自我的情绪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所 以在课堂上,学生会出现无方法的大声“喊唱”现象,使歌 曲缺乏童声的美感。童声时期孩子们的声带是娇弱的,这种 名曰“唱歌” ,实为“喊歌”的现象对少年儿童的嗓音发育 很不利,如不及时纠正,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更谈 不上在歌唱中表现力的培养。通过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用 清纯甜美的声音自然歌唱, 改变学生在歌唱中的“喊唱”现象,养成良好的唱歌习 惯,进而达到提高歌唱表现能力的培养。 1.4 期望目标 1.4.1 通过问卷调查和谈话等方式,使师生认识了解 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喊歌”现象出现的原因。 1.4.2 课堂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音乐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杜绝“喊唱”现象。 1.4.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研究适当的发 声训练方法和“轻声唱法”的有效途径。 1.4.4 教师在歌唱教学环节中,设计新颖、学生乐于接 受和学习的授课形式,并且能够将此种方法推广到其他年级。 1.4.5 利用学校晨会广播的有利资源,多听、多欣赏, 全面地普及正确适当的歌唱方法。 2 研究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2.1 研究思路 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这一课题,将研究 的内容着眼于关于教学中的“喊唱”问题这一个点来进 行,使得思路更加明确,课题研究准备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步:查找相关文献,明确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分 析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出现“喊唱”现象的原因 及危害。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在实验年级中进行 调查、分析。 第二步:在搜集问卷调查及分析后,将理论依据归档成 册以便与后期的调查做对比,实验教师完成杜绝“喊唱”现 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并归档成册。 第三步:实验教师在实验进程中,整理一套适合学生唱 歌前的发声训练谱及训练方法,在授课中突出“轻声唱法” 的研究,于此同时加大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欣赏、聆听能力的 训练,将收集资料整理成册。利用学校的晨会广播资源,让 全校学生欣赏优秀的歌曲,学习正确的演唱方法,培养良好 的歌唱表现能力。 第四步: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后,下发课题后期问 卷调查,与初期进行对比,以此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及成果。 篇二:中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中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一、课题制定的背景 迄今为止,仍有人称“音乐课”为“唱歌课”。在他们 眼里,“唱歌”成了“音乐”的代名词,在评价一个人是否 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时,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这个人唱 歌好不好”了。 “行外人”如此看待“音乐”这门艺术,姑 且不去深究了,但学校领导在考核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时, 居然也想到了以“考查学生唱歌水平”之法去评定老师的教 学水平。事实上,以“唱歌水平好坏”作为评定人们音乐素 养的唯一标准固然欠妥,但从中确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节奏 感、音准感、音乐记忆力、表现力如何,音色、音域条件如 何,这些都是影响音乐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而且,把“唱 歌”作为音乐特长去展示是最直接、简便、通俗的形式之一 了。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孩子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白 声” 。所谓白声,就是发声不能集中,音质浮泛散漫。这种 声音不润泽,缺乏音乐气氛. 这多半是由于口形不正, 共鸣不 当所致 . 这种径直发出的声音极为刺耳, 尤以高音为甚。当孩 子们集体唱歌时,由于各人音色不同,音量大小不一,导致 歌声很不协调,根本谈不上“悦耳动听”。 进入中年级后,大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成为音乐课堂教 学的重点和难点。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 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以及深刻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的思想内涵; 合唱训练能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独立感、协调感、 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在合唱训练 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 进行多声部演唱,使自身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基于上述考虑,我制定了自己的微格课题:中年级音 乐合唱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二、根据课题确定研究对象、目标 我任整个四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从年级段来看,四年 级是开始进行合唱训练的较好时期。首先,他们已经掌握了 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常见的节奏型、音乐记号、术语基本 能看懂,不影响识谱;其次,在歌声的音量、力度方面能达 到 曲目要求; 第三, 对老师的讲解、 示范容易理解、 领会。 比较有利的是,这届四 年级有 3 个班,开展课题研究时可以多次检验教学方法 的合理性,实效性,并能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从中进行比 较,找出最准确有效的训练途径。在确立研究对象之后,我 制定了一系列研究计划: 1. 统一音色,矫正咬字、吐字习惯。 2. 先攻齐唱。 3. 从视唱入手逐步进入二部合唱。 4. 适当开展形体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台风。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三、实施方法 (一) 、统一音色,矫正咬字、吐字习惯。 要求各声部音色完全一样是很难做到的,但通过训练可 以使各声部的音色比较接近,将不可协调音色(包括尖细、 嘶哑)统一到圆润、明亮、柔和的可协调音色中去。要鼓励 暂时难以与众协调的学生树立信心,克服不良的发声习惯 (如用喊叫方式歌唱)等,让他们在良好呼吸的支持下做几 个母音的发声训练,如“O ” 、 “U”等,此类母音的发声因口 型收成圆形,可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改 变喊叫的习惯。训练时可引导学生设想嘴里含着一口水,不 能吐,也不能咽,就这样保持“含”的姿势,在这种状态下 发“ U”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 到头腔共鸣, 克服喉音、 大声吼唱、 位臵低、声音“炸” 、“虚”、 “白” 、 “咧”等毛病。还应让学生注意用耳听,使自己的声 音向周围音色靠拢, 最终使合唱中听不出尖声、喊声和哑声。 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 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开口呼的音,如:a、ai 、an 等,学 生发音普遍靠前,声音单薄。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 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 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 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 声音协调统一。实践证明用朗读与唱歌结合的方法训练咬字、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吐字是可行有效的。 (二)先攻齐唱。 齐唱教学是二声部合唱教学的基础。齐唱能培养学生的 呼吸、发声、共鸣和控制音高、音色等多种能力,培养合作 精神。良好的齐唱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唱合唱的信心。 (三)从视唱入手逐步进入二部合唱。 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唱完整的多声部合唱歌曲。可从短 小的二部视唱着手。而且应从轮唱开始。这是合唱教学的过 度。在唱好齐唱的基础上唱轮唱,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唱二声 部歌曲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训练声部速度保持一致的良好 手段。教师可选择一些旋律基本相同的轮唱练习曲,因为旋 律相同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和声听觉能力,这是合唱教学 中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听力能帮助学生听清楚自己声部与其 他声部层次分明的歌声,并时刻注意使自己声部的速度与其 他声部保持一致。如: 4/4 5 3 1 3 | 5 | 3 5 2 3 | 1 |0 0 0 0 0 0 0 0 | 5 3 1 3 | 5 | 3 5 2 3 |1 此类曲子应该没有音准问题,容易让学生体会成功的 喜悦,避免产生唱合唱的恐惧心理。 在唱三度音程时,关键是音准,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决这一难题:原谱: 4/4 5 3 5 3 1 3 改为: 4/4 0 0 0 0 |5 3 5 P f 3 1 3 |3 1 3 此外,还可以把歌曲中合唱部分的旋律提炼出来改编成 发声练习曲,提前熟悉、学习。如: 歌曲热爱地球妈妈原谱 4/45 55 3 5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