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近现代专题论稿有感小编整理 第一篇:读近现代专题论稿有感读近现代专题论稿有感 ibt14118洪敏华 谈及历史,接触他,应该可以说是从小学时期的语文课本上简短的文章。那时候,我们读着关于朝鲜战争中邱少云的壮烈事迹。还是小孩子的我们会带着尊崇钦佩的心情,为邱少云等先辈们壮烈牺牲的事迹而难过伤心。对列强对祖国的侵略咬牙切齿。再到中学阶段,应试教育下,对历史的学习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但也是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繁重的学业让我对历史的认识仅限于课本的条条纲纲。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正确思考。 这学期,很幸运地读到这边关于近现代史专题记稿。原本,以为它会像之前的课本,仅限于表面。细细阅读,却发现大有不同。读完整本书的整体感受便是笔者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与见解,在对每一个所要阐述的历史问题上都有着其分析思路,在掌握了大量史实资料的情况下,还原历史真相。欲行大道,必先修史。我想,我们更要通过这本书,去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更应该思考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能学到什么。 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段让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自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长达一百多年的漫漫中国近现代史长河中,泱泱大中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每每想到列强对祖国的蹂虐,内心变痛恨起来,但却也无能为力。缅怀每一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捐躯献身的先辈们。在书上,我也是第一次如此全面客观地了解认识一个历史人物。之前对曾国藩的印象也并不深刻,仅仅是停留于与洋务运动有关的事件上。而在这本书上看到笔者对曾国藩的介绍,不禁为笔者认真而详细的介绍称赞。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当时的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而在曾国藩人的努力下,晚清统治一度出现”中兴”局面。笔者从曾国藩的仕途,思想体系以及对他总体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这位声名显赫但又极具争议的近现代历史人物。曾国藩的仕途经历可谓平步青云,但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他天资并非十分聪明,但他勤奋苦读,发奋图强。一生都保持着学习的心态,一直在为清王朝的进步鞠躬尽瘁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当要有上进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已的努力。其实,最感兴趣的是曾国藩的思想。即使是在当代,以“礼”为核心的理学观念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三纲五常”虽然在当代有着其落后性,但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它始终可以成为我们自律的准则。“礼”依旧是现今社会关系,为人处事中遵循的思想。而对于易经中“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说法,曾国藩真正把他应用于从政、为人和修身当中。对于“一阴一阳”的理念,我们应当从辨证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总体来说,看完笔者对曾国藩详尽的介绍,不禁对曾国藩肃然起敬。即使在处理天津教案上的处理方法并不值得肯定以及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极为残暴。但我们无法磨灭曾国藩对19世纪的中国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人无完人。他的一生集革新和守旧于一炉,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的功业,让人敬仰。在他身上,体现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历史现象是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有机组合体。我们不应该脱离社会特征和时代要求却对复杂的历史事件,人物加以片面肯定或者否定的做法去。我们应当客观,实事求事。在近代史上,有着一批一批的英雄们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着自已的一生。其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团体便是其先进代表。本书中作者以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起到的作用为例从多个细微,多个角度,分析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观点。不得不钦佩笔者在论述这一观点时的细心,从对中共武器来源的思考再到“中流砥柱”这一成语含义的分析。从五个方面,包括共产党最早开展自卫战争到各个战线理论提出再到实践,详细有力地反驳了共产党军队一直养精蓄锐,并没有和日军努力作战这一伪命题。我们应该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艰难险阻的局面时,独立苦撑,力挽狂澜,克服了各种困难,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 值得一提,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都为其作出着自已的努力。直至当今,坊间和网络上一直盛传着“多少年来,共产党一直不宣传,不承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功绩”的说法。而这一伪命题,笔者也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详尽的史实辨驳了这一观点。告诉我们中共领导人在对待历史的态度是一致的,肯定蒋介石政府及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始终强调:蒋介石政府是“被迫抗战”,“片面抗争”。不管如果,始终是承认国民党政府在抗战的。对于国民党政府的一些主流性误,我们也不可否认,但我们主张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全民族团结御晦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一面。可以看出共产党有着博大的胸襟,尊重历史真相的态度,很赞成笔者在书上写的一句话我,无论做哪一门子学问必须老老实实,要理顺继承与批判的关系,而来不得任何虚无主义和恶意炒作。个人觉得历史是严谨的,我们应当尊重历史。 欲行大道,必先修史。只有在真正了解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才能以史为鉴,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进步。读史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最后,再次感谢老师能让我们阅读到这么真实条例清晰的书籍。 第二篇: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 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读矛盾论有感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 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 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 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 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读矛盾论有感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第三篇:读论持久战有感2读论持久战有感 如果说一开始读论持久战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话,现在应该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了。读完这篇历史巨著后,对于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践论和看问题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验,同时对于中国革命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国的近代史都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体会。 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而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而作的名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经验,批驳了当时最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论持久战是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 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 论持久战一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的侵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