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 答案 一、单选题 1首要的生产力是 C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 2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3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 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 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5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6关于生产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B.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D.生产力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7社会意识D A.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高 B.在经济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水平都很低 C.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对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8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9生产力要素中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渗透其他要素来发挥作用的要素是D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0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1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A A.经济利益 B.指导思想 C.政治地位 D.阶级地位 12 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是(A)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社会理想 B.是人类一个中级阶级的社会理想 C.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愿景,难以实现 D.共产主义只有高级阶段没有初级阶段 13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 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 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D A. 地理条件 B. 人口条件 C. 资源条件 D.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4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15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16 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C A.哲学 B.艺术 C.逻辑 D.宗教 17 社会存在的不包括 B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18 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 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车身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 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 580nm 为黄色, 510nm 为绿色, 470nm 为蓝色, 400nm 为 紫色。这种现象表明(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19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20 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 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C)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21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2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说明 (C) 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23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24 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25 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 26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 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表明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7 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是(C) A. 18 世纪末期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 19 世纪 70 年代 D.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28 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29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 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30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B)为依据 A.对社会结构的认识 B.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C.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 D.革命胜利 31 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2 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C) A.反杜林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33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34 (A )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35 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7.(C)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A.推翻资本主义. B.消灭剥削和压迫.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 36 (C)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 (C)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中国 B.俄罗斯 C.苏维埃俄国 D.越南 37 (A )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A.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C.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D.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则 38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16 、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C)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C.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39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40 垄断利润的实质是(C) A.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B.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4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3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44 资本主义地租是(B)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45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 值。”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6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47 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48 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用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49 商品经济生产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A. 私有观念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0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1 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是(C) A.货币量有了巨大增长 B.货币增值 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D.世界货币的出现 52 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53 (C)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A. 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5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5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6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 A.辩证法和唯物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 57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