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华字典| 李倩解读关于作者新华字典是由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先生主持第一版编修,由叶圣陶、王力、吕叔湘、丁声树等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参与审校,几十年来上百位专业学者参与数次修订,目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负责定期修订。关于本书中国最权威、最有影响的国民字典,总发行量超过6亿册的工具书,自1953年出版以来,精心修订了十几次的图书精品,其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为专家、学者和读者所公认。核心内容第一部分,从新华字典的白话文释义讲起,谈它跟古代字书的差别。这种变化,本质是为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满足新中国大规模识字扫盲的急切需求。第二部分,从新华字典的检索方式,谈汉字检索的困难之处,以及字典怎样不断提高检索效率,并且通过使用汉语拼音注音和检字,低成本服务于民族共同语的全面推广。第三部分,从新华字典的定期修订,看社会变化给语言文字使用带来怎样的挑战,字典又是如何应对的。结尾,带你走进新华字典低调的编修者,了解字典背后人的故事。 前言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李倩。这期音频我为你解读新华字典,没错,就是那本你非常熟悉、上小学就会用的语文工具书。你可能会好奇,但凡念过小学的人,谁还不会用新华字典了,查字典无非就是去查一个字的音、形、义,有什么必要解读呢?会查,不等于真正懂它、了解它的价值,甚至因为不够了解,你都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强大功用。既然咱们大家都从小用它,你肯定也能想象,它的发行量很大,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从1953年问世以来,不到70年时间,新华字典已经卖出了超过6亿册,不仅是真正的中国国民第一畅销书,而且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的“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本期音频,我会站在一个语言学者的角度,捋着新华字典本身,跟你讲讲它是怎么成为第一畅销书的。不过千万别误会,我可不是给你讲图书营销的。关于这个问题,一般人最大的误解是,咱们中国世界人口第一,字典卖成全世界第一名,也顺理成章嘛。但我要提醒你注意,不是所有的人口大国都有这样一部字典,另一个你熟悉的人口大国,至今还拥有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盲。而中国是用了10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人口素质提升。这是一个什么成绩?咱们稍微看几个数据体会一下:辛亥革命前,清朝政府做过一次统计,当年全国在校学生数量最多也就100多万,加上当时各省的简易识字班和私塾,再加上过去科举制下受过旧式教育的,中国粗通文墨的人,总数也就300多万。当时中国人口数量大概是4亿,也就是说,识字率是1%左右,99%的人都是文盲。而在2021年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你猜中国的文盲率降到了多少?2.67%!完全是乾坤大挪移啊。同期的人口数量多了10亿,识字率上升到了97.33%。中国识字率的大面积提升,新华字典功不可没。可以说,新华字典不仅仅是一部小学生字典,而是把自己深深嵌入了中国国民素质提升的百年工程中,这个工程任务艰巨而复杂,并且没有终点。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新华字典的价值,它可不只是你看到的13000个汉字的注音、字形和释义,它成为你今天看到的样子,既是解决中国社会具体挑战的结果,又与时俱进,因应社会发展不断迭代。至于冠绝全球的销量,咱们可以云淡风轻地说,那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好,咱们开始吧。 第一部分咱们查字典,很多时候是去查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最新版新华字典正文的第一个字是“吖”,(口字旁,右边一个“丫头”的“丫”)。有一种有机化合物,叫做吖嗪。新华字典对它的解释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呈环状结构,含有一个或几个氮原子。”这个解释,我拿我的小外甥女由之测试过,小朋友说,“指的是某种物质,形状是圆的。”当然了,这个字因为涉及化学专业知识,算新华字典的释义里难度大的。说明一下,由之是个七岁半的小朋友,即将升二年级。但我绝不是想说这个小朋友聪明,我是想请你记住一句话: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释义的汉语工具书。白话文释义,这件事就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别急迫的问题。什么问题呢?文盲太多了。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48年,那时候,金克木先生刚刚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当教授。他的一篇回忆文章里这么写:人民解放军已经包围北平,我们在魏家的大厅中草拟新字典的构想。老式房屋内光线不强,我们在朦胧中高谈阔论,涉及英文中的约翰逊博士字典、牛津字典、韦伯斯特字典,以及黎锦熙主持多年未能成书的中国大词典等等,城外传来的炮火声仿佛给我们打击节拍。那是1948年4月,北平围城之际,五位北大的教书先生,凑在一起,讨论的不是个人去留,而是编纂一本新字典,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危险在于无知。语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那些先生们谦逊地说,我们不会别的,只能咬文嚼字。而且,他们可不光是坐而论道,从那时候起,五位先生就开始定期聚会,讨论字典编纂的原则和方法。所以,在那个时刻,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积贫积弱,战乱多年的中国,怎样才能有前途,这是摆在当时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肯定是解决方案之一。那它跟字典用白话文释义有什么关系?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字典编纂传统,但古代的字典,并没有起到教育普及的作用。古代中国最著名的两部字典,一部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另一部是清代的康熙字典。这两部字典,虽然前后相距1600年,但从字典形态来讲,本质上并没有差别,都是用文言文解释字义。只要是活的语言,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音、词汇、语法都会变。但问题在于,从西汉独尊儒术开始,儒家经典文献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说的文言文,成了不可更改的万世楷模。所以,中国的科举制从隋朝确立,到清末废除,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读书人读书写文章,用的都是跟口语渐渐脱节的文言文。到康熙年间,虽说官话已经相当接近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了,但奉旨编撰的康熙字典仍然是用文言文解释意思。这意味着用字典的门槛非常高。就拿一个特别简单的字“大”字来举例,康熙字典解释说“小之对也”。其实老百姓根本不这么说话。再比如咱们很熟悉的家禽鸡,康熙字典罗列了古代各种字典的解释,又是“知时畜也(知道时间的动物)”,又是“司晨鸟(掌管早晨的鸟,指雄鸡报晓)”,甚至还有“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僆,绝有力奋(四川的鸡很大,还没成年的鸡,非常有力气)”。解释“鸡”举的例句是从史书春秋里摘来的:“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鸡聚积了阳气,属于南方,火属阳,所以太阳出来鸡会叫,是同类感应)”这些别说你不懂,就算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看文字也不见得都懂。还真应了那句:你不说我挺明白的,你越说我越糊涂。字典明明是应该帮助人理解字义的,康熙字典为什么要这么干?这是由当时字典的功用决定的。你可能不知道,字典在古代中国,不是普通的语文工具书,按照经史子集的传统图书分类,是归在经学类目下的,也就是说,它是专门用来注释儒家经典的。所以,在清朝末年,不管是说文解字还是康熙字典,本来就不是给大众用的,只是为懂文言文的读书人、士大夫阶层服务。他们的比例,按照前面的估算,不超过人群的1%。这样的字典,反而成了一种文化壁垒,就像17、18世纪俄国贵族们学的拉丁文一样。跟口语脱节的文言文,被认为拖了中国人启蒙的后腿,更拖了国家富强的后腿。这正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起因。白话文运动,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提倡口头怎么说,下笔就怎么写。当时,鲁迅、巴金、茅盾写下了最早的一批白话小说、散文。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光有文学创作还不够,白话文运动真正实现目标,是白话文在严肃场合取得合法的、正统的地位。什么是严肃场合?就是公文、新闻、学术著作都拿白话文写,当然,字典也应该拿白话文释义。也只有用白话文释义,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字典的门槛,让刚上学的儿童,或者文化水平低的人,那些占99%的大多数,能看得懂字典的解释。在金克木他们最初的构想里,要编的新字典,就必须用白话文释义,而且举例也要用活的语言,而不是古书里来的。这么一来,字典才能从高不可攀的文化壁垒,变成每个人都用着趁手的扫盲拐杖。到了1949年,硝烟散去,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那时候,识字率比清末提高了一些,但全国80%的人仍然是文盲。扫除文盲,学习文化,是非常迫切的社会需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是当时出版总署副署长,他曾经在日记里写到:“农民经土改之后,要求识字识字之后,自需看书,看书乃要求字典。部队中尤为急切。”急切到什么程度呢?叶先生的日记里写,东北军那边说了,如果有合适好用的小字典,他们马上需要20万册。这个订货量,今天的任何一本畅销书作者,也都会很眼馋吧?1953年,新中国第一版新华字典终于面世。它不光是白话文释义、编写例句,而且,考虑到当时的使用者文化水平确实很低,字典里还配了大量插图。字典还有附录,涉及生产生活一些重要常识。但是体量并不大,收了6000多汉字,比半块砖略大,携带方便,售价旧版人民币15000元,相当于当时两斤猪肉的价钱。新字典对字义的解释,到底接地气到什么程度?前面说过康熙字典解释“母鸡”的“鸡”字,那叫一个晦涩难懂。你再翻翻新华字典,那个释义,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家禽,公鸡能报晓,母鸡能生蛋。”12个字,不管是60年前需要扫盲的老农,还是今天6岁的小学生,一下子就能懂。你可能觉得疑惑,这么说好像不太科学吧?但别忘了,一本用于扫盲识字的小字典,有它特定的读者和功用,比起追求所谓科学,说大白话让人懂更重要。这真是最好的知识服务。所以,你就能理解,这本字典一下子就卖爆了,三个月内四次印刷,虽然版权页上标注的印量是50万册,但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日记,实际半年内销量差不多是500万册。一部小型工具书,因为本本分分地解决社会真实的、急迫的需求,就能有这么大的威力。 第二部分说完了新华字典第一页第一个字的释义,现在,我们把字典往前翻翻。诶,你有没有注意过,在正文第一页之前,新华字典竟然还有100多页,要知道,正文总共才664页,前面的部分差不多是五分之一了。那100多页是什么呢?你也许有印象,主要是检字表,对,它既包括“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也包括“部首检字表”。如果你手边有本同样体量的英文小词典,我敢打赌,正文前面不会超过10页。为什么中文字典跟英文词典有这么大差别?因为汉语的检索特别难,简直是个千古难题。比拼音文字难度高好几个数量级。拼音文字,就比如说英语,26个字母能拼出所有的词,检索非常简单,词典是按字母表顺序排列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就看第二个字母的顺序,以此类推,一个词很容易在词典里定位。只要会背字母表,查生词根本不需要学。但你肯定还记得自己的小学,查新华字典是要专门学的。我请教过一位现在的小学语文老师,一样要专门学,虽然课堂上教是几节课,但整个小学阶段,只要学生字,都必须写出这个字的音节、部首和笔画,所以,查字典的技能是需要用整个小学阶段来巩固的,是必考内容。这是咱们中国教育有意为难小学生吗?当然不是。这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汉字是全世界唯一仍然被广泛使用的语素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文字的最小单位是字母,字母只表音不表意,26个字母解决一切拼写问题。而中文不一样,我们的文字最小单位通常是一个字,字既表音,也表形、表意,这就造成了中文的最小单位比英文大了好几个数量级。从古到今,汉字的总数量,大约在10万左右,就算是覆盖日常使用99.48%的常用汉字,也要3500个。而最新版新华字典的收字数量是13000多。那么,问题就来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