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歌行教学设计1、 利用课间时间播放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2、 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期,浪花淘出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上马能横槊,下马能赋诗,雄视古今,叱咤风云。这个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于一身,让人敬仰万分却又评说不尽的人就是曹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求贤佳作短歌行,进一步了解曹操这个人。3、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选两位同学朗诵诗歌,读出自己的感情选两个小组自由诵读展示,全班齐读。观看三国演义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了解本诗的创作情境。4、 结合注释,改编诗歌思考:通过诵读和观看视频,你觉得本诗情感最浓烈的字眼是什么?(诗眼)明确:忧诗人忧愁什么呢?请结合注释,将这首诗歌改编为流畅的现代诗。(小组分工合作,每组选出改编的最好的四句诗进行分享展示,并予以小结。)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宴会歌声激昂慷慨,忧愁忧思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愁?唯有畅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衿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贤才光耀如当空明月,我何时才能将你摘取? 这内心涌起的忧思,连绵不绝从未停止。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您屈驾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念念不忘往日恩情。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是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都归向我。 5、 探究诗旨,感悟情怀思考:从改编的内容来看,作为一个纵横天下的英雄人物,你觉得曹操在忧愁什么?明确:第一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光阴易逝的感慨。余年渐少而功业未就,慷慨放歌,借酒浇愁。第二层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想象着贤才归己时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场景。第四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总之,作者忧愁人生短暂而贤才难求,自己余年减少却功业未就。6、 思考探究。1、“诗言志,歌咏怀”,请结合曹操的忧思,说说诗人为何求贤若渴? 明确: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曹操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一天,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他感此景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七、总结主旨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八、拓展延伸三国时代群雄角逐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人才的较量,每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的崛起无不以优秀人才为后盾;没有人才优势,也就无所谓事业上的成功,曹操对此深有体会:“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他曾先后三次下令广求贤才。求贤令建安十五年(210)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2,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3?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4,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5。”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6!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7?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8?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9,唯才是举10,吾得而用之。1. 令:是一种文体名称,是皇帝或大官向文武官员或民众发布的一种告谕文字。2. 受命:古代把开国即帝位说成是受天命。这里指开国。中兴:由衰败而重新复兴。3. 曷(h)尝:何曾,哪有。4. 曾:乃、往往。闾(l)巷:里巷。5. “孟公绰(chu)”二语:见论语宪问,是孔子的话。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赵、魏:晋国赵氏与魏氏两家,世为晋卿,封邑比小国还大得多,后与韩三家分晋。老:家老,家臣,私家奴仆的头头。优:有余。滕、薛:两个小诸侯国,均在今山东境内。这句是说,孟公绰寡欲廉洁而缺乏才能,作为大贵族家臣头头是好的,作为小国的官员是不行的。6. 齐桓: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任用管仲,使齐国强大,成为五霸之首。但管仲并不廉洁,早年和鲍叔做买卖,他多取利金;后为齐相,生活奢侈。这句说齐桓公如果一定要用廉士,则不能用管仲,也就不能称霸于世了。7. 被褐(h):穿着粗麻的黑色短衣。被褐怀玉比喻怀才不遇流于困顿,语见老子。这句指姜尚(字子牙),殷商末年钓于渭水岸边,被周文王访到,尊为国师,治理国家,使国家兴盛起来,最后佐周武王灭了商朝。8. 盗嫂受金:指陈平。汉高祖的谋臣陈平曾经和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魏无知了解他是个人才,就推荐给刘邦。刘邦问他有无此事,魏说,你问的是“行”,我荐的是“才”,当前最需人才,盗嫂受金算什么!后刘邦重用陈平,建功立业。9. 二三子:诸位,你们,指臣僚下属。佐:帮助。明扬仄(z)陋:发现推举那些埋没在下层贱业中的人才。10. 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救举荐上来。1译文: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个不是得到贤德的能人和他一起治理国家的呢?在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难道是偶然的际遇吗?是上边的人寻求发现的呀。这是特别需要访求贤才的时刻。“孟公绰做大贵族的家臣是好的,但却当不了滕、薛这样小国的行政长官。”假如非得是廉洁的人,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怎么能称霸于世呢!当今天下有没有(像姜尚那样)身穿粗衣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呢?又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被指斥为盗嫂受金而没有遇到魏无知推荐的呢?诸位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们。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建安十九年(214年)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举贤勿拘品行令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注释】(1)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2)质;本质,实体。(3)卒:最终。(4)归:回家。译文古时候,伊挚、傅说都出身卑贱,管仲曾与齐桓公为敌,但都得到重用而使国家兴盛;萧何、曹参都曾是县府的小官吏,韩信、陈平都曾背负名声受污、遭人耻笑之辱,但最终都能帮助帝王成就大业,名声著于千载。吴起为了当上将领,杀了自己的妻子以取得信任,散发金银以求得官职,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归葬。但是他在魏国,秦国不敢向东用兵;在楚国,三晋(韩、赵、魏)不敢向南谋划。现在天下怎么会没有具有极高道德的人生活在百姓中间呢?比如果断勇敢不顾一切,遇到敌人拼死作战的人;习性文俗,才能极高,而气质优异,可以当守将的人;尽管背负受污辱的名声,有过被人嘲笑的行为,或虽不仁不孝,但有治理国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领的人。大家都要推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材,不要遗漏。三次求贤令,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曹操求贤若渴以成王业的迫切心情。在选择人才的标准上,曹操以其政治家的独特气魄,一反过去以门阀和名气取人的传统标准,主张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同时他对有用的人才能够不记前嫌,即使是仇敌也不念旧恶,不加报复,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恢弘大度。如陈琳,原是袁绍的部下,曾为其起草讨曹檄文,直骂到曹操祖宗三代。但归附曹操之后,仍然受到重用,并未遭受报复。再如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但张绣归降后,曹操不计前嫌,仍拜他为扬武将军,并结为儿女亲家。官渡之战中,张绣力战有功,后又击破袁谭,曹操论功行赏,增邑二千户,其他“诸将未有满千户者”。正由于曹操重视贤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因而在他的周围,谋臣似雨,猛将如云。为后代基业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九、思考讨论:说说你眼中的曹操。明确:求贤若渴,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学生自由畅谈)且看别人如何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于曹操的评价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曹操,去读三国吧!十布置作业:背诵默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