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五石之瓠选自庄子一、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赠)我大瓠之种,我树(名作动,种植)之成而实(名动,结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形作名,坚固程度)不能自举(承受)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宽大空阔的样子)无所容。非不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击破)之。”庄子曰:“夫子固(本来)拙于用大(形作名,大的东西)矣。宋人有善为(做)不龟(同“皲”,皮肤冻裂)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同“纩”,丝绵絮)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卖)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同“悦”,取悦)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名动,领兵),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一样)也,或(有的人)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用绳结缀)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也夫!”二、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2.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同“纩”,丝绵絮)3.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取悦)(二)词类活用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作动,种植;名动,结实)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作名,大的东西)3.吴王使之将(名动,领兵)4.其坚不能自举也(形作名,坚固程度)5.能不龟手一也(一样)(三)一词多义1.固:(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本来)(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4)君子固穷(安于)(5)蔺相如固止之(一再)(四)句型1.省略句(1)以(之)盛水浆(2)请买其方(以)百金2.定语后置(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3.状语后置(1)请买其方(以)百金三、翻译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入侵吴国,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四、理解性默写1.逍遥游(节选)中,对于“ ”,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而客却能凭此加官进爵。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2.逍遥游(节选)中,在惠子看来,可以容五石之量的大葫芦,大则大矣,却不能盛水。因其不能盛水,所以成为无用之物。庄子用“ ”一句进行了反驳。3.在逍遥游(节选)中,庄子用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一例,说明使用它的地方不同,结果也不同的句子是“ , , ”。4.在逍遥游(节选)中,庄子讽刺惠子的心如茅塞般没有开通的句子是“ ”。5.在逍遥游(节选)中,对于惠子那只大得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大葫芦,庄子用反问的语气告诉他可以这么用的句子是“ , , ?”1.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2.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3.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4.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5.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甲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有删改)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2.下列甲乙两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晦指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苏轼的再游径山“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常圆无晦朔”中的“晦朔”就是此意。B.蓬蒿,飞蓬和蒿草;也指荒野偏僻之处,如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蓬蒿”就是此意。C.竖子,童仆;也可指小子,是对人的亲昵的称呼,如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即是此意。D.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号轩辕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等。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用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等设喻,阐明了“小大之辩”的观点,表明这些人或物均可达到“逍遥游”的境界。B.“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是:人生于世,凶险太多,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怎么做才能免于危险。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D.庄子认为,人类与万物有所不同,比如贤能的可能遭到谋算,不才、不贤的又会受到欺凌,所以说不可“得而必”。4.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1.B“故”作“所以”讲时,常用于句子开头,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若夫”为句首发语词,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2.C“是对人的亲昵的称呼”错,“竖子”是对人的鄙称,“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也是鄙称,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3.A“均可达到逍遥游的境界”错误,这些人或物都有所凭借,都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4.答案(1)彭祖到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比,这不是很可悲吗?(2)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役使,那么,怎么还会有忧患呢?解析(1)久:长寿。特:独。闻:为人所知。匹:比。(2)物物:把事物当成为人所用之物,即役使外物。胡:何。累:忧患。参考译文甲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有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五百年当作春,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八千年当作春,八千年当作秋,这是寿命长的。彭祖到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比,这不是很可悲吗?商汤问棘,棘就是这样说的。不毛之地的北方有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那里有条鱼,它身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鹏,背像泰山,双翅展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乘着旋风飞上几万里的高空,直上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斥笑话它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腾跃着向上飞,不到几丈就落了下来,在飞蓬和蒿草之间飞翔,这也是我飞翔的最高限度了。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了。乙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没有砍这棵树。问他(不砍这棵大树的)原因,他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自然的寿命!”庄子从山中走出,在朋友家中住宿。朋友非常高兴,叫童仆杀鹅并煮熟(来款待庄子)。童仆问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询问说:“昨日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过完它自然的寿命;而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不会叫)而被杀掉。先生你将处于哪种情形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看似妥当,其实不然,所以也不能免于忧患。假如能顺应自然之道而漫游于虚无之境,就不会这样了。没有赞誉,没有诽谤,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向上腾飞,时而向下潜伏,一切以顺应自然为准则,漫游于万物产生前的虚无境界中。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役使,那么,怎么还会有忧患呢?这是神农、黄帝的处世法则。如果是万物的真情、人伦的传续,就不是这样的:有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就有失败,品行端正就会受到压制,地位尊贵就会受到非议,有作为的会受到损害,贤能的会遭到谋算,而不才、不贤的会受到欺凌。怎么会知道荣辱福祸必然来临的原因呢?可悲啊!弟子们要记住,要想免于忧患,只有归于自然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