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论文导读: 篇一:交通工程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中的交通安全 城市交通问题的提出及我国交通安全现状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世纪各国的城市区域组建扩大,城市人口组建上升。据有关资料,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上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篇一:交通工程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中的交通安全 城市交通问题的提出及我国交通安全现状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世纪各国的城市区域组建扩大,城市人口组建上升。据有关资料,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上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将达到350个以上,超过1000万的城市也将达到20个以后。在我国,到1997年末城市数量发展到668个,其中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近40个,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 城市化迅速的发展,使得城市在交通方面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就城市交通安全而言,其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越发严峻。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居非自然因素死亡人数之首,特别是重大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形象。下表是我国自98年代以来交通事故统计。 基于以上背景,同时也为了使城市各项活动功能正常,高效的进行,使城市交通更好的为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服务,世界各国纷纷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 2.影响城市道路的交通要素及特性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包括人(驾驶员,行人,乘客,居民)、车(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 驾驶员交通特性 驾驶员操作车辆通过视、听、触觉器官从道路交通系统中获取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做出判断,支配手脚,从而驰骋在道路上,完成预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受到自身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在信息搜集、处理、判断到操作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均不可出现失误,否则,将危及交通安全。因此,驾驶员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驾驶员的可靠性取决于三组因素技术熟练程度、个性与感受交通情报的特性以及在动态交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觉特性 视力在交通环境中,人动、物静和人、物均动最为常见。动视力与人的年龄和相对物的运动速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相对物运动速度上升或驾驶员的年龄增大,动视力下降。 视野人的双眼注视某一确定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顾及的范围称为视野。头部与眼球固定,同时看到的范围为静视野。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同时看到的范围称动视野。驾驶员的视野与自身的运动速度有关。随着速度的上升,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形成隧洞视。 反应特性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它包括感知、识别、判断和反应等四个不同的心理活动。它所经过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实验证明,刺激数目越多,反应时间越长。影响制动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动机(需要)、素养(内在素质和涵养)、注意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年龄与性别、刺激信息量与强度及交通环境状态。 性格倾向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的核心,是一个人最鲜明、最显著的区别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标志。通常认为,可将驾驶员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 外向型特征的驾驶员其心理活动过程经常指向外在事物,思维速度与行为动作趋于一致,性格开朗、热情奔放,自信心强,感、知觉灵敏,临危反应及应变能力强,驾驶动作敏捷协调。但内在体验薄弱,易受情绪影响,好冲动,自控能力差,喜刺激和风险,胆大而心不细。其驾驶行为特征以快车型为代表。 内向型驾驶员其心理活动过程经常指向内心世界,思维速度与动作速度反差较大,性格沉静、感情含蓄、行为谨慎、顺应困难。表现在驾驶行为中为勤思考, 内在体验深刻而不易外露,善于自控情绪,办事条理性及计划性强,力求稳妥,反应缓慢,应变能力差,尤其是临危缺乏自信和果断,紧急避险失误率高。其驾驶行为特征以慢车型为代表。另外,驾驶疲劳、饮酒及其它麻醉药物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可归于外因,将在交通事故致因中分析。 机动车的交通特性 机动车的特征和性能在道路交通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表征与安全有关的车辆特征和性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尺寸 车辆的设计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和驾驶员的操作有密切关系。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中规定了机动车外廓尺寸界限。 动力性能 机动车的动力性能通常用最高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能力来评定。最高车速maxV是指在良好平坦路段上,机动车所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km/h)。机动车加速度是机动车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机动车由第档或第档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强度逐步换至最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用满载第档时机动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maxi表示。 制动性能 机动车运行过程中能迅速减速或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机动车的制动性能。它分为停车制动和驻车制动两个方面,它们是机动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一般用制动效能(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抗热衰退性)和制动时方向稳定性(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来衡量。 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 道路是交通的基础、支撑物。其性能必须符合服务对象的交通特性,满足交通需求。下面主要从线形、行车视距、路面和横断面构成四个方面介绍城市道路的特性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平面线形 直线 城市道路的直线长度确定了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直线太短表明交叉口很近,而交叉口又是城市道路的瓶颈口,所以一般要求城市道路直线长度不宜太短。 圆曲线 城市道路为绕避障碍,利用地形及通过必要的控制点时在路线转折处,一般均采用圆曲线。在此,设置合适的圆曲线半径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作用在机动车上的离心力,在实际应用中,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三种,具体操作中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和工程的可行性。 纵断面线形 纵坡 城市道路的纵坡有最大纵坡、最小纵坡、陡坡长度的限制。最大纵坡是各级城市道路纵坡的最大值。它根据机动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保证机动车以适当的速度安全运行而确定,并有最大值的限定,不同设计速度下最大纵坡值见表3.4。最小坡度以保证排水顺畅为标准,一般机动车道不小于3%,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度宜小于2.5%。在山岭重丘区公路上,连续坡度大于5%时,上坡速度降低,下坡势能转化为动能而需连续使用制动,致使制动鼓温度迅速升高,制动效能下降,危及安全。因此,在陡坡应限制长度并设置缓和坡段。 竖曲线 在纵断面设计路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驾驶员视距、机动车的通过性和减轻离心力的作用而设置缓和纵坡折线的曲线称为竖曲线。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以表示。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下方,为凹形竖曲线。对于凸形变坡点,不论变坡角度大小,为缓和纵坡折线、保证行车视距,均设置凸形竖曲线。其形式多应用二次抛物线或圆曲线,其值大小依设计速度限制,由规范确定。在实际工程中,竖曲线的连结方式和竖曲线最小长度是关键技术。竖曲线之间,既可插入直线段,也可直接连结为同向或反复曲线,以不使两竖曲线相交为标准。一般力求两竖曲线间插入直线段,其大小以机动车运行3秒的时距为限。竖曲线的最小长度由驾驶员的反应和操作时间确定,一般按设计车速运行3秒的时距为限。 在人、车、路、环境四个因素之中,一般来讲,单纯由其中单个因素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非常少,通常都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成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 道路交通事故的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一般情况下构成道路交通事故需要具备6个要素,缺一不可。 道路 道路是构成交通和交通事故的空间条件,没有道路就谈不上交通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然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这里确指的是公用的道路,不包括厂区、校园、矿区、庭院的道路。人员和车辆在上述道路和地方通行,必须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约束,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的管理。 车辆 车辆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条件。如果造成损害的各方当事人中任何一方都未驾驶车辆,比如行人与行人相撞就不能叫交通事故。这是所说的车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在运行中 根据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必须是在运行过程中互撞或与行人、固体物发生碰撞, 才能称为交通事故。如果行人碰撞处于停止状态的车辆,乘车人从静止的车上跳下造成伤害都不能称之为交通事故。 发生事态 即发生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如果未发生上述事态,而是由于行人或旅客因其他原因(如心脏病发作)而造成的死亡,则不属 于交通事故。 有违章行为的人员 人员的违章行为是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如果参与交通或从事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无违章行为,像地震、台风、山崩、泥石流、雪崩等属于人的主观意志之外 5 况,造成人员、车辆和财物的损害,就不能称为交通事故。 有损害结果 即要有人、畜伤亡或车物损坏的后果,没有损害结果不能称之为交通事故,但又不是所有的有损害结果的事件都是交通事故。故意用车撞人制造车祸的就不能作为交通事故处理,而属于故意犯罪行为。 以上6个要素和一定的违章行为可作为鉴别是否属交通事故的依据。 篇二:交通工程论文 河北工业大学 交通工程课程论文 题 目:停车设施规划 专 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班 级: 道桥073班 姓 名: 刘成功 学 号: 071409 任 课 教 师: 陈 亮 停车设施规划 停车设施规划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是: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即为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现代化城市的交通离不开停车设施的建设。并且,“停车难”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车辆保有量迅猛增长、特别是大量私有车的出现,城市的停车问题也日趋严重。一方面动静态的交通相互干扰造成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增加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长期低速、怠速行驶的汽车排放出的废气又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而过多的路边停车在对车辆的安全性造成很大威胁的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人文景观。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与城市有限的车辆停放空间始终是相互制约和矛盾的,从停车规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