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话 真事 真情-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内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文化、地理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教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农村中学学生面对生活现实,从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入手,以我手写我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作文 农村学生 真话 真事 真情农村学生,尤其像我们这样远离城市、地处偏远山区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储备可谓少之又少,他们接触的社会面极其狭窄,加上平时又没有时间去阅读除教科书以外的其它有益的写作书籍,所以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只能咬破笔头硬套、瞎扯。尽管每学期也让学生至少写八篇作文,但收效甚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新课标赋予作文教学的新理念。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一、贴近实际,多一点儿真话。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放在了首要位置,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强调作文要真实写实实在在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力求表达自己所独有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假话、空话、套话,更不是人云亦云。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学生,触摸学生的情感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最喜爱、最熟悉、最想说处入手,紧紧抓住“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真挚的话语才会在学生习作中显现。1、坚持激励,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农村学生因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中,在“上课下课”“作业考试”的活动中,对生活接触过少,缺少写作素材,经常闭门造车。写家庭生活,内容往往表现家庭的幸福快乐,如父母如何在生活上关心自己,在犯错误时如何教导自己,却绝不学母亲的虐待,父亲的懒惰;写刻苦学习,只强调“头悬梁,锥刺股”;交友,一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援引事例,是“陈芝麻烂谷子”的老论据在。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首先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树立起让学生说真话的意识,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乐于说真话的范围。 在课文分析及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情实事情的倾诉,在初中阶段,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背影、散步、纸船我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和灌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作文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 在作文训练指导时,我注意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在作文中我们能真诚地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忧愁,那我们就不会担忧作文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痛。记得有个学生在文中写到“或许,父母的这段婚姻本来就是错误。爸爸长年在武汉做生意,一两个月回一次家。我难以从脑海中搜索出一个词来形容母亲的生活。每天晚上,母亲要花半个小时来梳妆打扮。我看着她往脸上涂一层一层粉,涂得白白的,然后就跑上在屋外守候的摩托车。之后,一夜就泡在舞池里。爸爸来电话了,奶奶吞吞吐吐地说:她她睡了”。 在作文讲评时,对学生习作中抒发了自己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体验的闪光点,都予以鼓励、表扬,使他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作文中说真话。因农村生活的贫困在学生的习作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也存在消极阴暗低落的一面,为此我注重加以正确的引导。习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是一致的。2、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说真话平时,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写的日记、随笔等,如果说了真话,一般不愿给同学看,更不愿给父母亲朋看。这是因为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有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些真实的想法或情感,怕表露出来被人笑话,有伤自尊。所以,我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真诚地和学生做朋友,把作文作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天地。例如我在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的综合性活动中,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一)、“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每个同学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不必署名,然后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对于这些烦恼,我该怎么看?”,“假如我有这种烦恼,我该怎么办?”(二)、致“快乐的小天使”每位同学给快乐的小天使写一封信,尽情地倾诉自己的苦闷、忧愁,(三)、“大朋友信箱”让同学给自己信赖的老师或亲朋写封信,倾吐自己的烦恼。以上这三个活动的编排,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保护了他们的“隐私”,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写作中既尽情地倾诉了心声,又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生做“真人”。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学生因要写真话而在作文中讲些离谱的或格调不高的话,只要教师能真诚对待他们,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他们;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对他们进行熏陶和感染,相信他们一定会在“细无声”的“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他们就一定能以自己独立的视角观察生活,并能真切而有创意的表述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二、融入社会,多一点儿真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毛泽东当年曾经对文学艺术家们指出了一条真理,那就是:“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 ”要表达真情实感和独特感受,就必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东西,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习作中才会出现一件件真事,一扫往日的“本故事纯属虚构” 。1、 欣赏家乡美景,寻找习作素材。 山区有广阔的田地,这是学生习作素材的宝库。我们的家乡梁弄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千年古镇,人杰地灵,物华景秀,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多少诗人曾经挥毫赞美这锦绣河山。因此,我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这青山绿水,欣赏家乡的菜园、绿野、果林。那青山绿水、瓜果飘香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盈盈湖水幽幽情 家乡的秋天 四明湖,我为你骄傲等许多习作让人耳目一新。有一个学生游赏了四明湖之后,写下了浙东明珠四明湖的习作, “蓝蓝的天,蓝蓝得水,涌起了朵朵浪花,哗哗得水声,那是在欢乐的歌唱。 ”描风光,赞家乡,文中感受到学生对家乡的一片真挚之情。 2、参与田间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山区的孩子公园去得少,汽车乘得少,有许多学生去得最远的是县城。反之,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板车推得多,他们的父母乃至祖辈,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因此,他们最熟悉的都是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事。于是,我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利用放学后、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钻进果园,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使学生趣味盎然,创造了大量的习作题材。在习作课或语文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有学生在一篇习作拔稗草文中这样写道:“在爸爸的指导下,我认识了稗草的特点:远看稗草,比稻苗略高;走到近处,拨开稻苗,发现稗草的茎呈白色,而稻苗的茎是绿色的;摸一摸,稻苗的茎是毛乎乎的,而稗草的茎是光滑的;拔一拔,稻苗的根是连在一起的,而稗草的根全都是单独的。”拔稗草多有意思,简单的现象,深刻的道理,这是爸爸的经验啊!许多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独特生活体验。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活泼的个性得以发挥,又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许多事物增长了感性认识,成为习作的典型题材,容易激发起学生习作的兴趣、灵感和激情。我们镇内有两条大溪,溪水汇入四明湖,针对溪面漂浮物较多,污染比较严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原因,提出治理对策。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第二,沿溪进行观察、访问,并作好记录。第三,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第四,交流调查结果。学生通过调查交流,归纳总结出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两岸的许多居民将生活垃圾倒入溪中,既污染了溪水,还堵塞溪道。二是工厂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溪中污染了溪水。三是有上流村民私自挖沙。针对污染的原因,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1) 大力宣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增强两岸居民的环保意识。 (2) 建议规范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并对其进行集中整治,严禁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3) 建议工厂科学处理工业废水。(4)建议政府加强对挖沙的整治力度。通过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 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社会是个大舞台,是本厚实的书。只要带领学生用心深入,用心解读,学生的写作就不会没有源头活水。三、感悟生活,多一点儿真情。感悟是指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即有所感触和领悟。它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是连接生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发现真善美,才能在写作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感悟,那么观察来的材料只是僵死的东西,不能激活思维,也很难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要使学生学会感悟生活,首先要引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激发他们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如一个在外打工的父亲来为她送钱在校食堂就餐时,她发现父亲总是捡盘中的青椒和茭菜吃,并有意无意地将盘中的瘦肉用筷子扒向她这边。这一细节对许多人而言似乎极为平常,然而她却从父亲的这一细微举动中感悟到了父亲那真挚朴实的爱。后来这位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这一细节写进习作中,文章感人肺腑。第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类事、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有一个学生一堂科学试验课上观察到:教师将一颗布满黄褐色铁锈的铁钉投进硫酸溶液中,不久取出来后它已经脱掉那层锈,又恢复了它的银白色发亮的色泽。由此现象联想到“人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的个性,如同那包藏在铁锈中的银白色光泽,但能保存下来的很少。 ” “我们生活在强调个性的时代,我们不需要为了什么而改变自己,强迫自己所谓的随大流。 ”这就是通过联想得到的人生感悟,贴切、自然。第三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时,主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正确地表现生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针对学生对父母唠叨反感这一现象,我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让每个学生谈面对父母的唠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及如何对待。讨论会上,学生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作文面对唠叨 。在作文中,不少学生真实地表现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先是讨厌、烦恼、浮躁,最后终于理解、谅解父母。有些学生写道:“父母唠叨为的是什么?就是怕幼小的我走错了路,做错了事。父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