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03 月份联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 判断其中的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肌肉细胞缺氧时 , 的pH会降低 , 但由于 Na2CO3的调节作用 , 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B. 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 pH 的变化C. 中的氧气到达需要经过6 层膜,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D. 与相比 , 中含有蛋白质而中不含蛋白质【答案】 C 【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分析题图:题图是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图,分析可知是毛细血管壁,是红细胞,是血浆;是细胞内液,是组织液。【详解】肌肉细胞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不会引起pH的显著变化,但会略微变化,B错误;血液中的氧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通过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其中红细胞1 层膜、毛细血管壁 2 层膜、组织细胞1 层膜、线粒体2 层膜,共 6 层膜,氧气由向处扩散,故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C正确;与相比,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中含很少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C。- 2 -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 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若内分泌腺为胰腺中的胰岛,饭后,下丘脑将通过、调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 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的含量都会增加【答案】 C 【解析】由下丘脑内分泌腺可知,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所以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若内分泌腺为胰腺中的胰岛,饭后,下丘脑将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错误;在在寒冷的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导致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D正确。3. 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 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B. 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C.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3 - 【答案】 D 【解析】【分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根据分析回答。【详解】乙酰胆碱和5 一羟色氨属于不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A 正确;乙神经元兴奋,释放5- 羟色胺, 5- 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抑制丙神经元兴奋,B正确;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 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和图文转化的能力。4.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B.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C.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 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较体液调节广泛【答案】 D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比较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A正确;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B正确;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 4 - 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正确;神经调节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较神经调节广泛, D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 下图是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 A 【解析】在步骤I 中, a、 b 所在琼脂块不旋转,则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由向光侧横向运输至背光侧,引起a 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高于b 侧;由于c、d 所在的琼脂块旋转,导致胚芽鞘的尖端受到均匀的光照,使得c 和 d 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一样多。综上分析, 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为acd b,因此在步骤II中放 a 琼脂快的甲胚芽鞘弯曲最大, A项正确, B、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过程的示意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前提,依据步骤I 呈现的信息准确判断a、b、 c、d 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多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6. 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参与的过程是A. 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 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C. 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 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答案】 C 【解析】- 5 -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吞噬细胞参与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A正确;第三道防线产生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D正确;在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过程中,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 细胞,而不是吞噬细胞,C错误。7.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 部分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 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 a 为抗原刺激,则b、c 可分别代表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B. 若 A代表人体下丘脑,a 为性激素,则b、c 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C. 若 A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D. 若 A代表草原, a 为过度放牧,则b、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垂体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解: A、若 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 a 为抗原刺激,则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A错误;B、若 A代表垂体, a 为性激素,则图示表示负反馈调节,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但与生长激素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C、若 A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D、若 A代表草原, a 为过度放牧,则b、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故选: C考点:种群的特征;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 6 - 性8.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B. 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C. ab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 K 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 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答案】 C 【解析】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甲,A项错误;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大,B 项错误; ab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 K值即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项正确;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不符合“J”形增长,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情境进行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与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曲线各区段的含义,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9. 如图所示的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图 1、 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 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 中的 c 点对应- 7 - C. 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 中的 d 点对应D. 图 1、 2、3 中的 b、 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图1 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增长曲线,该曲线还可变式为图2 和 3,因此图 1、2、3 都可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A项正确;图1 中 a点、图 2 中的 c 点和图 3 中 e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均为K/2 ,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最快,B项正确;图 1 中的 b 点、图 2 中的 d 和图 3 中的 f 点,种群的增长速率均为0,种群的数量都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项正确;图1、2、3 中的 b、d、f 点都表示种群的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图2中的 c 点时种群的数量为K/2, D项错误。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10. 早在宋代, 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 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C. 鲢鱼和鳙鱼、青鱼、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有共同的水层,所以是竞争关系,B错误。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有竞争关系,但鲢鱼和草鱼、青鱼间没有竞争关系,C错误。浮游动物是浮游植物的天敌,如果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会增加,鲢鱼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D正确。11. 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 8 - B. 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