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第三册一分钟 能干什么教学反思 存在的不足:1、上课比较粗糙。课已经上完了,但学生的1分钟还在老师的计时 表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1分钟,还没有内化。2、课堂语言的描述不够精练,需耍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3、在制作课件上能力不够,需耍加强技术上的学习。第三册动物聚会教学反思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上完了这节课,回顾整 个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遗憾之处:1、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 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 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 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 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如果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 解答,让其接受挑战;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那就 更好了。2、如果这节课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 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在课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些小调查,写 成一篇数学日记或画一幅数学画。再与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对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将更深刻些。3、学生做完巩固新知的“连一连”后,对照讲授新课中的“一共有 几个桃子”和“一共有几个松果”进行订正。这样使学生更能深刻的 体会到同一个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同。可爱的小青蛙的教学反思1. 从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 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2. 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 什么耍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 ”学生 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入到有趣的数学 活动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需耍几个轮子 教学反思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 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女口,“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 “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 “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陈佳锋同学却持反对意见: “老师,不耍这么麻烦,把它背下来就可以了。乘法口诀太简单了, 暑假的时候我就会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同学们像 着了迷似地静静地听着,还不知不觉地鼓起掌来。而我却在思考:他 能背得这么熟、记得这么牢,但会用吗?于是我接着说:“佳锋,你 能背得这么熟,老师为你高兴!老师想与你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 比如我说三七,你能很快地说出二十一吗? ”我说“三六”,他想了 一会儿才说“十八”;我说“三九”,他又想了一会儿才说“二十七” 看着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插嘴了: “老师,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 了为什么回答太慢呢?什么原因? ”这个问题不仅引起学生的 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来佳锋同学自己说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 从“一三得三”开始背的。这难道不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吗?为什么学生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呢?课后,我与佳锋同学又进 行了一次交流,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原因。由于乘 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朗读,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死记硬 背、机械记忆。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较 差,就片面地增加课外练习,如让孩子抄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 表等等。三是教师教学的原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 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为了让学生记熟记牢,对孩子的指导有重视结果、 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四是评价导向的原因。当学生记得牢、背得 熟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提倡孩子们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满 足学生的需耍,树立学习信心,但也无意识地强化了死记硬背、机械 记忆的学习方法。面对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让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 系。其次,应该让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问题生 活化,防止简单、机械、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 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展与创新。最后,在评价中应该倡导与鼓励 学生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让学生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掌握 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统计生日教后反思: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 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这一问 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 的必耍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 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 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 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 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耍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 培养与提高。北师大版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 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 “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 生体会“倍”的意义。我在设计教案和备课时在想:学生在前面的学 习中已经体验过“平均分”的活动过程,本课再让学生用学具摆出猴 子数1个3、鸭子数2个3,是一个多简单的操作活动啊,课堂上大 部分学生应该没困难、没问题的,学生能把鸭子平均分成两份后,我 就可以顺利引出“倍” 了。可实际上并非我想象那样简单、顺利。有 的学生不会把代表猴子的和鸭子的圆片分成两行来摆,很多学生不会 摆2个3代表鸭子数,这样学生就难以观察到猴子数是一份(1个3), 鸭子数是两份(2个3),难以感受到“倍”的意义。后来我发现两 个会摆2个3的学生,就请他们汇报,让其他学生说说这样摆的好处 是什么,再让大家照样子摆一摆、分一分,这时我才能引出“倍”, 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操作体会“倍”的意义。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 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即使如此,我想多花点时 间是值得的。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更加理解图意,更好地理解什么 是“倍”。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小熊请客K教学反思U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 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戸标。通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数、摆、再数、 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使学生口、手、眼、脑多种器官参与, 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乐于学、善于学,主体意识 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 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 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耍注意研究探索如 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分一分与除法”一一“分桃子”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世纪)二年级上册分桃子一课 教学,主耍是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 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 手分一分的活动,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训练场。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请你帮助猴妈妈分桃子一一分一分”这样的情境,唤醒学生已 有的知识数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生长点,改变了传 统的概念教学“复习引入新课练习 巩固”的模式。 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述分桃子的故事,引出只有分的“同样多”(平 均分)两个猴宝宝才满意,适时渗透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数学思考 从这里“开始”。2、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数学思考平 均分。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传授和输出的结 果,而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情景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证明理解概 念的含义,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教学要有“质”的变化。课 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媒介”,它对教学起着一 定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样分桃子、分糖、分智 慧星还设计了变式练习,辨析“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练 ,在小组练习“分智慧星”的活动中,引出了有余数除法,真正体 现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由“分 一分”平均分有余数除法。3、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宙呈中,詁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数学概念是生活现彖的“数学化”,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针 对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没有把现成的除 法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后,及时设 计了一些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想一想、说 一说、试一试、摆一摆、分一分”,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 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 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体验“平均分”。让学 生在做中学,抓住不同物体的“平均分”,既培养了数感,又强化了 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课堂教学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处加以“引导”,在关键 处加以“点拨”,教师真正成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借助课堂教学这个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运动场”,使学生的 思维由“无序”到“有序”,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引导开始起 “跑”(分一分)一一有戸标的进行跑(平均分)最后水到渠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3册第三单元看一看(一)教学反思:这节课数学活动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很感兴趣,都积极参与 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这些都让我体会到实施课改理念带来的快乐。但 从这节课中我又发现了学生在数学语言述方面还有待提高。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K教学反思力1. 过去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估算,比较困惑。这次教学设计对此 作了深入的思考,颇有心得。估算不是随心所欲的猜想,能够列出算 式的,耍根据算式进行估算;估算基本的策略是对算式进行变换,变 得容易口算,得到原来算式的一个近似结果。如果能够根据运算的意 义估计误差,那么在近似结果的基础上还能计算出精确的答案。女口, 估算6X9=?把算式看成6X10, 6个10是60,即6X960。而6 X9比6X10少个6,所以6X9=60-6=54o把估算与计算结合起来, 能从中体会到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的价值。2体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生理解、内化新知识的重 耍条件;联系的方法也是数学思考与记忆的重耍方法。所以本教学设 计非常重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乘法口诀出发,去探究、编制新口诀。 设计时增加了 6X6二5X6+口,6X7二5X7+等练习,其目的就是利 用学生最熟练的5的口诀,用联系的方法记住6的口诀,无需死记硬 1匕冃。3我班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女口,“1个汉堡6元,买 15个汉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