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结合科学与艺术的联系讲述综合性课程摘要:“人类假如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需仰望繁星 闪烁的苍穹,只要看一看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的大千 世界就足够了。”这位德国学者路克恩的一席话,点出了我 们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包含了科学与艺术的微 妙联系,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揭示科学与艺术的 微妙联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艺术创新的灵感。关键词:快乐教育;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一种不受已有方 法的限制,不被定势所拘泥的思维。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 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 现真理”。多媒体教学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教育活动中解放 出来,教师也从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变成一名引导学生处理 信息的向导和顾问,教师的精力将转向如何教会学生去应付 大量的信息,如何将创造力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 交往与共同探索之中,下面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几个典型 例子。“当科学爱上艺术,世界会更奇妙!马冀同学在观看 完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后有感而发。他说,是科技使大卫 的魔术与一般的骗术区别开来,因为高科技这个不能被一般 人掌握的东西,大卫掌握了,大卫的飞翔表演魔术有人揣测 是靠了四根透明的绳子将他吊起来,虽然想起来比较容易, 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还有一种说法是利用高能磁铁产 生磁场,与大卫身上的磁铁相互作用使他“飞翔”自如,大 卫穿越中国长城则分析是采用全息投影技术造成观众的“幻 觉,不管怎样,人们不能否认科技在大卫魔术中的功劳。 大卫科波菲尔也就成为了魔术领域一个顶尖级人物,他的 这一成就在精神文明上的贡献是让人类看到了理智号情感, 冷静与热情,机械与幻想的完美融合。“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 李亚楠同学特别喜欢凡高的画,她说你看这副画,不远的地 方是群群村落中的农舍,一间一间,朴素而平凡,很自然的 笔触,宁静的小镇在朦胧夜色的笼罩下祥和而淡然。然而, 安静的夜晚却悬挂了一个扭曲的星空,这是一种跳动的梦幻, 也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这样的星空,他的麦田,柏树, 星空有如火焰般的升腾,颤动,震撼着那些观看者的心灵, 这非凡的艺术成就来源于凡高那近乎痴狂的艺术激情和对 生活博大的爱,在他的画上,激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 笔触的交响乐中。凡高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 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看看凡 高的自画像吧,他那深邃明澈的眼睛能够穿透和洞察一切。 凡高的一幅自画像中有一种很美的笔触,就是底部淡蓝色的 螺旋线。像在舞蹈中的蓝色线条缓缓的一条一条在凡高的自 画像的背部延伸开来,凡高生硬的表情在这个美妙底色的画 面中也变得柔和起来。其实这就是凡高的性格,一个看起来 古怪,死板的人,却是非常的细腻和敏感,表面的冷漠僵硬, 内心却狂热,狂热的爱着周围的一切。我不是一个特别爱画 画的人,我也不能算是非常懂画的人,但是我却是一个很爱 看画的人。每每我驻足默默地看着凡高的这些画的时候,就 会去用心体会仍然弥漫在画中的这个伟大的灵魂曾经体会 过的情感,或悲或喜,或美或丑,或真或假,都是这个灵魂 曾经真真切切放在眼前的观看过的无限的真实,由于真实, 如同科学给予人类的力量,凡高对于我是一个燃烧着的灵魂。的确,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从一枚小小的印章上,探 寻出四千五百年前古印度的城市繁华;从一尊高大的神像中, 感受到古希腊文明的灿烂光芒;巍峨的金字塔也把天文,数 学等广博的知识一一包容斗转星移,尽管地球在几亿年 的时光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尽管人类在几千年前 创造的一个个文明史话如今已湮没在了历史的尽头,尽管祖 先们在几千年前建造的一座座神殿如今已凋敝残缺但 是,我们已经不再质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曾是深幽的海底, 不再困惑撒哈拉沙漠曾是鸟语花香的乐园,甚至对悸动在巨 大冰川下的火山,人类如今也已是了如指掌。这就是科学与艺术的魅力,无穷无尽地吸引着人类不断 去探索,自然的,科学的 个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外表, 对我们人类有着不可抗拒的引力,吸引着我们去走近它,揭示它,描述它,通常科技的冷静,深奥,数据,造成了他孤 立倨傲的印象,然而艺术是亲近大众的,她的直观性,视觉 性,感染性都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正如大卫让这两个看似水 火不容的客体搭载魔术的列车,和谐又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 前。科技依然存在那份神秘,然而却愈发地引人入胜,趣味 盎然了。是的,我们真的在努力,或用色彩,或用音符,或 用文字,或用数字。于是,一个个谜底被揭开,一轮轮新的 探索又在不断展开,望穿世界,望穿这是我们的目标。世纪中国历史发展占主导作用的因素或主要线索是西 方入侵解释这段历史可采用西方冲击一中国回应这一公式, 从而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柯文认为冲击回应取向对 晚清历史虽然可以说明某些问题,但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冲击回应论谈到西方冲击是人们往往忽视近代西方本身就 带有扑朔迷离,自相矛盾的性质。柯文还认为史家容易堕入 的陷阱是在讨论“中国回应时往往过分抽象化。中国在地理 上横跨整个大陆,在种族、语言和地区上变异甚多,极为复 杂。所以柯文认为”中国回应这个词最多只是一个代表错综 复杂的的历史情境的简化符号而已。第二种模式是传统一近代模式,认为中国近代史在西方 入侵前停滞不前,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往复或产生微小的 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然后才能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 路向近代社会前进。柯文认为这种模式的问题之一是这种两 分法迫使我们对现实只能严格地按两极来划分,排除任何中 间的可能。第二个问题是假设在一定的社会中,花费在成对 两极因素身上的的能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社会能量向一极 流动,就要求相应减少向他极流动的能量。第三个问题是传 统近代模式采用整齐匀称的概念来描绘和解释根本上不匀 称的现实。第三种模式是帝国主义模式,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 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溃、民族灾难无 法前进的动因。柯文认为把帝国主义作为是打开中国百年来 全部历史的总钥匙,确实是一种神话。于是柯文正面提出了“中国中心观”,包括四个特点:“(1) 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 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 史中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2)把中国按横向分解 为区域、省、州、县与城市,以展开区域性与地方历史的研 究;(3)把中国社会再按纵向分解为若干不同阶层,推 动较下层社会历史(包括民间与非民间历史)的撰写;(4)热 情欢迎历史学以外诸学科(主要是社会学科,但也不限于此) 中已形成的理论、方法与技巧,并力求把它们和历史分析结 合起来。当代学者都认为,认识不是主动的给予,而是积极的参 与和加工。而且参与不是空手而来而是带了工具有备而来。 认识总是在认识者先有的意识准备的加工操作下进行完成 的。这种先行的准备,皮亚杰称之为认识图式,海德格尔称 之为理解的前结构。就历史认识而言,所谓认知图式可以理 解为历史学家加工处理历史信息形成历史认识的工具。历史 学家通过自己先行的认识图式去认识历史,这就不可避免地 将各种主体因素渗透到认识活动中,并最终凝结在他的认识 结果上。就如柯文所说,凡是对现实的表述势必也是错误的 表述,是一种知者对被知者的思想支配。参考文献:1 晚清学人“世界历史观”的变迁J.史学月刊,XX.1O.2 晚清学人“世界历史观”的变迁J.史学月刊,XX. 1 0.3 蒋廷微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J. 2 001.4 蒋廷版.中国近代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5 蒋廷散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E. 200 1.6 沈渭滨.蒋廷散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复旦学报(社 会科学版),1 999.7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8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M.中华书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