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现代物流促进粮食流通2008-7-18口高铁生7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 中长期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 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今年春天,我国广东等南方省区出现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象,其中有80%的因素 为粮食物流节点脱节所致。突显出我国粮食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难以实现物畅其流的现状。 粮食流通企业及相关物流企业亟待提高对粮食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适时提高装备和技术水 平,抓住国家发展粮食物流的巨大机遇,迎难而上。当前,粮食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解决由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引起的社会 恐慌乃至政治危机己经成为不少国家的当务之急。中国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不存在粮食危机。 但是,如果今后要更好地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粮食物流的现代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粮食物流现状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对于粮食安全来说,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 要条件。由于中国各地气候、十壤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粮食产销衔接存 在一系列复杂问题,如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关系问题、季产年销问题、进出口问题和粮食 加工问题等。上述问题必须由相应的仓储设施、运输工具、加工能力、配送系统和保鲜条件 来解决。没有一整套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粮食安全是不可能实现的。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期处于粮食短缺状态,仓储设施简陋落后,无法适应农村经济改革 后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现实。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粮食主产区和 粮食主销区也发生了明显的位移,然而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却没有为北粮南运作好充分准 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粮食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进行调 剂,而加入WTO也为此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种粮食双向流动对港曰粮食装卸吞吐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导向促进了粮食市场体系的发育,期货市场、 批发市场以及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呼唤现代化物流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粮食产业化的蓬勃发 展越来越依赖粮食物流的支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多生产多少粮食,还取决于少浪费多少 粮食。中国粮食的产后损失大部分是由粮食物流设施、技术和管理的落后造成的。在粮食价 格中,物流成本占1/3甚至更多。推动中国粮食物流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 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粮食仓储体系基木形成,粮食储存仓容不足、设施落后的问题基木解决。但是, 我国现有的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未形成现代物流的完整系统,跨区域粮食流通不畅。由于历次粮库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使粮食库容在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分布不均衡,一些物流节点和主要港口的散粮接卸、中转能 力严重不足,不同功能的粮库比例不协调(中转库容仅占13%),粮食储备布局与加工布 局不匹配,导致现有仓储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粮食仓容闲置与不足并存,仓库、运输工具和 中转设置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尚不能适应四散化(即散储、散运、散装、散卸)作业的需 要,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落后,物流系统效率低。粮食运输方式落后,成本偏高。除东北地区形成区域性散粮运输雏形外,全国大部分地 区原粮仍然以包装运输为主,占全国流通量的85%左右,而包装运输成本高、速度慢、效 率低、损耗大。典型调查表明,散粮装车成木比包装粮装车成木每吨少18.2元。因运输和 装卸方式落后,每年损失800万吨粮食。铁路运力受瓶颈限制,海上运输比例偏低。近年来,全国粮食年流通量约为1.7亿吨, 其中跨省区流通量约为9500万吨,主要依靠铁路和铁水联运进行运输。但受铁路运能整体 不足、运输瓶颈限制以及煤炭等原材料运输需求增加的影响,致使北粮南运的铁路运量难以 增加,而水运价格偏高及港曰中转设施不足导致粮食海上运输比例偏低。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低。我国粮食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 形成规模效益。十年主要任务按照国家发改委最近编制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到2015年要稳步建成全国主 要散粮物流通道和散粮物流节点,形成物流网络,基木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四散化 作业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应 急调控能力。第一阶段(2(X)62010年),重点发展跨省原粮流通四散化。全国原粮流通景中散粮 流通比例由现在的15%提高到35%,其中国内跨省流通量(不包括进出口)中散粮流通比 例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o第二阶段(20102015年),建设跨省粮食四散化运输体系和应急调控体系。全国原 粮流通量中散粮流通比例达到55%,其中国内跨省流通量中散粮流通比例达到80%,主要 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基本实现散粮运输。我国发展粮食物流的主要任务是:推广散粮运输方式。依托现有散粮设施,完善重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配套设施,打破制 约散粮运输发展的瓶颈,形成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全程一体化的散粮运输系统。建设主要散粮物流节点。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四散化作业的主 要粮食物流节点,完善集、疏、运网络,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衔接、跨省和省内长 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形成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根据全国粮食流向和流量,加强流出地区散粮发运能力和 流入地区散粮接卸能力建设,形成全国六大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分别是东北主产区玉米、大 豆和稻谷流出通道,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华南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以及京津主销 区粮食流入通道,实现流出与流入通道的对接。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加强粮食产销地区合作。按照销地粮食调运的需求,加强产 地粮源组织和铁路专列、海运现轮的发运工作,建立稳定的粮食运输通道,实现产销区的有 效对接。扶持建立现代化大型粮食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粮食物流,提高粮食市场信息 服务水平,发展粮食网上交易。加强技术设备研发和标准化工作。通过自主开发和国外引进,加快粮食物流关键设备和 技术的开发,尽快研制通用散粮火车、散粮集装箱和散粮汽车,推广散粮运输技术设备,提 高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制定和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实现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 机械、信息编码和品质检测的标准化。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可以采取由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直接投资的方式,控制一 些重要物流节点,建立全国粮食应急调控体系。需要突破的政策解放思想,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粮食物流观念上还有备战备荒的烙印,表现为重数 量轻布局、重产区轻销区、重国有轻民营、重仓储轻流通。这种观念使粮食物流资源不能得 到充分的利用。此外,对中国粮食流通在国际市场上余缺调剂的定位也不利于粮食物流快速 走向世界。调整政策,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当前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发展现代物 流必须不断调整现行政策,排除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梗阻现象,如部门和地方的市场分割、现 有粮食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等。中央和地方的粮食物流设施缺乏统协调和配合机制,重复 建设、各自为政的问题相当突出。粮食需要跨省流通,但粮食物流企业很难跨省联合、兼并 和重组。走专业化和通用化相结合的道路。粮食是一种有生化活性的特殊商品,因而粮食物流包 括仓储运输也有其特殊性,要求有专用的物流设备和技术。但粮食物流乂是社会物流的一部 分,高不开社会物流的配含与支持。其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使物流方式具有通用性, 解决粮食散运返空率和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运输工具互换和替代问题,将使 现有物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大大降低粮食的销您价格。从高端物流入手,增强粮食的现实流通力。最近1()年,国家在粮食物流项目的巨额投 资形成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并没有形成预期的流通能力与调控能力。原因在于各孤立散在的 设施没有形成完整的通道,没有达到理想的流景。现实告诉我们,国家对粮食市场调控的支 点己经不再是粮食仓库、粮食专用港口和粮食批发市场,而是健全的粮食供应链。当务之急 是以高端人才培养和高端物流方案的研发、设计为支撑,尽快培育.粮食供应链的核心组织者, 培育强有力的第三方、第四方粮食物流企业,迅速提高和增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流通 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降低流通费用,既可以增加农民收益,又可以抑制粮价上涨,绝对 是一个理性而又有效的选择。(作者系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文章有删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