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研活动的思考现象点击如今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不高己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下现象可以说 比比皆是:零打碎敲读一些从杂志上摘抄下来的理论;一个组内只有少数几位年 轻教师如蜻蜓点水般不痛不痒地评课;从网上摘抄-些现成的教材分析材料进行 所谓的教材研讨,发言时经常出现“意见雷同”;一人写好教案,在小组内念一 遍就是所谓的集体备课,课上完任务也就随之完成,等等。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 了集体拉家常等待教研活动结束的现象。为了不让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可是, 教师仍然不把教研活动当回事儿。制度规定教师参加校内教研会议,迟到一次扣 钱若干,旷一次扣钱若干,那好,教师每次准时参加就是。制度规定教师参加校 内教研活动必须发言,行啊,每次发言就是了。制度规定教师必须按时参加集体 备课活动,这事儿好办,那就按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大家海阔天空地胡侃一通。 制度规定每个教师必须搞课题研究,必须定期上交论文,坚持写教育随笔,这事 儿好办,就搞课题研究,就定期上交论文,反正东拼西凑就是了,而且还可以利 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去拼凑,写教育随笔,反正字数不在多少,内容不在有无价值, 每天写一篇也不费什么劲儿。学校管理者深知科研兴校的重要性,绞尽脑汁想出 各种办法希望教研活动能抓出成效,可是,一不留神,教研活动还是会流于形式。 学校管理者真是生气呀,批评责怪教师不认真,却全无用处,就是气得吐血也没 有用处。以上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根源剖析1. 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内需。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专业成长的需要,特别是现在学校教研组内部还存 在着一大批中老年教师(农村中有民转公教师),这批教师认为自己反正己经没 什么奔头了,认为教师发展是青年教师的事,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这种 情绪也会感染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也并非个个才华出众, 追求上进。林林总总的原因,造成教研氛围不佳。2. 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引领,而现在很多学校缺乏专业引领,单纯依靠自身资 源难以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水平差距小,使得 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不能获得长足发展。久而久之,教师便将 教研活动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使教研失去了 “研讨”与“发展”的本意。3. 教研形式陈旧单一。现在的教研活动方式陈旧单一,罗列出来,无非是:理论学习、听课评课、 集体备课、教材研讨、教学沙龙。尽管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上述每-件事情做好 都是不容易的,但我认为,教研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更需要新鲜的形式来刺激。怎样才能让学校的教研活动走向高效?应对策略1. 分层培养,诱发内需学校应对校内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对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应分 别制订考核条例,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奔头”。而考核条例的侧重点可以分别如 下:中老年教师以教学质量和为青年教师做好常规方面的示范为主,可以在学期 初自定目标,期末时由全体青年教师打分;骨干教师则以辐射引领、身继续发 展为侧重点;青年教师则以常规养成与能否脱颖而出为侧重点。2. 文武结合,引领成长文,即教育教学理念;武,即教育教学临场经验。现在的教研活动一,般以研 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居多,即以“实战”为主,科研味不浓。其实教研活动不能 简单看成是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科研引领还是相当必要。如果单纯聚集于教 学方式方法,始终摆脱不了 “教书匠”的味道。但如果以科研的眼光洞察教育教 学,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往往容易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教研活动应该 系列化,应该全力发掘本校的办学科研优势,即依据学校主课题或子课题来确定 教研主题,并为每一次教研活动系统的收集好理论材料。这样既为教研提供了系 统的理论依据,又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行、验证和领悟,使教学与科研能够真 正融为一体。3. 不拘一格,开拓平台办公室内。不是说只有团团围坐在会议桌旁的才叫教研活动,应该在办公室 内营造一种经常研讨的氛围。不管研讨的主题是来IH学生的学习还是来IH教师的 教学,不管参与研讨的人员任教哪个年级什么科目,只要与教学有关的研讨便是 “开口有益”。校际之间。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校 际间可以成立民间组织,并积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及需要,H发地与其他学 校建立项目式学术交流组织,与其他学校教师在自身学习、科学研究、教学业务 等诸多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讨。通过这些非常贴近教师实际、来IH IH身教学实践 的“草根性”教育学术交流与沟通,使自己的教育个性得到彰显,又使自身的理 论底蕴、科研意识、教学业务等都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教研 活动,这一形式本身就会给教师带来成长的动力,使其IH觉地花时间和精力认真 对待,促使教研更为有效。网络时空。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网站的诞生如雨后春笋,凭借其 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强大特点,为教师的教学研讨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教育论坛上发帖、研讨,与大师对话,真正实现网络教育资 源共享和跨越时空的优势,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在网 络中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自身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