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诸子百家1,道家:以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老子: 道为核心,道是世界的根本;蕴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要求无为而治,幻想小国寡民。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做到“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2.法家:韩非是集大成者 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主张 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事异者备变”,即顺应形势而变法革新。评价:适应战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3、墨家: 墨子 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思想核心“兼相爱,交相用”。出现原因: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小生产者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二:儒家思想的演变(一)春秋:形成(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的苛政和任意刑杀;礼”即“克己复礼”,恢复西周名分等级制度;主张“为政以德”;注重政治和人事,反对敬鬼神;首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和全面发展。编定“五经”,传授“六艺”。评价:仁具有积极性,礼具有保守性;孔子思想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二)战国:发展(孟子、荀子),成为显学孟子 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宣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观;提倡仁政(核心!);认为“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天行有常”(唯物思想);“制天命(自然规律)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的是把握礼。 (三)秦朝:低潮(焚书坑儒) 评价:主观上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文化浩劫。(四)西汉(汉武帝时):开始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主张: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 仁政三纲五常(五)宋明:理学(儒学的新发展) 1、唐中后期:韩愈(道统思想)、李翱(“性命之源”)揭开儒学复兴的先声。2、二程: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仁”也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追求“孔颜之乐”。3、成熟: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作品是四书章句注集注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修养论:学习分为“小学”和“大学”,要慎思明辨,循序渐进;“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社会政治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陆王心学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南宋陆九渊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意思是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发明本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 明代王守仁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是复归善性,成为圣贤;强调知行合一。4、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是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5.评价: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六)明清之际:质疑、批判中发展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源),市民阶层壮大;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明朝后期政治黑暗,阶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西学东渐”。 主张李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盲从孔子,反对迷信儒家经典。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主张“真心”,反对当时摹古文风。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黄 批判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主张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工商皆本。顾 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即“以天下之权,奇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政治: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哲学: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即“天地之化日新”。三先生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学术上:“经世致用”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2,指南针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3,火药 发明与古代的炼丹家有关,唐朝末开始用于军事上。明代火药武器有水雷,定时炸弹。4,印刷术 15世纪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后,为其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P30.(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 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小篆(秦)隶书(秦)草书楷 行书(晋 ) 2、书法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成就最高的是秦代的李斯。隶书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整。行书盛行于晋代,东晋的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北宋四大书法家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中国画: 1)、分类: 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2)、类型 文人画 北宋后主要形式;特点:抒情写意,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山水画 中国画的精粹;特点: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风俗画 和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特点: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5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P35(1)渊源:原始歌舞(2)产生:宋朝 杂剧和南戏(3)成熟:元杂剧(4)繁荣:明传奇(其中昆山腔形成水磨调,即昆曲)和清京剧(5)京剧:来源: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优点形成:始于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以后(1840年)特点:音乐属于板腔体,二黄、西皮两大唱腔;角色为生旦净丑等角色地位:比较全面集中提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诗经 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1内容风(“国风”)即民歌,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宫廷乐曲歌词,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2特点:四言为主,间以杂言语言丰富,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现实主义风格3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儒家经典。(二)楚辞:BC4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1)特点:句式灵活, 楚国方言,常带“兮”字。浪漫主义,感情丰富 (三)两汉:汉赋-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属于宫廷文学。(四)唐诗繁荣原因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2、经济繁荣,政策开明3、科举制度“以诗取仕” 4、文化交流,兼容并包(五)宋词兴盛原因 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需要; 政治: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六)元曲: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散曲题材广阔,语言通俗、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杂剧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著名的有关汉卿的窦娥冤 根本: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汉族文人科举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七)明清小说 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逐渐成熟,宋话本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明清: 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文学需求增多 政治高压下,更多的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印刷术的不断完善,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 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文人借小说批判现实 共同主题:反封建、反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三大特征”: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经历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洲志,史地著作;华事夷言,了解外情。魏 源:编定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评价:具有思想启迪作用;缺乏具体实践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西学的传播冲击传统文化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张: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四、康梁维新思想: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主张: 变法图存; 兴民权、设议院、变官制、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用:爱国性:挽救民族危机进步性:发展资本主义最大功绩是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批判封建制度,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民主共和背景:戊戌政变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工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六、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背景: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实现真正民主政治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直接袁世凯复古尊孔,复辟帝制派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派 影响:(1)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