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样在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示。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运动会报名”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案例1: 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6=”,接着,我让学生“你能想办法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吗?” 生1:我把9个放在心里,往后数了6个,就是15个。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摆小棒,先摆9根,再摆6根,数一数一共是15根。 生4:我会算10616,所以9615。 学生说出了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却没有一个学生说出我想要的那种方法,也就是凑十法。这种算法的掌握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做好准备,也就是书上提供的最基本的方法。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还有一种方法,你们愿意学吗?”接着讲述了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并带领他们边动手摆小棒边口述。在巩固练习时,我出示了9+8,叫了两个学生上台板演。我满以为学生会认为我提供的方法是最好的,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板演的两个学生说出的计算过程却是他们自己思考的方法。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用老师教的方法算,他们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为了保护学生求异、创新的萌芽,我肯定了他们的算法。而且我看到这两个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时面露喜色、非常得意。 反思:为什么学生想不出凑十法?为什么学生不愿意用凑十法?这几种算法不可以吗?可以,但这不是这节课的根本目标,满足于算出得数是远远不够的,凑十法才是最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它是后继学习的必需,也是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都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在算法的优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强制性地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如何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想出多样化的算法)的基础上,又能让学生接受最优化的算法,需要我们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导。怎样引导呢?反思后我又在另一个班进行了9加几的教学。 案例2: 上课开始时,我首先复习了一组口算: 10+6=10+2=10+5=10+9=10+7=10+4=10+1=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10加几的口算非常容易,为后面的凑十法教学做个铺垫。) 接着,我出示了改动后的情景图,图上黑板上增加了9个红五星和4个黄五星,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6=9+8=9+4=”三个算式,我提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这三个算式里都有9。我板书课题:9加几。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不是只解决9+6这一个算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9加几这一类问题。)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9+6=”,立刻有学生回答出得数,我追问:你怎么这么快算出得数的? 生1:我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2:我会算10616,所以9615。 (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差距非常大,有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把2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了,当然算理并不明白,如生1。我们一年级老师的教学重点就在算理的教学。而生2提供的这种口算的方法是非常好的。而后面摆小棒是出不来这种方法的。) 虽然有两个学生回答出结果,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进行思考,所以我提出:用小棒代替运动员摆一摆,边摆边想,怎样摆能一下子看出得数? 生1:先摆9根,再摆6根,数一数一共是15根。 生2:先摆9根,再摆6根,从6根拿出1根给9根就变成10根,10根捆成一捆,再加5根就是15根。 我追问:为什么从6根中拿出1根?学生回答:因为9加1等于10,10加几好算。 (追问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用凑十法,是没有明白凑十法的方法和凑十法的优势。而追问解决了这一问题。) 深入探究: 1、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9+8=,摆完后同桌交流一下摆小棒的方法,怎样摆能一下子看出得数。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摆小棒两种摆法的优劣。) 2、不摆小棒你能很快算出9+4的得数吗? (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数学体验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有责任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合理引导,适时抽象,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反思:这节课学生想出了凑十法,并且大部分学生自觉的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达到了最优化,达到了教学的目的。通过本课例的两次教学,我有以下体会:首先要在“备学生”上下足文章。第一次教学之所以失败,就是一开始过高的估计学生,根本没有想到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用凑十法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教师要能提出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空间广阔的探究问题。第一次教学中教师不经过加工细化,简单的下放任务,自然会导致学生的探究感悟不到位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了。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放慢节奏,每个教学环节都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为有效的探究打下扎 第 5 页 共 5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