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获得者吴天一优秀事迹他是野外调查的“特种兵”,是征服高峰的“攀登者”,他更是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拓荒者”,他就是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这位胸前佩戴着“”的长者,曾经的风华正茂蜕变为如今的淡定从容。从医一甲子,吴天一始终践行着党和国家交付的重托。结缘雪域,泰然视生死上世纪50年代末,响应祖国支边号召,大批青年扶老携幼举家西迁,满腔热血倾注西北建设,23岁的吴天一就在此之列。碧空如洗的皑皑雪域令支边青年着迷,然而随着缺氧、乏力、头痛欲裂等高原反应接连出现,有的人患了严重疾病,甚至牺牲了生命。作为一名内科军医,吴天一为此忧心忡忡。经长期研究,他认定这是一种高寒低氧环境的特发性疾病。要开发、建设世界屋脊,势必探明人体在如此极端气候下的生理适应规律,找寻到抵抗高原病的应对之策。自此,吴天一开启了数十年如一日的高原医学研究事业。高原医学研究与一般的医学研究不同,它的实验室不仅在室内,更在风云多变、险象环生的万仞高山之中。吴天面克服头痛、胸闷、失眠、腹泻和呕吐等自身的高山反应,一面频繁出入高寒地带,住帐篷、吃冰馍、吞雪水,他和战友们每次闯入“生命禁区”都成了“钻死神空子”的人。其中有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惊险的一次是1982年开展大规模高原人群普查的途中,吴天一乘坐吉普车行至橡皮山时,因山体陡峻、路面湿滑,吉普车发生侧翻,跌落近300米,他和司机血流满面,幸而大难不死。”作为高原医学人,没有献身精神,哪能获取一线科研资料?”事后吴天一回忆说。还有一次车祸,令他左肋四根肋骨骨折,其中一根险些戳入心脏。“骨折确是痛苦,但人的骨头再生能力很强,你看我站得多稳。”吴天一不以为然。任凭风雨,难阻铿锵行1984年,青海省成立全国唯一的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吴天一的才华在此充分施展。牧民居住分散,又随季节变化游牧迁徙,有时数十公里才见一处帐篷,但吴天一告诉他的队员们,“为了准确掌握人群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群体调研时一家也不能落,可能出问题的就在这一家。”高原气候变化剧烈,刚才晴空万里,转眼就大雨如注。但这些从未让吴天一退却,他总说“我是塔吉克的好骑手。”高远难走的地方都是吴天一和他的乘骑冲在最前面。数次历险,数次转危为安,吴天一的研究数据越积越多,不同海拔、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数据都在几十万份。1981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感慨道:“我的成长和成功,都是国家给予我的,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上世纪90年代,吴天一设计的大型高低压综合氧舱建成。舱体上升可至海拔1.2万米,下降可至水下30米,对高原医学研究至关重要。但人体实验有风险,第一次由谁进舱?“我设计的,肯定我进。”吴天一毫不含糊。进入舱内,压力逐步攀升,吴天一感受着每一阶段的身体反应。由于当时缺乏经验,操作人员在减压时让压力下降速度过快。骤然间,他头痛难耐,只听耳鼓膜“嘲”的一声,再就陷入无声。吴天一的鼓膜被击穿了!即使如此,长好了,再实验,又穿了,又长好了,前后四次,致使他的听力受损严重。氧舱实验结果后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派上大用场。吴天一提议在青藏铁路沿线建供氧站、高压氧舱,后被证明是解救急性高原病患者的最佳方案,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智勇双全,舍身求真知队员们说,吴天一在高寒地带开展科研工作的拼搏精神和献身精神,曾令外国专家钦佩不己。那是1990年夏,中外科学家携手组建“阿尼玛卿雪山联合登山队”。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雪山位于青海南部,以其海拔高、地形复杂、气温低、风力大、紫外线照射强,气候多变等特点,为高山环境生理研究提供了完备条件。此次登山目的之一就是考察人在徒步急进登山状态下的复合反应。在海拔5000米进行高山生理实验10天后,外方医疗队员因为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停下了脚步。而同样出现高原反应的12名中方队员,在队长吴天一的率领下却一直攀登至5600米高度,并建立了实验站,完成了一周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结果人在特高海拔的生理研究论文在国际高原医学界引起轰动,为我国赢得一项特别贡献奖。在高原医学研究中,吴天一不仅是勇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极富语言天赋,精通英语、俄语,且与藏胞交谈不用翻译。陪同外宾访问时,他地道的英语令美国科技参赞惊诧不已。掌握多种语言,赋予他登上世界舞台的阶梯。他第一个向世人介绍高原肺水肿和成人高原心脏病。他将险境中求得的数以万计的科学数据,撰写成100多篇论文。其中,我国藏族在世界高原人群中获最佳高原适应性一文,荣获世界高原医学界认可。高原病命名与分型等论文被国际低氧学术研讨会多次引用,并收录于国际科技资料数据库。年过八旬的吴天一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科研工作。他直言,高原医学研究的“无限风光”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要事业需要,他将随时背起行囊奔赴险峰。来源:健康报向“”获得者蓝天野学习心得体会他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红心向党,为做好党的工作走上戏剧舞台,将一生奉献给了人民文艺事业,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也曾做过画家,为中国美术界,拓展了文化格局。参加过革命,做过地下党,当过卧底他的艺术生涯,遍布着红色足迹,他是“”获得者蓝天野。“奉献”是时代主旋律,奏响青春之歌;“友爱”是时代主色,渲染党性之骨。蓝天野曾说,“党员,就是要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党和人民“,它不仅将一生献给中国戏剧,还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蓝天野每一次都捐款数千元;2014年,他主动捐出3万元解决“南锣鼓巷戏剧节”资金短缺问题;将自己的画作拿出来义卖,义卖所得的资金全部用于救助唇腭裂儿童。自己省吃俭用,对需要帮助的人却十分慷慨友爱,真正做到日行一善。本着艺术为党、为人民的初心,蓝天野无私奉献,忠于人民,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实践”是时代神笔,书写群众之心;“基层”是一盏蜜茶,滋润枯涸之地。蓝天野每一次在拍戏之前都会去基层体验生活,他曾到北京琉璃河水泥厂去当过工人,有时烧制水泥的转炉会出现不同的故障,与工人师傅一起进入炽热的高温炉内,身穿石棉服,同时全身裹着湿透的棉被,用坚硬的钢钎击打“结圈”的水泥。剧院演出不忙时,他主动申请到远郊区县做农活、喂牲口,与村民们相处半年多。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应当学习蓝天野双脚扎进泥土的精神,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爱岗”是信仰坚守,点燃文艺之火,“敬业”是红砖绿瓦,铸造中国之梦。他始终都怀有一颗对艺术的追求之心。他会仔细推敲,认真讲解任何一位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严肃治戏的敬业精神每分每秒都敲击着年轻演员的心灵。一部部优秀作品,一个个鲜活角色背后,藏着的是蓝天野潜心创作、不畏苦难,对艺术始终如一的追求。作为党员的他,在平凡的岗位恪尽职守,本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用敬业诠释党员本色。蓝天野格调清隽,与众不同,每一次的表演具有丰厚的生活底蕴、高雅的文化品位,他的戏剧具有独特别样的韵味和浓郁的诗意,可谓“独具风骨”。做事全心投入,却与世无争潇洒恬淡;为人讷言内向,却有着铮铮傲骨他永远保持着一种高贵的文人风骨与可敬精神,这种风骨与精神也深深浸透在蓝天野对表导演创作的追求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守初心,曾言“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他才是一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