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材中,一次又一次出现统计的知识,再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统计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本册所学习的统计知识和方法,是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进行了成对分类对比,从更高的角度来表达数据、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材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先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数分别进行统计,再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数和分布变化的规律,并通过结合实际的分析,理解人口数和分布变化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数不断减少,城镇人口数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较多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基础上,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有合并成一个纵向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例题的编排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什么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对统计图和统计量有新的认识,进一步地建立统计观念。而且,例题所给的材料,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把目光从身边的兴趣爱好中拉回来,放眼社会,关注社会。我觉得应该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社会。重难点应该考虑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设计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统计观念的培养,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有了意识,才有思考,才有能力的提高。但学生很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问题解决中领悟和体会,所以本节课教学中我力争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中学习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通过一个问题:从今天开始用一周的时间搜集你和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体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约63亿)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是哪一个国家呢?中国有多少人?(约13亿)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看看这个复式统计表给我们提供了哪几方面的数学信息?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师出示准备好的99页城镇人口条形统计图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问:底下的这两幅条形统计图和这个表有联系吗?(找对应的内容),这两个表的横纵轴表示什么意思?能用以前学的统计知识完成这两幅图吗?反馈:年有多少人。2自主探究。教师:请大家一起观察一下这两幅统计图,你从中很直观获得什么信息?(城市人口增多了,乡村人口减少了。)师:1995年是城镇人口多,还是乡村人口多?生:1995年是城镇人口多。师:你怎样看出来的?生:我看上图1995年是城镇人口数,再看下图1995年乡村人口数比较出来的。师:麻烦吗?师:既然两幅图中都有1995年的人口数,两幅图的纵轴每一格又都代表10万人,为了方便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把两个条形移到一起来吗?两幅图中图中还有哪些信息是可以合并的?合并后该怎样画图呢?3汇报整理。学生汇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横纵轴不变,教师粘贴横纵轴。把一根直条劈成两半,一半表示城镇,一半表示乡村;(教师用笔分开)怎样区分城市和乡村?(用颜色区分)怎样让看表的人知道两种颜色表示的意思呢?用图例加以说明。(教师粘贴图例)还有什么也要变?(图的名称也变了把城市和乡村合成了城乡。)请你完成这幅统计图。(邀请两名同学上黑板用贴纸贴,进行反馈)出示课件:我们把两幅有联系的单式图,通过合并变成了一幅复式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统计图”。4请学生对比讨论:(课件)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呢?把你的想法和理由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5完成习题,进行数据分析:(课件)6课外拓展:了解关于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课外知识: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至少有5.5亿劳动力。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这样既可以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不利的方面:大批农民涌进城市不利于城市的治安,也使得农村老人无人照顾,孩子无人养育!7小结:小小的统计图藏着的学问可真多啊!今天它还指引我们了解了社会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学习统计作用大吗?三、巩固应用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1)老师这里还有一份统计图,它和我们的生活更接近,同学们想看吗?这是一幅单式还是复式统计图?它里面包含了几方面的信息?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同学回答。(4)男生能给女生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吗?女生能给男生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吗?你能给全班同学提提建议吗?2关心自己、孝敬妈妈。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能干而且很孝敬父母。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就叫关心自己、孝敬妈妈。我们来读一下活动要求:从今天开始用一周的时间搜集你和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四、小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有如下反思:一、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本节课的教学,我力争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表达、画图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两幅图中图中还有哪些信息是可以合并的?合并后该怎样画图呢?”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三、围绕课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本节课试教时,老师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产生了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有的老师认为:本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上,一板一眼、缺乏亮点,从单式统计图到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呈现各种设计方案,再从中发现最优方案。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高潮、一个亮点。还有老师认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应是观察复式统计图并会提出问题自主解答,对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所以在从单式统计图到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可以先讨论出一种最优的方案,再让学生动笔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获得更加完整的知识。这两种建议最初让我十分迷惑,所以在几次试教过程中,对时间和教材的把握都不是很得当。最后,刘老师和我校老师又坐在一起仔细的研读了课标,课标中认为本节课要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没有把绘制复式统计图作为一个重点。于是我得到了答案:本节课应该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观察复式统计图的机会和时间。不必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制造某个亮点,也不必在画图上用过多的时间。磨课的过程再次提醒我,课标是一切教学过程存在的理由。教学过程并不是为了精彩而精彩,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都要围绕课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