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 5 66 6 67779 90000011 2 11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8个)2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性21、牧(麵22、3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4、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7、量变与质变规律(1)质、量、度的含义8、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9、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或认识是实践的基础:10、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认识发展的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11、真理的决对性和相对性1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13、社会存在的作用1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17、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作用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0个)1.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2. 价值规律3. 资木主义剩余价值生产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2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2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24、资本积累125、资木循环、资木周期和社会再生产136、剩余价值分配的原理137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48、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4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4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5资本主义历史地位15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15三、科学社会主义15社会主义的基木内容15共产主义的基本内容16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8个)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性1、物质观 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关系、意义: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物质的唯一性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 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单说运动就是指变化。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坚持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要反对否认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和反对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的威信主义观点。 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意义:静止是指相对某一参考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事物的根本性 质不变。运动与静止是密不可分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 动的特殊形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O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 对主义诡辩论观点,也反对把静止绝对化(不变不动)的形而上学的 观点。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意义: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时间指运动物质的持续性,是 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广延性,是三维的。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物质运动于时间空间中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坚持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割,在理论上反对否认时空客观性的唯 心主义观点,反对否认物质运动与时空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坚 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一切要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2、意识观意识:起源: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即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也是社会的产物。三个决定性环节:生物刺激感应_动物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劳动促进人脑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作用:意识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能力和功能,其表现有: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高度创造性、 对生理活动的控制性、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存在的;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 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改变意识,意识可 以转化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 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统一。“除了运动的物质以 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列宁)方法论意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任何地点下从事任何工作, 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坚定不移的从物质世界及其运 动规律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从世界物质同一性原理中 得出的重要结论。3、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木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 方面。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 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 对立,这是辩证的实质要求所在。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 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吸收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 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决定事物的发展方 向。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造成事物的量变,实现事物的质 变。方法论意义: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 觉的利用矛盾的这两种性质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事物的 发展不尽表现在“相反相成”,也表现在“相辅相成”。也说明和谐作 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4、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 基础,是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规定者事 物发展的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加 速和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作用),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 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方法论意义:它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哲 学基础。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毎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表现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 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 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右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特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 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它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7、量变与质变规律(1)质、量、度的含义质: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他物的规定性。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 性决定的。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在空间上 的排列组合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正确了解事物的量,冰能正确 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的根本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 范围内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转化、相互渗透。量变 中存质变,质变中右量的扩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 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循环往复不 断前进。理论上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相统一的观点,时问上,既要重视 量变又要重视质变。8、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原理: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 事物发展。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相连接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 承,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坚持辩证的否定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 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 定,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之律: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 环往复的过程。这种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 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 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 毎一次否定都是质变,把事物推到新的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 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 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坚持事物变化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与方法。9、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有三个基本特 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三环节:目的、手 段、结果反馈。实践决定认识或认识是实践的基础:一、时间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其 次,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 的新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最后,实践锻炼和加强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它是受意识支配,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 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 践,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 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10、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认识发展的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官对事物 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应(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人的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 简洁的、概括的反映(概念、判断、推理以及解说和理论等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即有区别乂有联系。区别:内容和形式上的区别。联系: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辩证关系。互相交织,互相渗透。感性中透露着理性的因素,理性渗透着感 性的因素。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 感性材料加工制作。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第二,要把关于客观事物 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 理的实践观念。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 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第四,理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