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办学特色和优势 摘要: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是立校之本。高校只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在充分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的过程中提升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才能在国际国内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本文对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影响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几个关键因素、办学特色和优势对高校发展的若干影响以及如何形成与发展办学特色和优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键词:高等学校;特色;优势一、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含义特色,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反映个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特征。社会对高等教育价值期待的多元化,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在宏观上走向多样化,在微观上走向特色化。因此,高等教育特色化符合高等教育多样化和高等学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社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选择的结果。办学特色融校园文化、优良传统、科学技术于其中,通过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反映出来,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办学目标决定办学模式,而办学模式又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因此,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是对办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的实践过程。一般地讲,对办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必须解决好水平定位、结构定位、角色定位、地域定位的问题。这是立足校情、发挥最佳优势、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元需求和价值期待,保持和发展办学特色,增强竞争能力的前提。优势,就字面理解,是指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但学校办学优势,不能理解为压倒其它学校的有利形势,而应该理解为突出自身办学特色的相对长处。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办学资源密切相关,办学资源包括人、财、物三大方面,而这三大方面集中到一点,能反映学校办学优势的是学科专业。因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人才这个中心进行。人才培养以专业为载体,而学科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人才培养这个中心谈办学优势,就偏离了办学方向;同样,离开了学科专业谈人才培养,也就无办学优势可言。故我们认为,虽然办学优势可以从多个方面去理解,但是,其落脚点应是学科专业。评价学科专业是否具有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人无我有。这种情况较少,具有独创性。因别人没有,无可比性,自然处于优势地位。一般在学科边缘经交叉或深化产生,或根据社会需要而科学组建。人有我优。这种情况虽然也不多见,但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是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追求的目标。一些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专业一般属于这种情况。人优我特。这是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学科专业追求和实现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对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内涵的理解,有利于深化办学特色与优势的研究。二、特色和优势的相互关系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也是大学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理念和目标。这种探索和追求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源,推动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上层次、上水平。一所大学不可能没有办学优势,更不能没有办学特色。无办学特色就难以发展成为办学优势;同样,无办学优势也很难形成办学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是立校之本。当办学优势处于第一种状况,即人无我有时,若抓住机遇,发展优势,有可能先人为主,形成真正的优势并办出特色。但因是独创,人无我有,无竞争对手,可能导致以老大自居而被后来者居上,难以形成特色而最终失去优势。当办学优势处于第二种状况,即人有我优时,是一种处于相对优势的最佳状况。由于这类学科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时间较久,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故一般都已形成办学特色。但是,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如果不站在学科前沿不断发展优势并形成新的特色,其特色和优势也可能逐渐丧失。当办学优势处于第三种状况,即人优我特时,办学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本校的办学优势与他校相比处于劣势时,不可能用优势与他校竞争,而只有办出特色,才可以弥补这种差距,形成相对优势。总之,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影响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关键因素新世纪的前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新趋势。这些新趋势对于高校形成、保持和发展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的影响。(一)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精英教育是农业经济和前工业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模式,而大众化教育是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前期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马丁,特罗于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成为上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多数发达国家在60-70年代就已进人大众化阶段,80年代后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一批发展中国家也相继进入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已经提到日程,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看,这个目标有可能至少要提前5年实现。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我们认为主要是出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考虑。首先,知识经济已露端倪,对普遍提高教育程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不尽快培养与知识经济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国家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失去竞争力。其次,公民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竞争的需要,特别是广大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第三,高等学校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可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教育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标准等。他们无一不对高等学校产生重大影响,促使高校加快分化的进程,在竞争中科学定位,以特色和优势去赢得竞争中的主动权。(二)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多样化是大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大众化的推进,教育规模逐渐扩大,精英教育模式下的统一办学模式必然被打破。高等教育内部必然发生分化,主要表现在:就办学规模而言,数万人的“超级航空母舰”与几百人甚至几十人的“微型小艇”并存;就办学主体的性质而言,有公办、民办(私立)等办学主体;就办学形式而言,有全日制、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等办学形式;就办学层次而言,有博士型大学、硕士型大学、学士型大学、不授学位型大学、短期培训型大学。这种变化是空前的,传统的用管理精英性教育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管理理念必然确立。评价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再是一个标准,而代之的必然是多元评价体系。在一个无统一可比性的系统中,高等学校追求的不再是攀高,而是办学特色和形成相对优势。(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第三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第三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这表明,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将从微观走向宏观,高等学校将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逐渐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主体。高校办学主体地位的确立,独立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将科学确定自己的发展策略,以提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社会职业分工向集约和分散两极发展,必然导致学科专业的分化及其数量上的激增。过去,人们对“高度综合”方面关注较多,而对“高度分化”方面关注较少,因而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以不变来应对万变。高校不分水平层次高低,无视彼此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套用一个培养模式,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难以培养出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因此,应该充分地考虑“高度分化”和社会分工激增的发展趋势,立足校情,在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层面上发展优势,形成特色。(五)高等教育面临加入WTO后的新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动全球化、人才标准国际化、外国办学机构抢占教育市场等问题。WTO规定的开放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三部分,教育属服务贸易。我国政府对于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做出了有限开放市场的承诺。这些承诺将对今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促使教育树立和强化全球观、产业观和服务观;重新审视教育主权;规范教育行政;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打破课程教材原有逻辑体系;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增添助推剂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教育开放度的加大,将会有更多的西方教育机构进入我国。因此,加入WTO后,我国高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高校只有坚持并发展已有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四、办学特色和优势对高校的影响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增强高校的创造力、竞争力、贡献力和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有利于增强高校的创造力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高校在这些方面能否有所作为,有多大作为,关键取决于其创造力如何。实践表明,一所综合实力强的高校显然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同样,一所特色鲜明且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高校,也会表现出强劲的创造力。特色愈明显,优势愈突出,则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解决国民经济重大课题、开辟学科前沿领域、创造新知识等方面的创造力则愈强。(二)有利于增强高校的竞争力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高校学校只要有特色和优势,就会有强的创造力,有了强的创造力,就会产生强的竞争力,从而在招生、就业,争取科研课题,吸引投资、捐赠等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特别是在我国进入WTO的新形势下,一所高等学校不仅要面对国内众多高校的竞争,而且将要逐渐多地面对国外办学机构的竞争,如果没有特色和优势,是很难有竞争力的。(三)有利于增强高校的贡献力高等学校既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高校对社会的贡献力主要体现在人才、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高校,必将利用自己的特色,为社会提供特色服务,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竞争力较强的人才,也必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四)有利于增强高校的影响力办学特色和优势本身就是高校的一种影响力。特别是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在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倡导社会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影响力。此外,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增强高校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贡献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高校自身的影响力。五、发展特色和优势思路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是立校之本。高校必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要在充分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的过程中提升办学水平与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和国内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努力缩短与国际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尽管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但是,应当看到,这只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还应当始终把追求特色、打造优势作为重要的办学思想,在整个办学过程中,选择特色和优势,保持特色和优势,强化特色和优势,设计特色和优势,打造特色和优势。在这里,科学定位是前提,尊重传统是关键,注重创新是核心,遵循教育规律是本质。同时,要注意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一)前提是科学定位如前所述,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是对办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的实践过程。而要对办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必须解决好水平定位、结构定位、角色定位、地域定位的问题。这是立足校情、发挥最佳优势、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元需求和价值期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