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 摘要:文章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围绕如何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教学问题,初步讨论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核心要素: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强化大学的教化功能;实施真正的学分制,创设学生自由选择的条件;规范教学行为,倡导学习中心课程教学;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创建学术支持中心。文章认为,因应高考不分文理的改革目标,大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供选择的有效策略是“创造性重组”,重新部署和组合上述四个核心要素,形成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方案。关键词:高考不分文理,以学习为中心,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核心要素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中美大学教师选聘制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DIA12028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目标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一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1。“高考不分文理”不仅会推动基础教育的变革,而且将完善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条件,从而使大学建立通识基础上的主修制度,形成符合学校定位和培养特色的本科通识教育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教学是先决条件2。本文拟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围绕如何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教学问题,初步讨论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核心要素。一、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强化大学的教化功能高考文理分科事实上是服从并服务于大学专业划分要求的无奈之举,反过来文理分科又为大学教学改革设置了障碍。我国大学的专业划分和专业之间的壁垒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专业划分的标准主要基于社会职业或专业岗位要求,带来的后果是“每个学科专业就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3。更为严重的是,在强化专业训练的同时,大学的教化功能被严重忽视。只重视技术和技术训练,缺少人文关怀,会导致教育死亡,造成人类心智堕落。“大学通识教育,是传承文化价值、提升社会文明,实现大学教化功能的有效方法。即使仅仅从功利的视角看,知识经济的到来,职业更新加快,知识陈旧速率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化、职业选择自由化的推进,以职业定向和专业对口为目标的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将学生束缚于狭隘的专业圈子,既不符合社会需求,也不能帮助学生有效适应社会。罗索夫斯基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教养的人:有教养的人,必须能清晰而明白地书写;应该对认识和理解宇宙、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和鉴别能力;在我们时代的其他文化方面,他不应该是一个狭隘无知的人;应能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并思考伦理和道德问题。虽然,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这些问题变化很少,但是,它们对每一代人都有新的迫切性,当他们面临困惑时,都要有这方面的修养;应在某些知识领域拥有较高的成就4。因此,大学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专门化知识以外,每个学生应该有一种宽阔的学习经验,这种经验鼓励在某一宽阔的领域的整体思考,和在一个狭窄的领域的深层的专门化知识一起进行,同时为作为决策者或者公民个人进行横向思维以及作为专家纵向思维提供一个机会”5。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将解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死结,为大学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专业壁垒,探索通识教育提供了绝佳机遇。二、实施真正的学分制,创设学生自由选择的条件打破专业壁垒,推行通识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实施真正的学分制。目前我国多数大学教学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学分制,实质上的学年制。“学分制与学年制根本的不同在于,它抛弃了管理者本位的思想,是基于为广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而考虑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6真正学分制的理念基础是“自由选择”。学生进入大学后,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相关专业人员的协助或指导下,按照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愿景、兴趣和特点,自我定位,自由选择课程和专业,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转换专业。所以,学分制其本质在于强调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主发展。与学分制相关的是课程资源建设,这是大学教学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也是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真正的学分制,需要在大学层面重构课程修习政策与课程管理规范,整合学校课程资源,打破院系之间隔阂,变课程学院或专业所有制为学校所有制,将课程分层分类。由学校统一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包括通识核心课程和原有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三类,并按课程难度分为低阶课程(12级)和高阶课程(34级)。同时,加强本科课程资源库建设,增加课程门数,扩大课程选择余地,保证有充足的高质量课程资源供学生自由选择。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咨询与指导,保证学生合理选课。此外,要加大课程资源建设投入力度,逐步采用市场化机制管理课程资源,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增设有特色的课程。加强课程质量监控,完善生评教办法,淘汰低质量课程。培养方案是大学人才培养的蓝图,推进真正的学分制,大学必须逐步调整本科培养方案,形成符合学校定位和培养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目前,各大学虽然设立了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委员会,并赋予了“研究、论证和审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职能,也有严格的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程序。但调查显示,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实际过程中,基本上是各专业各自为政,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培养计划是否合理没有明确的标准;培养计划的修订常常是修订者的个人行为,一个人独自做,不讨论也不研究;教师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上,只关心自己所上的课”,等等7。教学委员会对培养方案的研究、论证和审议或者只是走过场,或者干脆连议事日程也不会列入,教学委员会的职能很少得到认真履行。为此,大学需要重新厘定学校和学院或学系两级本科教学委员会职能;改组教学委员会,让那些既很少担任本科课程教学,也不熟悉本科教学实际的人退出教学委员会;强化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委员会的职能,使之真正承担起研究、论证和审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职能,包括通识教育框架的筹划,培养方案的审议,课程难度的甄别和归类,专业方向的界定,以及课程质量的监控等。三、规范教学行为,倡导学习中心课程教学目前,大学的教学行为缺乏严格的规范,课程教学随意性大,教学理念严重滞后,教学停留于教师中心或课堂中心。因此,规范教学行为和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课程教学革新可以把推行课程实施大纲作为切入点8。课程实施大纲是“Syllabus”一词的中译。在欧美大学,课程实施大纲是教师开课前必须向学生提供的一种基本教学文件。我国大学没有与Syllabus完全一致的概念,比较接近的概念是“教学大纲”。虽然内容上,教学大纲与“Syllabus”有相似之处,但是从目的、功能、组成部分和使用方式上看,两者的区别较为明显。教学大纲主要是供教学管理部门审核和存档之用,其作用更多体现为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管理。而课程实施大纲主要是面向学生,以学习为中心,目的是“为了保证课程的每一个方面都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效的支持”9,并鼓励和指导学生承担学习责任,使“学生明白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他们做什么,以及哪些学习过程可帮助他们取得学术成功”10。课程实施大纲是“师生间的契约、永久的档案和学生学习的工具”11,是大学教学规范化建设和教学管理的基础。一份详尽明确的课程教学大纲能“使教师更顺利地完成教师的职责,使学习者更加了解自己的角色与责任”12。我国大学师生平等意识缺乏,契约观念淡薄,也不重视学习中心理念,更没有形成在课前提供课程实施大纲的教学文化,因此在教学规范化建设起始阶段,大学必须用政策强制规定教师设计和撰写课程实施大纲,并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之前将课程实施大纲发放给学生或上传上网,使学生在选课或上课之前充分了解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进度安排、课程政策等。同时,大学需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对教师进行课程实施大纲的编写培训,使教师养成精心设计和严密规划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评价标准和课堂规范等教学行为习惯。此外,大学应该将课程实施大纲与教师的教学考核和职务晋升挂钩,并作为生评教的依据,让学生成为监督课程教学的主体。将课程实施大纲与教师的教学绩效挂钩,这可以改变大学教学考核虚化和生评教缺乏可靠依据的状况。四、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创建学术支持中心学生自由选择绝非放任自流,而是在专业指导下的自主发展。我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主要以辅导员为主体,服务内容通常局限于学生日常事务,集中在“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学术性的理论学习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机结合,具有全面的、完整的和富有革新意义的活动”13,“以增进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学生事务的具体使命应该作为学校其他组织机构使命的补充”14。学生事务领域应该包括精于学生问题、教育环境问题以及教学与学习进程问题的所有专家学者。只有“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合作关系才是促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效能的最佳途径”15。随着专业壁垒的打破和真正学分制的推进,学生自由选择权增大,自主发展空间的扩展,必然会出现学生学习需求个性化,成长路径多样化。大学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创设学术支持中心。学术支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生涯咨询、心理辅导和学习帮助。生涯咨询是以生涯规划为主线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是学生提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顺利实现从学校生活向社会、职业生活过渡的基本途径。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学会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人格。学习帮助主要是为学生课程选修和专业选择等提供指导,因为,“不经指导的学生选课通常导致课程杂拌,一无所得”16。同时,由于学生的多样化,学校需要在一些共同必修课程上给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如写作、外语、数学等。总之,学术支持中心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这既是实施真正学分制的客观要求,又是帮助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本科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大学已经习惯于按文理分科招收学生和开设专业。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改变习惯需要转变理念,更需要采取行动。改革本科教学,推进通识教育,是改变政府、大学、社会、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习惯性思维方式的痛苦过程,需要采取渐进式的改革策略:考虑改革的整体战略,形成改革的共同愿景,明确改革的阶段目标,一步一步渐次推进。大学教学改革可供选择的有效策略是“创造性重组”,重新部署和组合上述四个核心要素,形成本科教学改革的系统方案。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EB/OL.2014-09-10. 28高耀明.本科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J.复旦教育论坛,2014,(6):28-32.3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23.4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谢宗仙,周灵芝,马宝兰,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90-92.516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的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99.198.6王欢,李华.实施学分制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01-16(7).7高耀明.高等学校管理新视野基于师资队伍建设与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150-151.910Judith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