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什么人上研究型大学的讲台 请什么人上大学的讲台是办大学的首要问题,也是大学改革所经常触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每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都要涉及。请什么人上大学的讲台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又不仅仅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它更本质地还是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初级大众化阶段,国家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有着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这样的高等教育必须由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办学方式的高等院校来共同实施,它们互相不能取代,也都不可或缺。充满活力、能够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应当在办学目标、办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手段等方面都是多样化的。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方式的高等院校来说,应该深入思考与其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手段等相适应,能够达到其办学目标的“请什么人上讲台”的理念和机制。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要从精英教育的理念出发,围绕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考虑这一问题。一、汇聚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办好一所大学首先要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他们是大学讲台的主体。作为研究型大学来说,还必须汇聚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这是迄今为止在如何办好大学的讨论中各方面最具共识的一点。要办成一所比较象样的大学,至少需要三五十年时间。主要原因就是需要汇聚、培养一批高水平师资,通过这些专家、教授们相当长时间的努力,通过教学、科研的积累,通过包括图书资料、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等在内的学校历史的积淀,逐步形成自己有一定水平和特色的学科,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同时通过相当长时间对社会的人才、知识贡献,以及源源不断走向社会在各行业发挥作用的大批校友,贡献社会、影响社会,才能确立学校在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只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才可能真正活跃学术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孕育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汇聚一批而不是几个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包括汇聚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方向、不同学术流派的一批学术带头人。在同一学科最好也能这样。我在美国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访问时常在众多的学术报告海报中看到不同学术流派,甚至对立学术流派同时张贴的学术研讨会海报。联想到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之所以还有较大差距,这应该也是原因之一吧。现在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而且可以说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已经渡过最困难的阶段,开始进入较为有利的发展时期。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大问题,涉及许多方面,讨论也很多。我在这里只想强调两点,一是学校在吸引人才时,要防止形成恶性竞争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大学应当把吸引人才的主要视野投向国际,吸引更多的国外高水平专家、教授、海外留学人员到学校任教和从事科学研究。二是吸引人才要考虑学校发展的定位和实际情况,需要综合考虑。特别是一些科研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比如,与其投入1000万元引进一位院士,不如花同样的经费引进10位博士;花100万元引进一位博士,不如用这些钱引进5位硕士。总之,一定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二、教授要上基础课讲台并引领教学团队学校应当要求和鼓励教授们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讲台,我们的教授们也应当满怀热情地更多地走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尤其是本科生的基础课讲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专业知识量不断增加,但是基础理论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大量知识是从基础理论派生,或不同学科基础理论交叉产生的。基础理论往往还决定了所属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模式,对人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基础课是专业人才的奠基,是保证高等教育、别是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本科教育质量又是办好一所大学,也是办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一般来说,我们的教授都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学识;具有比较高的学术造诣,而且教学经验丰富,深知所属学科的核心关键以及学生的薄弱之处,讲起课来深入浅出、清晰精辟,好的教授讲的课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至今还记得大学时期我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工基础等老师讲的课,他们当时的一些精彩提问我仍记忆犹新。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大学本科生讲台上教授的身影越来越少,也许科研任务重,也许更多地上了研究生讲台或专业课讲台。但是我们在美国一些著名研究型大学访问、学习时看到大多数教授,包括一些非常知名的教授都在给本科生上课,而且很认真。看来还是办学的观念问题。为了推动教授们回到和走上基础课,特别是本科生基础课的讲台,2001年教育部专门发了文件。希望我们的教授们在讲授好各种课程的同时,更多地关心本科生基础课,更多地站在本科生基础课讲台。教授们在讲好课的同时,还有责任组织、带领好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年轻教师队伍,共同搞好教学工作。现在大家都深知科学研究需要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首的科研团队,实际上教学工作也需要以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特别是实行精英教育的研究型大学。关于这一点下面还会涉及。三、博士生要上助教讲台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进入高校,使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到2002年底,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总数的31。建立了研究生院的高校,一般来说,其专任教师80以上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也达到20以上,部分达到40左右。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基本选择博士人才补充师资队伍的政策,这是发达国家高校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高学历人才进入高校后很快就得到讲师以上职称,使得助教队伍急剧萎缩,一些高校已很少有助教。而且这些新教师进校后基本上不经过助教实践,直接登上本科生、研究生的各种课程的讲台。由于他们缺少实际教学的经验,因而往往在相当一段时间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快了改革步伐,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从新世纪之初开始跨入初级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2002年各类高校在校生达到1500余万,其中普通高校本科生近530万,研究生50多万。现在高校的基础课堂,一般都在二百人左右,专业课堂也有一百多人。任课教师难以认真批改作业、难以举行课堂讨论、难以布置撰写读书报告、难以与学生个别交流。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培养质量,更有悖于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的大学评估机构对其研究型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有一条30人以下课堂所占的比例,是很有道理的。我国科技实力较强的高校应当尽快改变上述状况。要改变上述状况,要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进行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保持合适的生师比例(不同类型高校应当有不同的生师比)。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改革与发展阶段来说,我认为首先应当重建大学的助教队伍。当然,重建我们的助教队伍决不能简单地恢复过去的助教制度,不能简单地增加专任助教,而要与时俱进,这就是有条件的高校要逐步推行国际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通行办法,即聘任博士生(博士后)兼职助教,上助教课的讲台。我国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大学已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博士生(博士后),应当有条件按3050名本科生,2030名硕士生设置一个博士生助教岗位来配备教授助教课程教学团队。博士生兼助教以后不但可以增加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进行一些目前难以实现的教育教学改革,而且可以使博士生经受初步的教学实践锻炼,成为在各方面都具备条件的高校教师后备队伍,同时还能使他们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一举三得。四、学生要上学术讨论会讲台课堂讨论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讨论会等交互式、开放式学习研讨可以开阔学术视野、启发主动思考、激发创新灵感,是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的重要学习方式。我国一些大学在研究生培养中,有的学科在本科生培养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些方式,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说,我国学生在各种学术研讨会上刨根问底的劲头、阐述自己观点的激情和辩论问题的热情都远逊于国外学生。其原因有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方面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在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幼儿成长为青年的十几年大体上受到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教育,是“听话”和循规蹈矩的熏陶。当然,这有好的和积极的方面,但是少了怀疑已有知识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指导教师不能经常举行讨论活动,或者启发引导不够,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压制学生的活跃思维和新的学术观点。常听到人们讲,我们现在是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这确实反映了一定的现实情况,很值得我们从比较教育学,从历史、现实等各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而找出我们改进和发展的路子。这是一个大课题,我这里只谈一点感想。现在社会上一般认为我国的本科教育质量比较高,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华民族重文尚学,高等教育有广阔深厚的社会基础;二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长期以来都属于精英教育,基础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也偏于应试教育,因此生源质量较高;三是评价标准。实际上人们认为本科教育质量比较高,主要看的还是教育者传授知识,受教育者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水平。我国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考入学率大幅度提升以后,或者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加入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因素以后,是否还能是“一流的本科”就很值得思考了。再说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国际相比质量也是不错的,这主要是靠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和模式保证的。我国硕士学位是一级独立学位,高教法规定学制23年(目前绝大多数培养单位规定两年半),而且要求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而欧美国家的硕士生培养一般只学课程,学制不超过两年(大多是一年),有的还是过渡性学位。总而言之,我想强调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有相应的氛围、相应的方式方法。就要更多地举行各种课堂讨论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讨论会,并激励学生积极发言,争相走上讨论、辩论的讲台。五、请社会人士上讲座讲台举办各种讲座,请社会有关行业和部门的人士到校做专题报告,现在已经是一般高校的经常性活动。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围绕学科专业,请有关专家上讲台,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扩展学术视野;一类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如历史讲座、艺术、文学欣赏讲座、国防教育讲座、国际政治时事报告等。我到高校实地听过一些讲座,一次是交响乐欣赏,一次是康乾王朝的历史启示,一次是关于伊拉克战争,学校的学术报告厅学生爆满,过道上都坐满了学生,效果很好,非常受欢迎。我们要进一步扩展思路,把这方面的工作与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和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现代社会需要高校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送更多的能够尽快在各行各业解决建设和发展中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也需要创新创业,这类人才的培养除了从书本上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从实践中学,包括他人的实践和过去的实践。一些导致成就事业的能力,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只从书本上是绝对学不到的。案例教学就是了解他人实践和过去实践的一种方式,国外大学的一些应用型学科专业,如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案例教学的比重相当大。我国大学案例教学薄弱,主要原因一是案例积累不够,二是缺少有经验的教师。实际上有关行业和部门的有关人士就是非常合适的案例教学老师。例如大型工程指挥部门、设计规划部门的专家和政府部门的官员,他们在从事国家或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工作中有许多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请他们参与大学有关专业的案例教学,会使我们的案例教学更加生动、丰富。有条件的研究型大学的一些学科专业应该逐步增加用英语讲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