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转型【背景链接】“目前,浙江的循环经济正由点到面,从自发到自觉,由块状的特色区域向整个省域铺开。”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被称为“垃圾教授”的杜欢政说,永康市利用铝、铜等金属再生资源,发展和提升传统五金产业;台州通过进口并再利用大量的废旧电器、五金,形成了废弃金属拆解再利用的产业基地;余姚、慈溪从废旧金属、塑料等再生资源利用着手,形成了废旧金属配件家电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同特色的循环经济体带动了周边发展,形成了联动效应。【标准表述】意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措施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从决策层、企业厂长、社会公民、中小学生四个层次入手,深入宣传循环经济,将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开创出“全民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政府和环保部门要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作好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注意把加强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循环经济责任制和考核制。如一次性消费品生产销售将被限制。过度包装将会被限。三、抓住机遇,及时谋划一批符合循环经济的项目。在各行业间全面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和财政预算内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着重在化工、电力、冶金、焦化、建材、造纸等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树立一批清洁生产的优秀企业典型。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城市带动农村 多元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的一年中的成果及展望,大力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762亿元,增长21.7%。大力培育十大农业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开展150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普查工作,启动5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实现“三增”。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9%,农村公路养护体系基本建立,城镇集中供水覆盖的农村人口新增144万,解决23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3185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发展,省财政转移支付252亿元,增长14.5%,扶贫开发和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取得新成效,对景宁县和重点民族乡镇的支持力度加大,山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标准表述】城市带乡村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变小的发展阶段。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城市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能量越来越大,城市有义务也有能力加大对农村带动的力度,城市带农村完全能带出“双赢”的结果。措施一是城市和工商企业要吸纳更多农民就业。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落实“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善待农民工,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让城市尽可能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二是要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农村居民变市民。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把转移农村人口作为当前城镇化的首要目标来考虑。要重视发展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财政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关键足要增加投入。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对农业科技推广、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的投入;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的机制。城乡统筹,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希望,真正落实要靠长期努力。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确立的战略目标就能逐步实现。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文化景观保护【背景链接】文化景观保护区是指过去人类各种文化和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地。“文化景观”自20世纪90年代作为遗产界专有名词,开始成为研究热点。2010年4月10在无锡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以“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为主题,使文化景观保护理念再次受到各界关注。2010年7月,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将文化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类别,纳入国家资源的普查范围。2010年8月1日,江郎山申遗成功,浙江首个世遗。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郎乡境内。江郎山景区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须女湖(青龙湖)和仙居寺等部分组成,面积11.86平方公里,景源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AAAA级景区。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标准表述】深度分析长久以来,人类文明创造了蔚为壮观的文化景观遗产,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化历程。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功能性,分为城市、乡村、山水、遗址、宗教、民俗、产业和军事等8大类型,为人类文明世代传承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当前,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面临四大挑战:来自保护理念方面的差距;来自开发建设方面的破坏;来自社会变迁方面的挑战;来自生存环境方面的威胁。因此,积极倡导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更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文化景观保护内容的界定模糊。主要表现在:文化景观与文物保护单位区别不清;文化景观的法律保护不够。文化景观具有多样性,其保护内容已难以确定,法律保护更难。二是文化景观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如下两个方面:在文化景观主管部门交叉。文化景观兼具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的双重特点,部分文化景观可能与建设主管部门(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政部门的保护对象重合或者交叉,由于文化景观的行政主管部门尚不明确,适用现行法律可能会发生法律冲突。文化景观机构设置重叠。 三是文化景观利用低效。尽管对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各地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在保护理念、开发建设、社会变迁、生态环境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作为一项可持续的历史性事业,不能局限在保护现有的文化景观遗产上,而且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思维、长远的眼光,将具备潜力的文化创造成果培育为未来的文化景观遗产。同时,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论,应根据我国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进行创造性实践,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新路。 权威观点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不是经济产业,不应以追求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或利益为目的;国内众多城市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上雷同,不合理的规划建设破坏了城市文化景观长期自然演变的机理。因此,确立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科学理念十分重要。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措施第一,确立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科学理念。充分认识文化传统和景观是文化遗产、文化景观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当在原有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文化景观保护的法规;认定文化景观的内涵,评估文化景观的价值,制定有效的保护规划,对文化景观遗产实施有力的保护。与其他单一要素的遗产相比,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进步和视野的扩大,从“静态遗产”到“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的保护,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趋势。这将直接影响到对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理解和评估,也就必然影响对其保护理念与方法的深化。第二,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应当以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遗产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为目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遵循奈良真实性文件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要求,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遗产的旅游吸引力,归根结底在于它的原真性。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不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有利于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第三,采取分别划定景观整体和重点保护要素的保护区划,制定相应的保护与管理的专项措施;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限定城市发展对遗产的负面影响,严格限定建设规模。如加强城市建筑立面的建设控制包括高度、色彩和体量,确保与山川水色间在天际轮廓线上的协调过渡,确定文化景观遗产区内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游览接待规模,严格限定土地利用强度和建设规模,合理调整和改善域内交通组织,规定城市利用功能等。在有效保护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关系。本帖内容转载于:浙江公务员考试论坛 专心-专注-专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