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指导学生创新精神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 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 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为 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 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 动、发动、传播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 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 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 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出发点,教法创新绝 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 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能力呢?一、建立新型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 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 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上课前要备课,同样地作 为学生,上课前也要作相应的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与坏, 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具体的指导。一般说来,课前准备包括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 备等几方面,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同的课型课前准备不 一样。如学习新课与复习课、新课与讨论课的课前准备就大 不相同。相应的,教师就要根据不同课型给学生作具体的课 前准备指导。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严 格要求和具体的指导。为了使预习取得实效,教师可以向学 生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 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 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 欲望。创新不能只从结果上看,实际上,青少年学生创新精 神的可贵不仅在于结果“新”,更在于“创”一一获得 “新”的过程。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关键 在于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 探究和独立发现。青少年学生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教师 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据此,在教学中应该去尝试: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 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 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首 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 见,充分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 与到求知的过程中。再如相互质疑。在深化明理过程中,要 求学生结合教学的知识点,收集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行 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 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 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 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 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 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 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 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 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 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 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 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 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团小组活动相结合。与团小组 活动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 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 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 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 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 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等等,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 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 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要有了创新精神,学生才 能真正展示才华,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