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许昌市1、 越调简介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非遗级别:国家级申报地区:河南省周口市、许昌市、邓州市,湖北省谷城县遗产类别:传统戏剧遗产编号:27越调,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至今仍十分活跃。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1越调自诞生地四外流传时,“音随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边”等地域流派。生路越调以南阳为中心,是越调的母调。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间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调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南边越调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上路越调比较相似。22006年5月20日,越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是27。文化特征唱腔越调的唱腔形式最初为曲牌体,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变为板脸体。其调式也相应地主要用宫调式,一般只在插曲性质的曲牌调子中偶尔采用其他调式来演奏。越调的唱腔优雅纯朴,其板式有诸如慢板、导板、铜器调、赞字、哭腔、流水、飞板、紧打慢唱等,同时具备有慢、中、快、散等多种节拍形式。此外还有吹腔和杂调等形式,例如牙牙哟、娃娃腔、一串铃、小放牛、点绛唇、潼关调、阴风歌、探亲家、梅花酒、神童令、十三哼等。越调所采用的调高一般为1=E或1=F,唱腔则由上下句形式构成,上句一般大都停在调式的主音以外的其他各音上,而下句则一般停于调式的主音上。越调的唱词一般以七字、十字为主。它的句法结构有起眼落板、起板落板、起眼落眼、起板落眼等多种形式。8唱词越调在唱词上,其原有的传统戏结构十分严密,唱词少,道白多,语句相对比较文雅深奥,在唱调上也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现代剧中大都是根据说唱的故事和小说新编的剧目,唱词多,道白少,通俗易懂。越调在唱腔曲牌上一向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口的说法。越调在演唱的时候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早在清朝末年曾经盛行的句尾拖腔的形式,以假嗓八度上挑的唱法,现今已经极少被使用。净行的演唱的活动音区要比其他对应的行当高五度,所以大多采用假嗓演唱。因为越调的各行当在清代时都是男演员,因此比较容易采用同宫同腔的方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女演员的登台唱戏以后,越调逐渐采用了男女同宫异腔的方法。9乐器越调的伴奏乐器在文场一般以象鼻四弦为主,后于20世纪初逐渐改造成短杆形式,音弦的定调也随之发生改变,此外再搭配上弹弦乐器月琴,就构成越调伴奏的“三大件”。除此之外的伴奏乐器还有诸如竹笛、三弦、唢呐、笙等。发展到建国以后又增加了二胡、中胡、中阮、古筝、琵琶、大提琴等。越调的武场伴奏则一般以鼓板、手镲、大锣、小锣为主,再配上堂鼓、低音锣,后来又逐渐增加进许多种色彩性、效果性的打击乐器,使其富有表现力。10音乐越调的音乐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之说。九腔:前五腔分别叫一腔、二腔、三腔、四腔、五腔,都属于【慢板】。从第六腔始转【流水】。但也可以从第二腔或第三腔或第四腔转【流水】。第六腔称彩腔。第七腔称吹腔,属于曲版体。第八腔称昆腔。第九腔称哭腔,速度较快。十八调:十字头、乱弹、铜器调、披甲调、拉马调、潼关调、打揪调、打铁调、四河调、定杠调、玩猴调、二簧调、清戏调、罗戏调、银纽丝、拖着调、吓唬调、滚白。11-12越调的音乐体系有两类:曲牌体音乐和板腔体音乐。曲牌体音乐源于南北词曲、杂曲等地方音乐。又有弦乐曲牌、唢呐曲牌等的分别。13板腔体音乐有:1.慢板类。这是越调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系。有【大慢板】、【阴四板】、【二八板】(如诸葛亮吊孝中“小乔坐府”一折“九月重阳菊花黄”的过门,再比如掉印中“绣花屏”一折“风和日暖艳阳天”的过门)、【高四腔】(多用于黑头、花腔等)等。这一类字少腔多,一板三眼,多表达哀怨、感伤、思恋、哀叹等情感。2.流水类。这是越调音乐创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有【慢流水】、【苦流水】、【连头流水】、【对口流水】、【上口流水】、【紧头流水】等。3.铜器调类。使用这样的音乐时,过门时打击铜器,过门多,说唱性强。上下句,每两句打击一次铜器。其派生调有:【十字头】(每句十个字,三三四结构,最为著名是就是“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乱弹】(每句一般七个字,二二三结构,比如“满天乌云风吹散”“灵前故友祭忠魂”“日落西山还转东,我们杨家保国代代忠”)。4.垛子类,也叫攒子类。主要板式是垛子,顶板唱。字少腔多,字句灵活,可加衬字。主要用于叙事、指责、争辩、哀伤、痛苦地申诉等情节中。“张口板合口眼”,唱到板上叫顶板唱,即是垛子,唱到眼上即是乱弹。垛子类的派生板式有【花垛子】(比如舌战群儒“莫道这长江水风急浪又猛”)、【叠句垛子】(比如刘金定下南唐中“坐山”一折)等。5.散板类。有【非板】(节奏自由,可以独立)、【滚板】、【倒板】(是一段唱腔的引子,比如舌战群儒中“乘长风下江东连天涛涌”。其派生板式称【软倒板】,多由旦角演唱,比如杨门女将中“风潇潇雾漫漫星光惨淡”)、【大起板】、【叫板】(多在幕后唱,比如斩杨景中“日落西山还转东”的前奏“女儿们,随娘来呀”)等等。6.哭腔。有板无眼,紧打慢唱,唱腔自由。7.过板。第一句不独立存在,打击乐器奏出如上梯一般,所以又叫【上天梯】,比如扒瓜园“老头子给队里来种瓜”。8.黑夹调。9.碰板儿,又称拉马调。顶板唱,多用于抒情、对唱的时候。10.碰花垛。由碰板和花垛子结合而成,多用于抒情、缓慢情绪的表达等时候。比如尽瘁祈山中“孔明祭灯”一折。14表演越调中的赵调在其表演技巧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贾狗娃(假得酥)饰演大净角色能七窍出血,樊书运饰演周瑜时能咬牙作响,杜天云拌演赵公明能做到口出獠牙,刘金钟饰演李俊时还能变脸作色等。行当越调的脚色行当齐全,包括大红脸、二红脸、文生、武生、大净、二毛、三花脸、正旦、花旦、闺门旦、浪旦、武旦、老旦等十几种,每个行当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传承人物何全志,男,1936年5月出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传承人,河南省周口市申报。20-21袁秀莲,女,汉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调传承人,河南省许昌市申报。22-23毛爱莲,女,1930年3月出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调传承人,河南省许昌市申报。24叶祥成,男,汉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调传承人,湖北省谷城县申报。2、 筹音乐简介筹音乐被称为传统民间艺术活化石。筹形似竹笛和箫,却为斜吹,音质介于笛与箫之间,兼有笛音的清脆、明亮与箫声的柔和、优美。道德经中的“天地之间,其犹橐(du)乎”便是指筹。筹所吹奏出的声音,别有风情韵味。有箫之哀婉,笛之悠扬。听其演奏,遐思悠悠,有腾云驾雾、飘然仙境之快感。被誉为“世界之绝响,佛家之仙乐”。艺术特色筹形似竹笛,长约46厘米,直径约3厘米,筹身共有9孔,下端的2个是调音孔,吹奏时竖持,将上端置于口,右斜约45度角,故民间俗称为“斜吹”。筹的音色,介于笛箫之间,兼有笛的清脆明亮与箫的悠扬婉转,还可通过吹口角度的变化,调节音调。筹与高亢、明亮的管搭配在一起,音色调和优美。许昌群艺馆整理出来的了30多个道教曲牌,不管是欢快、活泼的小开门、隔巴草,还是悠长、恬静的伴妆台、三宝赞,鲜有宗教音乐的幽深、神秘,而是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近似戏曲曲牌与民间小调。传承人张福生于1919年生于尉氏县,自幼入道教,熟读四书五经,文武兼备,融儒、道、佛三教合一,并随父亲学会了筹的演奏技巧。1939年,黄河水决堤,他便随父亲流落到鄢陵县境内,后在马坊乡的广福寺居住。从此,他在广福寺安顿下来,娶庞姓女子为妻,生儿育女。解放后,他当过民办教师和村里的会计,一直主持着广福寺的佛事,也一直恪守着道士的身份。在此期间,他经常受邀携弟子出门做道场,以热烈奔放的小铙舞和悠扬婉转的音乐,给乡亲们带来美的享受。传承意义筹,这一不起眼的乐器的灭绝,也会像最微小的生物物种的灭绝一样,由于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影响整个文化生态的健康发展。它作为中原道教音乐的独有乐器,既有佛家的艺术渊源,又吸纳了大量民间音乐素材,对之进行挖掘整理,对丰富我国音乐艺术宝库具有重大意义。筹罕见的“斜吹法”,是中国斜吹管乐的发展脉络中不可替代的一环,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乐器本身来说,筹兼有笛箫之美的音色,是一种可以填补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声部的理想的新声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