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 年)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推进全县扶贫开发进 程,努力促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 平和质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省市 扶贫开发规划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 咫县“十二五” ( 2011-2015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五”农村扶贫开发成效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充分发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致力于扶贫攻坚和开放开发,一 定程度地改变了贫苦面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广大贫困群众从 中受益,得到实惠。预计到2010年底,全县累计落实国家、省市财 政扶贫资金4679万元。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条件明显改善。 依托整村推进项目,重点突出道路、梯口、农电、小水工程等关系 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底,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39个,落实财政扶贫资金2675万元,完成机械平田2 1万亩,新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2处,蓄水池15座,新打小电井340眼、集 雨水窖1300眼;建成村组道路258公里,修建漫水桥4座,架设农 电线路65公里,新建沼气池750座,建科技文化培训中心26处, 有效地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注重特色产业开发,农 民增收趋于多元。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作为扶贫工 作的头等大事,按照示范引导、典型引路、资金扶持和行政推动相 结合的办法,扶持重点贫困户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林果栽植和种草 养畜,累计发展规模养殖户3270户,购良种牛4600头,良种羊5600 只;引导群众栽植黄花4200亩,苹果5600亩,种草3. 6万亩;认 真实施省老促会绒山羊养殖项目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到 2010年底,全县共引进辽宁绒山羊3. 4万只。三是推动社会事业发 展,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依托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新建校舍22间, 配套桌椅280套;举办科技培训班315期,培训人员2 6万人(次), 举办劳务输转培训班16期,6000人次,培训“两后生” 760人;建 卫生所13处;购买农机具1700台(辆),购置太阳灶600座。通过 开展各类扶贫培训,增强了贫困群众的科技素质和脱贫致富的本领, 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预计到2010年底,全县共解决贫困人口 4 54万人,贫困面降 低14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底的1788元增加到 2010年的3173元。二、当前全县贫困状况纵观“十一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是横向比,我们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市县的差距仍然较大。农 村人口总量大、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制约县域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贫困问题比较突出,扶贫攻 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国家 新的贫困标准,根据省贫困监测统计,2009年全县贫困人口 4. 95 万人,贫困面21%但是,经我们实际调查,全县有贫困人口 11. 9 万人,贫困面为49. 6% 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696元,较 低的村只有1000多元。全县153个村中大多数村级积累为零。二 是基础建设滞后,扶贫难度大。我县地处血高原咫地带,地理 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全市特困片共有XX个乡,其中我县就达 X个,占43%大部分乡镇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通路、通水、 通电难度大,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特别 是矿区搬迁后,矿区群众断水、断电和行路难的问题十分突出,目 前全县共有14 5万人吃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其中老矿区和西北 部山区7. 8万人的饮水问题亟待解决;全县有8个村1455户、6460人用电困难,山区部分农户由于居住分散,供电困难,部分地方电 价高达2-3元;一些通村砂砾路多为石油代建路,常年超负荷承 载矿区大吨位车辆,损毁严重,晴通雨阻、通而复断的问题比较突 出。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群众增收步伐缓慢。近年来,经 过全县上下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县的苹果、草畜、瓜菜等特 色产业发展较快,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群众自筹能 力不足,财政补助资金有限,产业开发推进艰难,规模小,链条短, 效益差,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还没有真正成为促 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四是返贫人口多,巩固温饱难。近年来,受 矿区搬迁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群众因灾、因病、因市场风 险、因教育支出等致贫、返贫现象非常普遍,其中因灾返贫的最为 严重,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据调查统计,2008年全县因自 然灾害返贫人口达3. 25万人。五是骨干财源萎缩,财政保证能力 减弱。我县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的9瞬自矿区企业。1998 年XX勘探机关及其二级单位陆续搬迁,特别是2004年以来,矿区 所属38户三产企业相继注销、撤并或重组,从根本上动摇了我县 的税源基础,10年间累计减收10. 6亿元,其中可用财力减少4 2亿元,这些税源的流失,严重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 作。特别是过去在矿区企业的影响下导致全县收入基数大,人均财 力高而从国扶县出列,失去了争取转移支付的机会,这就使我们在 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进行低水平的扶贫开发,严重制约全 县扶贫开发进程。三、“十二五”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XX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和中央、 省市关于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政策,坚持“立足实际、集中攻坚、 开发资源、增强实力、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继续坚持开发式扶 贫方针,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机制创新,瞄准贫困户,着力改善皋 础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和智力扶贫,实现两项制度 对接,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探索模式、拓宽领域、统筹兼顾、 区域推进,走出一条符合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二)奋斗目标争取国家、省市对 欧革命老区的更大支持,攻坚克难,艰苦 奋斗,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解 决6000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2015年末,全县贫困面下降到 玖 以下,基本解决温饱。突出优势资源开发,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大 力发展苹果、草畜、瓜菜三大产业,搞活劳务输转,切实增加农民 收入。贫困乡村群众的行路、饮水、住房、上学、就医、生活保障 等民生问题基本解决,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 度进一步提升。(三)基本原则1、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和贫困片带的原则;2坚持以改善基本条件为前提的原则;3坚持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自力更生与协作帮扶相结合的原则; 乂坚持优势资源开发带动扶贫开发的原则;6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产业开发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一是发展以绒山羊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加快推进国家、省XXX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试点,逐步向全县推 广,每年扶持5000户贫困户养殖绒山羊2万只,5年共扶持2. 5 万户贫困户养殖绒山羊10万只。到2015年累计发展绒山羊养殖户3万户以上,基本实现山区农户全覆盖。带动全县肉绒羊饲养量达到30万只,年出栏10万只。每年引进良种牛1000头,养殖商品 驴1000头,每年更新种植紫花苜蓿13万亩,到2015年,紫花苜 蓿留存面积达到50万亩。二是大力推广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粮食生 产。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优势产业发展的关系,扶持贫困群众大力 发展旱作农业,重点种植优质冬小麦、全膜玉米和特色小杂粮。全 县每年推广种植全膜玉米25万亩,在解决好贫困群众吃饭问题的 同时,增加经济收入。三是全方位抓好劳务产业。按照“扩大分 子、缩小分母”的思路,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劳务输转培训,认真 抓好“两后生”培训,努力做好贫困剩余劳动力输转工作,扩大就 业,增加收入。(二)以改善农村条件为前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村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生态保护等,着力加强农村基 础建设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 设。加大梯田建设力度,努力改善耕作条件,每年新修梯田3000 亩。加强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在西北部山区继续加大集雨 场窖建设力度,每年新打水窖500口,在有水源条件的地方新建一 批小型提灌和人饮工程,川、嫄区重点加大自来水入户建设。力争 到2015年,使山区户均水窖达到3口,每户有一个集雨场,川、 嫄区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二是加强道路 交通建设。采取群众投劳、项目补助等多种措施,加大通乡油路、 通村砂砾路建设力度。每年新修村组道路60公里。到2015年,使 所有贫困村实现“村村通砂石路,组组通农机路”。三是加强生态 能源建设。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荒山造林和草地建设,防 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网改造,拓宽供电网络覆 盖领域和空间,实现农村用电盲区全覆盖和城乡同网同价。以种草 养畜和推广青贮氨化为重点,加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走循环、 绿色、低碳农业之路。(三以推动区域发展为重点,加大贫困片带扶贫攻坚力度 把扶贫开发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技术到村到户与发 展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结合起来。通过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产业开发,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 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全力抓好整村推进。以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 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 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 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整体提高贫困乡村防灾减灾能力和 发展水平,彻底改变贫困乡村面貌。2010至2015年,平均每年安 排整村推进10个,大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条件,积极培育发展主 导产业,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积极实施连片开发。立 足贫困乡村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打破乡域、 村域界限,实现跨区域、大规模、整产业综合开发,构建资源共用 共享、产业连片开发、基础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四)以提高群众素质为根本,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围绕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培 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 作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推广普及到千家 万户,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 训。整合扶贫、农牧、职教等培训资金,集中教育培训资源,采取 办班培训、现场演示、以会代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 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果园管理、畜禽品种改良、秸秆青贮氨化、标 准化养殖、疫病防治、节水灌溉等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 培训农民1万人(次)左右。二是加大劳动技能培训。本着“干 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实施“阳光工程”、“雨 露计划”、“两后生”培训,加大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 有知识、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和产业 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劳动技能。积极鼓励 农民工返乡创业、退伍军人领办实业,带动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 充分就业,促进苦力型向技能型、自谋自发型向组织规模型、数量 型向质量型、季节型向长期稳定型转变。每年培训“两后生” 300 人,劳务培训1000人次。(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时期扶贫开发不仅要提高贫困人口经济收入,而且要彻底改 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落后状态,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 他们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加快“两项制度”衔接。全面落实“应 扶尽扶、应保尽保”政策,积极开展扶贫与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吃 透贫困底子,瞄准贫困人口,建立完善贫困人口识别和动态管理机 制。加快扶贫公益事业建设,对弱智、残疾人、孤寡老人,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