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公众应急信息素养培育的研究 杨建永 张竞元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迅猛发展,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以预见的风险彼此之间相互关联、耦合、互动、叠加,使我国进入一个危机多发期。危机事件的有效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及时地公开信息,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也需要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多方报道,还必须注重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以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例,网络虚假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引发了一波又一波舆情,严重影响疫情防控,这与公众应急信息素养的缺乏密切相关。开展公众应急信息素养培育已迫在眉睫。关键词:社会治理;公众应急;素养分类号:D63一、研究背景公众应急信息素养属于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细分方向,尚无系统性研究。梳理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学术史有益于有助于厘清细节,推动本项研究进展。1.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发展历程:1974年11月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G.Zurkowski)的信息服务环境关系与优先事项报告中提出“普遍信息素养”。此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术语前身,即有公众信息素养之义。1979年,罗伯特S泰勒(Robert S.Taylor)将信息素养概念引入图书馆学领域1。他指出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公众信息素养教育。这丰富了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1989年1月10日发布的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最终报告阐述了信息素养对个人、商业和公民的重要性2。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学术地位获得了极大提高。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宣告信息素养国际通用徽标的诞生,“信息素养”术语在全球获得广泛认可,并推动公众信息素养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部强调要在高校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教育后,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重视。我国的研究从介绍信息素养的相关概念,功能与社会价值起步,逐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论文量得到稳步提升。随后伴随新兴传播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博客、微博等的兴起,相关研究走向繁荣。当前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已开始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对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方式则紧随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虞菲等于2015年发表的大学生应急信息素养评估研究3。他指出应急信息素质(EIL)表征了大学生信息素质和应急能力的内在品质,是科学评估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急素质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之一,并提出运用AHP法建立大学生应急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分标准。他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应急信息素质一般表现为应急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等4个核心要素,是第一篇提出应急信息素养的学术论文,但研究对象限于大学生。面向公众的应急信息素养研究尚未出现。二、公众应急信息素养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 研究内容构建公众应急信息素养培育平台,即整合了图书馆和其他相关机构,以提高广大民众的应急信息素养为目标的综合体。它所开展的活动包括与应急信息相关的意识的启发,信息知识的普及,信息技能的培养和信息行为的规范等。相关研究应以图书馆现有学术和实践为依托,探索应急理论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结合路径,并将研究成果嵌入参与社会治理的各组织机构,实现面向公众的应急信息素养培育。相关研究的重点是探索如何实现应急理论与现行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结合,构筑公众应急信息素养培育体系;探索如何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实现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协同运转,共同完成公众应急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本研究意在通过拓宽服务渠道,丰富应急内容,切实提高对公众的应急信息素养培育的实施效果。2.研究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调研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实践验证,通过两者交替前行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可以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应注意和多学科交叉互补。研究应首先完成对应急理论的综述;對应急状态下,特别是本次新冠疫情中的公众信息行为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完善面向公众的应急信息素养培育的内容;其次利用图书馆现有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践上述研究成果并校正之;随后积极探索将公众应急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可行性和基本路径;最终固化前述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探索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撰写相关研究成果并推广。三、培育公众应急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行性与意义当前国家在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均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同时,图书馆已具备成熟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经验;各社会组织和机构也都具有新媒体等网络信息渠道,具备面向公众开展服务的基础。开展相关研究也具有充足的现实需求。满足了信息时代的人们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开展本研究拓展了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尝试通过社会逻辑价值取向建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更好适应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同时研究还呼应国家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开创性地以图书馆为引导力量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众应急信息素养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参考文献:1黄如花,冯婕,黄雨婷,石乐怡,黄颖.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全球进展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03):50-72.2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final reportR/OL.Washington D C: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2020-10-12.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esidential.3虞菲,任国友,焦毓,杨远,李雪婷,闫倩倩.大学生应急信息素质评估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5(03):43-47. -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