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 衡山县贺家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美国科学家吉尔曼和罗德贝尔因在G蛋白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1994年诺贝尔奖。多年后罗伯特和布莱恩,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Ps)方面的研究成果,荣获2012年诺贝尔奖。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A.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B.该条多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C.此多肽链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D.G蛋白是在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参考答案:B2.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大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参考答案:B3. 某家庭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觉正常,且无生育能力的男孩,其原因是A.胚胎发育的卵裂阶段出现异常 B.正常的卵和异常的精子结合 C. 异常的卵和正常的精子结合 D.异常的卵和异常的精子结合参考答案:B4. 下表是小鼠的C02产生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测量值。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 产生C02的过程能为小鼠提供热量B. 10时产生的C02大部分产生于线粒体,少部分产生于细胞质基质C. 切除下丘脑后,从40移至10环境时,C0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D. 从40移至10环境时,小鼠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参考答案:B.小鼠通过有氧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正确;小鼠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切除下丘脑后,从40移至10环境时,CO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C正确;从40移至10环境时,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D正确。5. 下图为某研究小组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先放在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然后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C02浓度和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都是无关变量B. C0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02浓度的稳定C. 如果有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不进行光合作用 D. 如果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不进行光合作用参考答案:B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温度、C02浓度等都是无关变量,A错误;C0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02浓度的稳定,B正确;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装置内O2的变化量引起,如果有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C错误;如果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C0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02浓度的稳定,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装置内O2的变化量引起,该变化量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当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有色液滴向右移动,反之,则有色液滴向左移动。6. 根据细胞呼吸的原理,贮存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时,应选择A零上低温、无氧、干燥 B零下低温、低氧、干燥 C零下低温、无氧、一定的湿度 D零上低温、低氧、一定的湿度参考答案:D7. 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会使K+外流B. 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 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D. 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参考答案:D【分析】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详解】通过题干可知,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又由于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外流,可见,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神经递质A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神经递质A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项错误;故选D。8. 使用农药来防治棉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A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B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选择 C棉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变异 D农药对棉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参考答案:D9. 下列有关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框图内的生物都能进行有丝分裂,且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框图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框图内的生物都有细胞壁,基因上都有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D框图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都能够进行固氮参考答案:C 10. 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定向选择了生物的表现型C. 只要个体存在变异就会发生自然选择D. 基因频率是指某一个等位基因占该种群基因库的比例参考答案: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对表型性状的选择而实现对基因的选择,而且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项正确;在自然界中,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为选择提供了选择的材料,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其结果是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仅仅是自然选择的前提,C项错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D项错误。11. 下列关于甲型HINl病原体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型H1N1病原体能够独立代谢 B甲型H1N1病原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甲型HINl病原体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甲型HINl病原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参考答案:C12. 生命科学研究常利用同位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追踪或显示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同位素应 用A35S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15N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C14C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参考答案:A13. 右图为神经元细胞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膜内K+浓度低于膜外Bb阶段的电位变化是Na+主动转运所致Cc阶段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Dd阶段的电位变化是K+内流所致参考答案:C14. 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B. 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的凋亡C. IAPs的合成可以不受基因的控制D. 衰老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参考答案:C【分析】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详解】细胞凋亡的过程实质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A正确;由题意可知,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该区域能有效地抑制细胞的凋亡,所以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的凋亡,B正确;IAPs是一种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受基因的控制,C错误;生物体内的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的意义,对于细胞凋亡的意义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5.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右图所示,若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则该病的致病基因()A位于片段上,为隐性基因B位于片段上,为显性基因C位于片段上,为显性基因D位于片段上,为隐性基因参考答案:B16. 下列图例中存存基因重组的是()A B CDabABAbaBabaabbAaBbAabbaaBb参考答案:B【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解答】解:A、该图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基因分离,但不存在基因重组,A错误;B、该图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B正确;C、该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不存在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错误;D、图示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不存在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17.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