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基地开展心理体验主题课程的实践探索 【摘要】在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然而对于大多教师而言,它仍是一个新的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目前两门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本研究基于学校十多年开展心理体验主题课程的经验,从目标定位、组织形式、课程评价、课后拓展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在综合实践基地创新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的模式以及实施效果。【关键词】基地 心理体验 目标定位 组织形式 课程评价G641 A 2095-3089(2017)23-0295-02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基地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场所,以独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在丰富学生的学习阅历、转变学习方式、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依托各种主题教育场馆和心理课程资源,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心理体验主题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通过主体性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完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究,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人生观的形成。作为一名实践基地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结合我校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在基地模式下更好地开展心理体验主题课程的教学。一、课程的目标定位(一)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导向,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根据参训学生年龄及所在区域特点,从解决共性问题出发,开发课程;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反思,并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节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灵活多变的实施课程。(二)课程目标1.以体验的形式,减轻学生的心理阻抗,纠正某些学生固有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学会主动求助。2.教会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调适;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基地的新环境中,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生活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三)课程价值基地的课程大多以实践操作类和场馆学习类为主。心理体验主题课程,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环境,更好地与人沟通,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基地模式下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它又以特有的教学目标和活动形式,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补充和完善了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二、课程的组织形式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直接体验,由体验萌发的心灵感悟更具现实意义和持久性。因此,体验式学习是心理教育最有效地形式。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将心理学理论和育人目标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基地的心理课程形式要有别于常规学校以讲授式为主的心理健康课程。在基地特殊的学习背景下,心理课程也要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在活动的形式上,不仅要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应受学生的欢迎。目前学校常规开设的项目有团体沙盘游戏、校园心理剧、团队心理游戏、密室逃脱等,在促进學生完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应注意围绕主题引导和启发学生,保证体验式学习“形散而神不散”。(一)团体沙盘游戏:是参与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团体沙箱中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该疗法已被广泛应用在学校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因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有的优势得到学生们的喜爱。造型各异的玩具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细细的沙子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包容感和想象空间,教师只需稍加鼓励和引导,并阐述团体沙盘的制作规则(4-8人一组、组员间随机决定摆放顺序、每次只拿一个玩具或完全相同的玩具、组员间不能交流、不允许拿走别人的玩具),教师要注意营造包容、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充分的释放自己,在沙盘中构建自己喜欢的世界,最后教师给每组的沙盘作品拍照,并投放到大屏幕上,与学生一起分享沙盘故事。例如引导学生说一说整个沙盘作品中最喜欢的部分、最不喜欢的部分,或者给沙盘起一个名字等等,按照不指责、不批判的原则,注重诱导学生的积极想象,从而改善学生团体间的人际互动,促进团体和个体的成长。(二)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在校园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体悟,从而使表演者和观看者都得到启发,并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基地模式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师生间彼此陌生,如果想在初次接触的课堂上有效实施校园心理剧活动,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首先编写几个开放性的剧本,剧本的主题可以是以往调查问卷统计出的共性问题,也可以是日常心理咨询中发现的个性问题;二是要给学生准备相应的舞台、服装、道具等,给学生的表演创造硬件条件。课程实施中,要根据班级团队的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每组8-15人为宜),每组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剧本;在演员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主动表演的欲望,同时要注意演员的气质类型要符合角色;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表演经验,因此适当的排练和教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反思和提升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诚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更好地发展个体和团体的自我觉察力、人际关系等。(三)团队心理游戏:以游戏为载体,以改善团队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为主要目标的心理体验活动。活动中,学生能够摆脱外在的控制与束缚,尽情地展露自我,获得切身体验和感受。目前,学校常开设的团队心理游戏项目,主要以优化同伴关系为主题,比如“穿越封锁线”项目,游戏的规则是蒙眼的同学在同伴的搀扶下,步行通过由多条绳子交叉组成的“封锁线”,游戏的目的是拉近学生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相互信任、互帮互助;“飞竹传球”项目,游戏规则是每个小组成员手持一段半圆竹筒,将一个乒乓球从起点线运到终点线,小组通常由6-10名同学组成,游戏的目的是帮助个体更好地融入团队,并认识到自我对于团队的重要性。在团队心理游戏的组织中,教师要注意维持好秩序,同时要在游戏结束后,营造安静认真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三、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既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种手段,又是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心理体验主题课程的评价,不同于制作类、探究类的实践课程,它更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体验,弱化对方法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借以提升学生后续参与课程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一)评价内容要具体从细微处着手,将学生的内在领悟和外在行为表现细化为可测量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对照具体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同时将评价标准刻度化,让学生能明确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二)评价方式多元化自我评价: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更深层次的自我认识和反思,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注意给不善言谈的同学提供书面表达的机会。同伴评价:同伴是心理体验活动中最直接的观察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秀个性品质,并提醒学生尊重他人,相互学习。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必要时可以借助心理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更系统的评价。(三)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落实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方面的要求,使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四、课后拓展(一)帮助特殊学生基地模式下的心理体验主题课程,主要以团体参与的方式为主,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的表现,同时也应以较强的感受性和洞察力发现迫切需要帮助的同学。由于基地学习期间,学生处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即便有些学生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但是在课后,他们也很少来咨询室主动求助。对教师来说,掌握一些沟通技巧,既能让这些特殊学生感受到关爱,又不会引起他们的阻抗。在日常工作中,我常采用的方式是“房树人”测验和沙盘游戏疗法。1.“房树人”测验“房树人”测验属于心理投射测验的一种,通过房子、树木、人三要素的绘制,作画者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潜意识,并通过与咨询师的共同解读,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观感、见解、动机及过往经历对现在造成的影响等。教师可以在团体活动结束后,邀请某个特殊学生所在小组的全体成员画一幅画,告诉学生:“请大家各自在纸上画一幅画:一个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什么类型的都可以,但是人不能画成火柴人。”如果遇到有些同学借口不会画画推脱,教师可以说:“只要把你想到的画面认真画出来即可,这不是美术课,美术功底太好的人,画出来的作品反而不能反应自己真实的想法。”等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单独与特殊学生一起,分析绘画作品中隐含的关于学生在安全感、人际沟通、焦虑情绪等方面的心理品质,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而开始心理咨询工作。2.沙盘游戏疗法无论是团体的沙盘游戏,还是个体的沙盘游戏疗法,都很受学生欢迎。玩具、沙子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来到沙盘室,教师只需说:“用架子上的玩具,做一个沙盘吧,什么样的都可以!”学生在沙盘中摆放玩具的过程,也是他们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再现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情景过程。学生在摆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神情,并将学生每次拿的玩具种类和数量做好记录,学生摆放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描述一下沙盘中的场景,或者个别玩具的寓意等,并通过共情、倾听等方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心理咨询打好基础。(二)持续关注学生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方式已不只局限在面对面的交流,知识的传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移動学习、“互联网+教育”等为基地教师与学生间提供新的沟通渠道。心理体验课程的教师可以借助百度网盘、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上传利于学生自我提升的资料,便于学生离校后的自主学习;同时,有效利用微信、邮箱等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持续关注特殊学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