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建设经济强市工作总结促优扶强、建设经济强县,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贵州经济发 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建设的20个 经济强县(市、区)建强时限为四年(19992002) o四年來, 全市上下同欲,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打了一场强市建设攻坚战,走 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人民收益多、两个文明同步推进 的路子。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的目标已如期实现,省 委、省政府明确要考核的各项综合评价指标已全面完成。一、强市建设的主耍成就经济建设成绩突出。综合经济实力增加:2002年,预计 全市GDP实现36. 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 1%,比1998年增长52. 06%, 年均递增11.05%;人均GDP5031元,比上年增长9. 9%,比1998增长 48. 3%,年均递增10. 35%;财政总收入完成3. 6699亿元,比上年增 长14. 12%,比1998年增长77. 09%,年均递增15. 36%;人均财政收 入达500元,比上年增长12. 5%,比1998年增长65. 56%,年均递增 13.43%;地方财政收入达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3%,比1998 年增长49.19%,年均递增10.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02元,比上 年增长4. 3%,比1998年增长26.24%,年均递增6%;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5. 65亿元,比上年增长76%,比1998年增长257.65%,年均递增 37. 52%;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40. 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 47%, 比1998年增长172. 33%,年均递增28. 4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 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51位。辐射带动作用提升:2002年, 全市GDP总额占全州的48. 5%,比1998年提升了 2. 1个百分点;财 政总收入占全州的41. 5%,比1998年提升了 3. 54个百分点。产业 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8年的24. 2: 43. 3: 32. 5优化为19. 2: 51.2: 29.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 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 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 2. 9个百分点。发展后劲增强: 以铁路、公路、机场为标志的交通建设,以水电、煤炭为标志的能源 开发,以程控交换、移动通讯、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通信发展及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 添了强大的后劲。城市化进程加快:通过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小 城镇建设,城市中心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人口 20万人 左右,城市化水平达27%,现代中等城市的总体框架己经形成。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科技进步:2002年,全市科技贡献 率达45.1%,奇香贵州醇获中国白酒著名创新品牌称号和全国食品 卫生业科技进步优秀产品项冃奖;教育发展:全市“两基”工作通 过省级验收并获国家教育部审查认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达8 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和巩固了治安模范市,有效推进了依 法治市进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计划生育率达90.8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78%0;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达到了市长目标责 任制考核的各项指标要求;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卫生、体育、精 神文明等其它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四年来,我市建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 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1、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农业产业化、工 业化、城市化和旅游业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市人均GDP、人均财 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与省内各建 强县(市、区)相比,仅处于中偏上的水平。2、缺乏重点项目支撑 和拉动。近年来,兴义经济的发展,一是得力于充分的内部挖潜,二 是得力于财政在以公路和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上的高强度投 入,三是得力于以真诚守信和良好服务抓项口招商。但由于国家、省、 州安排到我市的重点项目少,使得经济发展缺乏支撑和拉动。3、优 惠政策的执行和兑现难。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出台的强市优惠政 策,除强市贴息政策按要求兑现外,其他政策基本没有兑现,主要原 因是省、州对应部门没有按文件要求放权,部门自身利益较重,条块 分割矛盾突出,部分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等。二、强市建设的基本做法(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与加强领导相结合提高认识,上下形成合力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经济强县的实施意见(省发1999 8号)下发后,市委立即召开常委会和市委、人大、政府、政协联席 会,研究贯彻意见,并将建设经济强市写入市委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 报告,提交市委扩大会议和市人代会决议通过,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和 干部职工结合兴义实际,认真贯彻。省直13个部门的配套文件下发 后,我市又多次组织领导、党员和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针对兴义实际 制定实施意见。强市建设四年来,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召集市直相 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对照省委、省政府8号文件和省直部门的配套文 件,逐条检查政策落实情况,耍求保证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通过反 复学习和督促,全市上下普遍提高了强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理清了 发展思路,形成了发展合力。制定方案,明确奋斗口标为使强市建设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市委、市政府从兴义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耍出发,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机关、部门和 企业调研,制定了建设经济强市实施方案。方案经市委、市政 府专题会议多次讨论修改和印发各乡镇、市直各部门反复征求意见, 数易其稿。1999年11月23日,州委、州政府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 对方案进行论证并一致通过。方案立足我市强市建设的基础 和条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为我市强市建设绘 制了发展蓝图。加强领导,实行目标管理为把建强工作落到实处,从199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 持以强市建设总揽全局,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决策思路, 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实施方案和“十五”计划,每年都将事关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多项重点工作列为强市建设的“重中之 重”,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奖惩措施,明 确分管领导、牵头单位和参与部门。为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市四大家领导每年都深入乡镇、部门和企业,听取工作汇报,了解进 展情况,对重人事项亲自协调,亲自处理,现场办公。还明确督查责 任,采取领导督查与专项督查、定期督查与经常督查、点上督查与面 上督查等办法,加大督查力度。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奖惩严格, 督促有力,充分调动了乡镇、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各行各业都为强 市建设献计出力。四年来,每年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都完成较好,推 动了强市建设的扎实开展。(二)调整布局,优化结构与财源建设相结合建“四大经济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合理调整经济布局,着力抓“四 大经济带”建设,为强市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沿铁经济带。 以建设南昆经济走廊为目标,重点在南昆铁路沿线乡镇发展仓储业、 物资转运业和商贸饮食服务业。2002年,仅铁路货场纳税就达3000 多万元,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2、沿江经济带。以建设 南盘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绿色产业带为冃标,重点在万峰湖、鲁布格湖 沿库区乡镇发展旅游业、水上运输业和生态农业。已建成板栗(8万 亩)、油桐(17万亩)、竹子(4万亩)、甘蔗(5万亩)等基地。水上 运输异常活跃,已修建码头三个,发展网箱养鱼400多口,年产活鱼 200余万公斤。3、山区经济带。主要在石山、半石山地区乡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发展特色农业。已建成核桃(5万亩)、獗猴桃(1.5 万亩)、烤烟(10万亩)和畜禽养殖基地。4、城郊经济带。主耍包 括城市中心区的四个镇。房地产业、商贸为重点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城 郊农业已成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四大经济带”的加快发展,为强 市建设构筑了新的起飞平台。推进“三化一业”,找准经济发展的承载点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三化一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旅游业)的战略部署,找准了经济发展的承载点,加快了强 市建设步伐。推进产业化。产业化是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基础。1999年 以來,重点抓了三个方面:1、建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加快优质粮食、烤烟、中药材、特色经济林和农畜水产品等基地建设,培育区域主导产业。U!年来,烤烟、畜牧、果蔬等一批优质农产取得重大突破,2002年,烤烟种植面积达9. 2万亩,收购突破15万担,成为财政增收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撑;种草养畜示范明显,绿 茵奶牛场成为全州草地畜牧业样板;贵州醇葡萄园、仓更板栗、城郊 蔬菜等基地初具规模。2、抓“龙头”。围绕基地规模,加快培育壮 大一批储运、保鲜、批发、加工等“龙头”企业,鼓励国有企业、集 体经济、私营企业和生产、加工、运销专业大户投资创办新的“龙头” 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市烟草公司、金桥果蔬保鲜公司、 两江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心意药业等成为带动农户、基地和联系 市场的重要“龙头”。3、活机制。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经济实体或利益共同体,形成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一 体化的经营机制。培育、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中心,乡镇集贸市场为骨干,遍布城乡的农产 品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 伍,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人、财、物运营机制和社会化服务机 制。“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等逐步推行,城区建成丰 源、花月、柯沙等大型农贸市场,各乡镇集贸市场成为当地农副产品 的交易中心,成千上万的购销大军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活跃在全市农 村,农业产业化迈出新的步子。加快工业化。工业化是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支柱。1999年 以來,重点抓了两个方面:1、搞活现有企业。按照“三改加强”, 走公司化、股份制的路子,盘活现有企业。成功对市饲料公司、农资 公司、市水泥厂等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贵州心意药业兼并市 制药厂,贵州醇酒厂兼并市民族商品厂、中西药材公司和南江医院等 取得了显著效益。2、做强工业支柱。重点抓好“四园八业”。四园: 抓好威舍、郑屯、酸枣、清水河四个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使Z成 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根据地”。八业:以新上工业项目和壮大现有 骨于工业企业为重点,构筑电力、酿酒、煤炭、烤烟、制药、化工、 建材、冶金八大工业体系。通过四年来的培育,电力成为又一支柱产 业,年纳税达7000多万元;贵州醇酒厂在酒业市场竞争中,苦练内 功,储积后劲,并在环保生态、品牌创新、企业扩张等方面取得明显 成效;铁路货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耍载体,年吞吐能力达500万 吨;以瑞安、荣盛为代表的建筑建材工业发展壮大,水泥年生产能力 突破200万吨;以心意、华圣、云峰为代表的制药工业方兴未艾,年 销售总值近3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增加,质量和效益提高,工业化正 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加快过渡。提升城市化。城市是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载体。1999年以 來,重点抓了四个方面:1、高起点规划。完成了兴义市城市第二轮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市26个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各开发区、小 区各具特色。2、高标准建设。一抓旧城改造:投资3. 6亿元对老城 区街心花园步行街、“金三角”片区、内环路及供电、排水、通讯等 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建设。二抓新区开发:在加快坪东新区、下五屯 新区开发的同时,重点推进桔山新区“两纵三横五中心”建设,形成 信息网络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和行政 办公中心。四年来,共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兴义广场、峰林大道、瑞 金大道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的兴义机场、桔山大道、 坪东广场正加快建设,投资7000万元的国道324线桔山段改造等重 点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抓小 城镇建设:各乡镇集镇建设如火如荼,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顶效、威 舍、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