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20对疫情的感想与体会5篇精选 疫情面前,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我们必须时刻打起精神,积极做好自我防护。那你知道2020对疫情的感想与体会需要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对疫情的感想与体会5篇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对疫情的感想与体会1 回望来路,展望未来,指引中国在较快时间内走出困境,同时又苦人之苦、迈出国门扶危济困的,是千年文明滋养出的中国人克己复礼、坚韧不拔的品格,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民爱物、乐善好施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情怀。 仁政爱民,以人为本。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之时,是生命第一还是经济至上?中国先贤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疫情暴发之初,中国领导人就发出坚定而明确的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将其贯穿于中国抗疫行动的全程。已经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季度经济较大幅度下滑,这背后是以人民生命安危为首要关切的决心。 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遭受病毒突然侵袭的中国展现了让世界瞩目的决断力、行动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来中国考察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高度评价中国人因地制宜、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感慨道,面对无药无疫苗的困境,中国人“有什么就用什么,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饮水思源,投桃报李。对于在中国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与中国“风月同天”的人,中国都回馈以“与子同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从困境中逐渐走出的中国,已经把援助物资送到了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感怀中国雪中送炭的恩情,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吻五星红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英、法、德三种语言录制视频讲话感谢中国帮助;柬埔寨网民用民歌刘三姐旋律配上柬语歌词,向中国医疗专家组表达谢意:“多谢了!多谢中国亲人们,就算没有好饭菜,却有一首家乡的歌送亲人。” 义之所在,坚定前行。人不知而不愠。对诟病自己的人,中国也不吝伸出援手。美国医生通过视频会议从中国同行那里获得了宝贵的诊疗经验。中国捐助的一千台呼吸机等抗疫物资运抵纽约,州长科莫也在社交媒体上深情致谢。怀着人溺己溺、民胞物与之心,中国向许多遭疫情肆虐的国家伸出仁爱援手,却被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体以政治化的眼光曲解乃至诋毁。然而,中国没有因为种种杂音,就放弃对痛苦的悲悯、对生命的救助,没有放弃对人间大义的坚守。 覆巢之下无完卵,小小的病毒以卷席之势不分国界夺去地球村里大量生命,肆虐的疫情前所未有地把所有国家锁定在一条“生命方舟”上,让世界人民面临一损俱损的困境,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命运与共的事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先贤以“天下之目”洞悉了四海繁荣的秘密,与久远以来对“大同世界”的憧憬一脉相承,今天的中国人民以坚定信念,笃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前路免不了荆棘,而中国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就是那道光,穿透阴霾,照亮前行的道路。 2020对疫情的感想与体会2 如今,广州调整防控策略,从前期对疫情的重点阻击,转向对隐藏风险的全面出击,传递出积极信号。一个是,化被动为主动,更有防控信心;另一个是,也让市民看到广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以科学态度实现精准防疫。 防控疫情,既要防得紧,也要控得住。无论防还是控,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更不能遇事乱了分寸。中央早就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尽快找差距、补短板,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疫情进入目前这个阶段,精准施策等要求并不过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广州扩大排查范围,通过深入流行病学调查,尽可能地勾勒出每一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把出现不止一例确诊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场所列为重点场所,把到过场所区域的所有人员列为重点人群,参照追踪密切接触者的做法,把他们都找出来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这样做工作量虽然很大,但效果突出,这种调整是基于现实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应对,既体现了政策弹性,更为取得明显防控成效奠定了基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决定对首批返校的近3万名教职员工、16.7万名初三和高三学生全部开展免费核酸检测,今起一周内完成。一旦如期完成,不仅体现出高标准,也可彰显高效率,而这正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创建国际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城市治理并不容易,只有多一些前瞻性,多一些科学管理,多一些现代理念,特别是多一些以人为本的意识,才能游刃有余。否则,必然左支右绌,进退失据。 有人说,举国抗疫是对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的一场实战检验。具体到一座城市,如何防控疫情更能检验城市决策者的治理水平。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在珍惜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成果的同时,尤需扩大防控战果,直至取得防控胜利。疫情防控的过程就是展现治理能力的过程,治理能力越强,城市就越有前景,民众也就越有获得感。 2020对疫情的感想与体会3 今年五一小长假有5天之多,这是自20XX年国务院对法定假期进行调整以后第一个有5天假期的五一节,同时再加上前期因为疫情防控导致绝大多数公众只能呆在家里,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很多人都想抓住春天的尾巴,好好出去玩一玩,给身心一个放松的机会。 应该说,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国内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的当下,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每天仍旧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发现本土病例的情况下,注定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会有很大的不同。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我们更是不能疏忽大意,以免造成疫情传播的反弹,导致之前付出巨大努力才取得的疫情防控成果付之东流。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的表态客观理性、十分谨慎,而专家态度如此谨慎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这些高危人群,本身抵抗力就相对较弱,同时旅游活动又是一个舟车劳顿的过程,会导致人体疲劳,抵抗力进一步下降,一旦遭遇病毒侵袭,更加容易“中招”。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群体,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还是坚持安全为上,谨慎选择外出旅游。 即便对于可以外出旅游的群体,也要把疫情防控作为五一外出旅游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尽量选择就近错峰出游,不要到那些仍旧发现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的地方去,并且主动利用景区推出的预约制度,避开一些热门景点或景点的客流高峰时段。其次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自驾游,减少乘坐旅游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从而减少与陌生人接触的机会。如果不能自驾游,那么就更要做好旅途中的个人防护工作,该戴口罩戴口罩,该消毒消毒。 此外,在旅游活动中要做好防护。尤其是在一些景区景点排队入内,在饭店酒楼吃饭,或者是在一些商业场所消费的时候,不仅要佩戴好口罩,而且要与陌生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只有人人都做好保护工作,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 2020对疫情的感想与体会4 4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警告说,“如果全世界不能团结,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开篇第一句话便振聋发聩:“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紧密联系及脆弱性。” 怎么办?“在全球抗疫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这句话的是哥伦比亚自由党总书记桑切斯。他的话道出一个重要共识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 7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态势,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中国倡议为国际抗疫合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 委内瑞拉总统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用中国传统的抱拳礼感谢中国专家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轻吻五星红旗;意大利医护人员录制汉语视频,连说22个“谢谢”这些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实写照。 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世界各国是如此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如此重要、如此紧迫。 2020对疫情的感想与体会5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正遭受巨大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疫情面前,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其外,也无法独善其身。此时此刻,我们怎样选择、采取何种行动,关系整个人类和每个人的未来。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教育撑起人类未来的一片蓝天。在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挑战面前,大学必须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家国情怀、爱国奉献是中国大学素有的光荣传统。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我国大学师生自强不息的奋斗身影。面对疫情,大学担负的责任,不仅是一份克服困难坚持教书育人的责任,也是一份科研攻关抗击疫情的责任、一份开放包容推动全球交流合作的责任。 无论面对任何情况、任何困难,知识火种都不能熄灭,文化血脉都要赓续传承。大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大学的正常运行涉及诸多秩序。其中,教学秩序是最重要的。教学秩序井然、教学体系稳定,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疫情期间,大学更应坚定教书育人的理念,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开展高水平的在线教育,为教育教学开创具有长远意义的新局面。所谓课堂者,非谓有教室之谓也,有师生之谓也。有师生在,课堂就在。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延伸到哪里。教师认真教书、同学勤奋学习,春风化雨、传道授业的课堂永远是大学最美丽的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增进人类福祉。大学需要积极开展抗击疫情科研攻关,充分发挥科技攻关突击队作用,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同时,面向未来,主动布局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大健康、健康大数据、预防医学等学科方向,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骨干人才,针对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和问题开展深入、富有成效的研究,为国家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证明,在每一次重大灾难和挑战面前,理性的精神、科学的力量以及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情谊,总能帮助人类战胜危机、走向光明。人类拥有同一个地球家园,具有同样的安全和健康诉求。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团结合作。团结合作不仅是抗击疫情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也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大有力的武器。科学没有国界。各国大学应从推动全球交流合作的角度出发,以精诚的合作和卓越的工作,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发挥更大作用。 疫情面前,惟有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方可共克时艰。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各国大学都应勇敢地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携手并肩、砥砺前行,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付出心血和努力,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专心-专注-专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