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扩权强县政策体制的建议材料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逐步落实到位,我省的扩权强县(市)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新的情况及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市管县”体制的影响还较大,部分管理权限下放不彻底;二是县(市)里垂直管理部门在扩权政策中的定位模糊,与体制改革的措施不配套;三是部分设区市在财政配套资金上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减弱,在养路费、交通规费等的征收中还与县(市)里争收,扩权县(市)工作程序重叠,难度加大;四是对约束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由放而乱”的可能性;五是省级政府的管理半径增加,有可能造成省对县(市)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六是设区市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可能的范围内,会采取一些抵制改革深入的博弈手段;七是在涉及多个县(市)的抗旱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可能出现责任分担不到位,从而引发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位和区域性公共品供给短缺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省情,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扩权强县(市)试点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体制改革的总体协调机制。比如,目前有的应该下放到县(市)的管理审批权限没有下放,仍需到市里办理;有的实施意见过于原则,只涉及信息的发布、文件的下达;特别是还缺少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存在争议时的解决协调机制。省有关部门应编制好本部门业务目录或实施细则,哪些业务扩权县(市)与设区市享有同样的管理权限,哪些业务需要省有关部门的授权等等,能明确的,要一一列明,确保各项扩权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条”与“块”的矛盾,在扩权政策中对垂直部门的权力和管理,是扩还是不扩以及扩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和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二、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改革就全省而言,由于各县(市)在经济实力、地理区域、人口数量、社会发展方面差别很大,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县情决定了县域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在扩权政策扶持上,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实行普惠制,在优惠政策上共有共享;同时,实行分类制,在优惠政策上分类对待。对大城市的卫星城,应强化与大城市的一体化发展,赋予与大城市一样的对外开放权;对于边远山区县,应加大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农业大县(市),应加强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对于区域独立性大、区位较好的县(市),应扩大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督权、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对城市化发展前景好、工业发展潜力大的县(市),应下放项目审批权,扩大土地征用权,鼓励率先发展;对于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市),要加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对于贫困县,要加大扶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等。对综合排名靠前、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县(市),要通过扩权强县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这部分县(市)率先发展,尽快形成区域经济中心。三、促进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和谐发展总体上来说,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应以改革后的体制为平台,充分遵循市场经济和区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建立新型的“中心外围”的共生共荣、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将二者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市场选择下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防止出现新的市场分割和盲目竞争。可行的做法是,对凡涉及经济利益的基数划分或需要参照基数数字的,省里都应按照公平合理、不挤不占、协商一致、双方认可的原则,做好基数划分工作,设区市因县(市)扩权受到的短期经济损失可从省里得到补偿。四、注意加强对扩权县(市)的监督和制约随着县域发展自主权的加大,部分扩权县(市)在认识上有一定误区。认为扩权后,省里要给吃偏饭了,进而提出“给予侧重支持”、“重点照顾”等等要求。尤其是受“县、市平级”思想的影响,可能出现空前的“开发热”和“建设热”,从而导致各县(市)之间盲目攀比、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大量耕地流失,也会严重削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在县级行政权力扩大的同时,要创新监管方式,采取措施对其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和权力滥用。放权的同时,省政府应对试点县(市)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要求的县(市)予以淘汰,达到要求的县(市)可以进入。对扩权后的地方政府还必须加强监督和制约,使其成为能力、责任与绩效有机统一的政府。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