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共20分) (共10题;共10分)1. (1分)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消融B . 钢铁生锈C . 玻璃破碎D . 灯丝发光2. (1分)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 氧气B . 氮气C . 一氧化碳D . 二氧化碳3. (1分)尿素化学式CO(NH2)2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A . 混合物B . 氧化物C . 氮肥D . 复合肥4. (1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监控气体流速B . 收集氧气C . 证明CO2能溶于水D .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5. (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 CO作燃料B . CO2作灭火剂C . CaCO3细粉作白色涂料D . 酒精作燃料6. (1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B . 硫离子:S2C . 两个氮分子:2ND . 氧化铝:Al2O37. (1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物质为分解反应B .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 .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8. (1分)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 .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B .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C . 去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D . 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9. (1分)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出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B . 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C . 金属钾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D . 施用氢氧化钾,可给农作物补充钾元素10. (1分)在一个装置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B . 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 . 质量守恒体现在数值上的关系:4+1=5D . 反应中甲、丁物质的质量比为1:1二、 不定项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 (2分)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a gX和b g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Z的质量( ) A . 等于(a+b)gB . 小于(a+b)gC . 大于(a+b)gD . 不大于(a+b)g12. (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镁D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3. (2分)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 . 隔绝了氧气B . 可以燃烧C . 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 . 清除了可燃物14. (2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涉及到四种物质B . 原子的种类不变C . 属于复分解反应D . 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5:115. (2分)下列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动趋势与对应的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B .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 . 向久置在空气中已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D .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至完全分解三、 非选择题(共40分) (共5题;共40分)16. (9.0分)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瓶内的现象是_(3)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17. (5.0分)A、B、C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B、C 都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1)若 A 为红色固体单质,B,C 为化合物,则 CA 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若 C 为白色的难溶性盐,相对分子质量是 100,则 B 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_ 。18. (12.0分)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标号为的仪器的名称是: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所以氧气可以用_装置(填字母)来收集。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用_的木条,放在_,若观察到_现象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当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现象时,才开始收集气体,这是因为_。(4)某同学利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氧气。实验装置则不能选择A原因是(_) A . 对环境有影响B . 反应不需要加热,不用酒精灯C . 反应太快难以控制D . 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试管口不能略向下倾斜(5)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收集氨气可选择的方法是_(填字母) 19. (9.0分)(2016金乡县模拟)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并将得到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集(指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1 , 打开K2 , 通入CO气体一定时间,排出装置内的空气(1)继续同CO代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点燃酒精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_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 , 打开K2 , 装置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O(2)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同CO气体至装置A的药品冷却,经称量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64g,此时生成Fe的质量是_g(结构精确到0.1g)20. (5.0分)有一生锈的铁钉7g,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共得到氢气0.2g求铁钉中铁锈的质量分数?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20分) (共10题;共1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不定项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1、12-1、13-1、14-1、15-1、三、 非选择题(共40分) (共5题;共40分)16-1、16-2、16-3、17-1、17-2、18-1、18-2、18-3、18-4、18-5、19-1、19-2、20-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