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 和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工具 信息载体 2.语文课程的作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3.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 课程。实践性 综合性4.语文课程的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5.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 人文性6.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7.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遵循汉语言的规律,培养语感。8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 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 、 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 ,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熏陶感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社会义荣辱观9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 ”、“ ”、“ ”、“ ”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10课程目标 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 和 。各个学段 ,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九年一贯整体 整体性 阶段性 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11.课程目标从 、 、 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 的整体提高。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素养1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字以上。240 400万13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 ,会用多种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独立识字 检字方法 350014.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 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 ,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 。正楷字 行楷字 审美价值15能用普通话 、 、 地朗读。养成 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 和 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正确 流利 有感情 默读 500 略读 浏览16在阅读中了解 、 、 、 、 等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说明 议论 抒情17能够区分 作品与 作品,了解 、 、 、 等文学样式。写实 虚构 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1 8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1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和 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注释 工具书20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字,每学年阅读 名著。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260万 两三部 8021.注重写作过程中 、 、 、 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搜集素材 构思立意 列纲起草 修改加工22写记叙性文章,表达 ,内容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 ;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 , ;根据 需要,写常见应用文。意图明确 具体充实 明白清楚 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 生活23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 ;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 ;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 。缩写 扩写 改写24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 和 ,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 。能与他人交流 ,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感 语文常识 文从字顺 写作心得25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字的习作。14 1万 50026讲述见闻, 、 。复述转述, 、 。能就 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适当的话题27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 、 。能听出 ,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讨论的焦点28语文课程标准基本教学建议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9.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30.如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31.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32. 、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写字33. 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 、 、 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 学生 教师 教科书编者 文本34.阅读是学生的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 。防止 、 。个性化 阅读实践 体验和思考 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3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和 。朗读 默读36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37.综合性学习的建议有哪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38.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39、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40.语文课程评价具有 、 、 、 、 和 等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 、 和 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检查 诊断 反馈 激励 甄别 选拔 诊断 反馈 激励41、 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应加强 ,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 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成长记录袋42要坚持 和 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 或 以外,还可用 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