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发整合青年力量推动海西先行发展的思考 林昌华陈捷近年来,面临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物价上涨等接连不断的重大挑战,海西经济运行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稳中趋好的态势。2008上半年福建GDP增速为13.8%,居全国第九位,但是作为人口4200多万的沿海省份,没有一个300-500万人的大城市,经济凝聚力和辐射力均显不足;全省的经济重心严重偏于泉州、福州和厦门三地,而其他六地市的GDP占不到40%,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究其根源,在于我省还没有形成带动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战略。当前人才竞争已成为最具全局影响力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国内的人才大战已烽烟四起,各省市纷纷根据形势的变化制订新的人才政策,打破藩篱,降低门槛,在人才引进、培养、待遇等方面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福建要在这场人才竞争中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显然单靠优惠政策已不够了,必须构建一个为青年人才创造独具特色的舞台,做到“以才兴业、以业聚才、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良性循环。一、青年在海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青年是实现海西经济战略崛起的第一资源力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其主要战略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能动性和创新力的关键性资源, 是可无限开发的可再生性资源,对物力资源的利用有着支配性作用,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对国民经济GDP 的贡献份额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四分之三靠的是人力资本,四分之一才依靠物力资本。从2004年起,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福建省就开始致力于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无论是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还是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强,首先都需要青年人才的支撑、保障和推动。青年已经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建发展新跨越的实现的“第一资源”力量。2、青年是促进海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历了“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依靠劳动力和初级要素)和“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依靠资金投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开始从发展中阶段走向发达阶段,但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 资源利用率水平低,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紧缺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后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解决福建经济腹地狭小、资源相对不足、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不强、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下一步应该走“创新推动的发展阶段”(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的道路,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实现区域人力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特别是发展有后劲的青年人才,从人力资源的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提高投资环境魅力度,解决制约福建省投资环境优化的“瓶颈”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增加, 更关系到海西经济区小康水平全面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青年是加快闽台经贸合作的推动力量。台湾与大陆经贸唇齿相依,两岸经贸总额已经从2002 年的374 亿美元飙升至2007 年的1245亿美元,在台湾出口总额中,对大陆的出口已经占到30%以上。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两岸经济频繁往来为两岸青年创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互惠互通、实现双赢的两岸关系是两岸青年人的共识。青年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丰富;青年组织之间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日益蓬勃。两岸青年搭建起一座座青春之桥、沟通之桥,为两岸交流与合作注入了青春和活力。两岸青年携手并进,共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做两岸繁荣发展的生力军,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做两岸和平发展的推动者。二、海西经济区域青年力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开发整合海西青年力量, 就必须科学、客观地分析青年人才的配置状况, 找出问题与差距,分析原因,以便有的放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青年人才内陆腹地的流失与沿海地区集聚的矛盾。福建内陆腹地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差距较大,不平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了不对等的人才竞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个沿海设区市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开放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了闽西北内陆山区人力资源向沿海地区集中,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使沿海得以继续保持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而闽西北地区却由于青年人才的严重外流,使原本的人才短缺态势日趋恶化,削弱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后劲。以三明市为例。近年来,三明市高级职称人才、素质高能力强的各行业知名人士、科技(技术) 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人才不断往沿海地区流动,特别是教育、卫生系统的骨干教师、医生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在这些外流人才中,70% 多是经验丰富、职称学历高且在行业中富有竞争力的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的流失大大削弱了三明市人才队伍力量。此外,相当一部分三明籍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家乡工作。如2001- 2004 年三明市考取全国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达几千人,但毕业返回三明就业的仅百余人,回乡率不及六分之一。2、青年人才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错位,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近年来,福建二、三产业发展迅猛,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0%以上,拉动GDP增长近10%,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强劲。但与人才结构相匹配的教育结构失衡,层次不高,以大中专为主,职业技校招生比例较小,学科设置也不合理,理论型、研究型学科居多,而社会需求量大的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学科较少,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青年人才结构的调整滞后于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结构性对接失效,产生高技术企业“招工难”和无技术特长劳动者“就业难”的矛盾。福建农村富余劳动力因缺乏必要的城市工作技能转移就业难度很大。福建全省目前从事农业生产并且有转移就业愿望的200.03万人,这些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较大,不能符合企业招工的要求。以宁德为例。宁德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所需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城市规划建设、金融商贸、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冶金、化工等各类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各行业技术工人的缺口达1万多人。3、人才服务机制尚未健全,导致青年创新创业的热情与相对滞后政策扶持环境的矛盾。尽管我省在人才创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人才服务机制还未健全,相对滞后的创业扶持政策不能满足青年日益膨胀的创业的热情。一是创业项目缺乏有效的开发渠道,不能为创业人员提供充足的项目供他们选择,影响了创业进程;二是推动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经营场地、开发岗位扶持等方面手续繁杂,上级相关部门在推动创业上缺乏硬性的促进政策和措施,如创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取消反担保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三是创业前期资金紧张,税费压力让创业者举步维艰。四是相关部门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缺少与创业者的双向沟通平台,尚未建立有效载体如青年创业园、青年创业网等。三、梳理青年人才整合机制推动海西先行发展的对策建议1、构建和完善青年人才灵活流动机制调整青年人才结构,合理配置青年人才,建立海西经济区人才“柔性流动使用”机制。按照稳定强化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培育壮大第三产业的方针,对海西经济区各类青年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大中专毕业生要充实到农村一线,对现有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的整合和培养、吸引、使用等各环节的整合,从而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青年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 “南平机制”就是经过摸索得到的已经比较成熟的思路之一。1999年以来,南平先后从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了5200多名中青年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赴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村支书、流通助理、金融助理和龙头企业助理,开展多层面、宽领域的服务,并辅之以“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等一系列配套措施。2、构建和完善青年人才利益驱动机制在青年人才流动过程中会引发可能损害区域利益的问题,因此需要致力于构建并完善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的利益驱动机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地市都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放到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吸引外地优秀人才。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各个地区聚集人才的吸引力参差不齐,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则利用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从偏远地区和落后城市范围内抢夺优秀人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海西经济区欠发达山区县(市)人才流失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比如南平、三明、宁德等地市),这为欠发达区域现有的人才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影响了海西区域人才使用的平衡性和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海峡西岸经济区各级组织,要创新青年人才整合机制,积极应对人才安全问题的挑战,制定积极的人才整合政策向落后的山区地市区倾斜,使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立积极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确保关键岗位关键人才的有效使用。比如,关键人才后备补充机制,对欠缺的高技能人才以及高层次的创业创新型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实行特殊的激励制度,为其提供较高的工作待遇,实习绿卡制度,为这些人才开设绿卡服务窗口,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例如在福鼎为了引进急需人才,提高优秀人才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劳模的比例,提高工资和津贴补助,并开设绿色窗口为这些高级人才提供预约就医和绿色救治通道,免费旅游太姥山、优先办领人口居住证并免收费用等。3、构建和完善青年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海西青年人才的整合,是在人才服务保障的基础上,把青年人才资源变成人力资本,通过连接青年人才开发与青年人才服务环节,形成专业化运作模式,从而促进区域青年人才的有效配置。不断完善人才市场交流服务功能,构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提高人才市场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人才市场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人才中介服务行为,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招、应聘等各类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快落后地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没,积极开展创业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人才配置市场化、人事代理社会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人才测评专业化、人才租赁合同化,努力促使各种青年人才在市场导向下的自由流动,从而达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青年人才优化配置。4、构建和完善青年人才信息交流机制构建整合海西经济区青年人才研究资源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和规划。在各地市政府人才机构的基础上,联合区域内外相关高校人才研究所,吸收泛珠三角及周边省市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智囊团,为正确制定海西经济区青年人才资源整合战略奠定基础。整合海西经济区青年人才信息资源,构建海西经济区青年人才资源库。加强福建9地市之间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周边省市之间各部门人才信息库。搭建海西经济区各级各类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平台,开放信息网络。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强各区域内各地政府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共同保护青年人才资源,统一规划,相互协调,整体开发,实现“海西开发、区域联动,整体开发”的构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青年力量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着眼于全局,把青年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青年人才整合是一个较为复杂和艰巨的工程,各地方政府必须在青年人才整合体系的框架下,进一步突破观念、管理和体制性障碍,完善青年人才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不断拓展青年人才成长通道,创建青年人才评价新体系,加强青年人力资源管理统筹能力建设,就一定能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青年人才的优化整合,提升区域总体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福建社科院) -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