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自艺术歌曲花非花的音乐特征研究 邹宗容摘要:花非花是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他重视调式情感的运用和和声织体色彩的选择,以及用钢琴伴奏渲染意境和刻画形象,以古诗词为歌词进行创作,充分发掘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通过运用传统的旋律曲调、结构等为创作素材,将民族风味用更为典雅韵味的方式表现出来,调式调性上采用五声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都使用到了鱼咬尾的传统创作手法,演唱上难度不大。关键词:花非花 五声调式 演唱分析:J605 :A :1008-3359(2020)12-0039-03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花非花是一首追忆和一个美丽女子邂逅欢会情景的经典爱情诗。1933年,我国著名作曲家黄自给该诗谱曲,使花非花成为一首广为传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本文将从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节拍节奏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一、节奏节拍与旋律、力度节拍节奏是旋律前进运动的动力源。首先,花非花这首艺术歌曲为中国民族调式中典型的五声调式,速度Andante(行版),全曲加上引子共有十个小节,节奏简单,为4/4拍子(强、弱、次强、弱),节拍的强弱交替周期性长,使人感觉到歌曲旋律运行线条起伏不大,基本构成一字一音的词曲结构。其次,开头两句(34小节)“花非花,雾非雾”中,旋律的的走向是“Sol-La-Mi”,这样的旋律起伏不大,整体婉转流畅,表现雾中看花的朦胧,如爱情般难以拿捏在手。由此可见,旋律若上行大多用了二度,而下行用三度音程级进行,这样的五度协和音虽密度不大,但情绪平稳,善于塑造作品意境,极富艺术感染力。然后,在(56小节)“夜半来,天明去”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运用了模进的手法发展音乐,用二三度音程级进行,从“Sol”和“Mi”为基础在最后落到尾音“Re”上,整体来看该部分旋律无加花,构成了五声调式特有的“三音组”旋律,这样呈现,让人在质朴的旋律中,给出更大的音乐想象空间,仿佛初次尝到爱情的酣甜,随着旋律下行,又略显离去的失落。最后,在(710小节)“来如春梦不多时”中继续继承前半段鱼咬尾的音乐手法以上一句尾音“Re”作为开头音,其中运用了我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鱼咬尾”,通过这样的技法,增加旋律和旋律间的连接性,不会出现对旋律的陌生感,宛如竹节般层层堆叠,又展现曲子淡雅之情。随后第八小节使用“Sol”到“Re”的向上的五度音将歌曲的情绪推到高潮,该部分用八分节奏型呈现,较为短促,给人春梦美好,但转眼消散的感觉,并在结尾处延长主音使乐曲终止更有弹性,旋律更婉转抒情。歌曲呈现出规律性的节拍,歌曲在最后节奏节拍上的处理也非常耐人寻味:最后的结尾部分将原来的4/4拍改为了2/4,强弱规律由原来的强-弱-次强-弱,直接变为了强-弱,在节拍上通过这种变化增强了最后一個乐句内在的联系感,造成一种意境虽长,但情未断的感觉;这个乐句的最后三个音的处理方式上,黄自先生用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方式,将两个自由延长安排在倒数第三个音与最后一个音上,节拍上不对称的感觉也营造出了一幅微风拂面,给人以无限回想又霎时消散,转瞬即逝的朦胧感觉。前文中曾提及作曲家多次以音级、节奏节拍、旋律等营造出一幅“黎明即起薄雾消散”朦胧的景象,而除以上因素以外,力度的运用也是别具一格的。歌曲的起句,作曲家使用了“弱”的力度,从中音区开始,以轻柔的方式缓缓拉出一幅“花非花”的迷人景象;承句“夜半来,天明去”这一处,以渐强和渐弱力度的混合使用,造成一种情绪倾诉上面的起伏感,给人一种欲与倾诉却转瞬即逝的感觉;而在尾句中渐弱和渐慢的混合使用,则造成了歌曲意境上迷离又连续的情感,作曲家在这句中综合前几句的整体情绪,在歌曲的情感通过前几句的铺垫即将要有宣泄感觉时,却又在尾句将情感通过逐渐下行的旋律与减弱的力度,把“白天与黑夜的交织令人无限遐想”“春梦朝云不多时”这种难以名素的复杂情感收束在延长的尾音中,让人浮想联翩,情不自禁。二、调式调性调性对乐曲的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有重要作用,因而调的不同,则音阶结构、五声骨干、旋律线和音响均不同。调性的体现在于乐曲旋律的“中心音”(基音宫)。基音音高在什么“音”上,就称什么调。如基音(宫)在G上,称为G调;基音(宫)在C上,成为C调。花非花这首艺术歌曲全曲无转调,是一首C宫徵五声调式。“这种五声调式在很早之前就已产生,它的产生原理是由基音(宫)的属音(徵)以“三分损一”法向上五度生“商re”。再由“商”以“三分损一”法向下四度生“羽la”。或由“角mi”向下五度生“羽la”成为“宫、商、角、徵、羽”五声”。歌曲的开头起于明亮的徵音,把人代入朦胧浪漫的意境中,随后歌曲旋律中又频繁出现“商、羽”两个轴心音“宫、徵”的邻音,这样的运用突出了“宫、徵”两音对调性的稳定作用,并且在“宫、徵”之后接以邻音,可以促进轴心音的动力。而在歌曲中进一步能体现出作曲家对与色彩音偏爱的则是“羽”音的反复使用,本首歌曲虽属于宫徵调式,但歌曲旋律中出现最多的音级却是“羽”音,在五声音级体系中,一般认为羽音属于小音级,更多偏向于旋律色彩的表达,这样的旋律处理方式其实暗合了歌曲以大调的基础却能营造出较为委婉暗淡的旋律色彩的原因,通过这种调式的功能音与色彩音的结合使用,既能有歌曲中所塑造“天明”的音乐形象,又能在黎明即起薄雾消散这种情绪中塑造朦胧形象,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花非花歌曲的结束部分尾音回到宫音C上,调式式调性清晰明了,歌曲完满结束。五声体系的音乐旋律本身还具“统一、协和”(协和音sol、do、me)和“矛盾、对比”(邻音re、la)的辩证法则,具备了“统一于矛盾”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因此“音乐的五声体系”不仅出现得早,流传广时间长,而且具有世界性。三、和声功能属性及伴奏在C宫徵五声调式花非花中,伴奏和声织体简单,大多为三和弦的柱式和弦,和弦多重复,第一句出现的和弦有, “宫大三和弦”的特点是明朗端庄的,而“羽小三和弦”更为柔和,在宫大调伴奏中宫和弦后面接羽和弦的使用显得和声织体清晰明亮旋律缓慢递进给人带入了花不是花雾不是雾的朦胧的意境中。歌曲的开头我们看到花非花旋律起于明亮的徵音,由于“徵调式和弦”比较特殊,兼有大小三和弦的特征,在徵调式中调式不明显、不稳定,因此给人带来曲意未尽余音绕梁的效果,让人忍不住跟着旋律前往下一个故事。第二句“夜半来天明去”采用了模进的手法与第一句使用的和弦基本相同都是使用了明亮的宫大三和弦与羽小三和弦,和声的I-VI级的交替进行以及结尾处的最后一音徵调式中和弦勾勒出了旋律缠绵不断,犹如白天与黑夜的交织令人无限遐想到第三句的第七小节“来如春梦不多时”旋律有所转变,在宫大调系统中开始使用了VII-I-VI-I和弦,将歌曲的旋律推向高潮与前两句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和弦搭配使音乐形象丰富多彩把人带入了歌曲本身所描绘的女子邂逅欢会的情景之中,带有浪漫的色彩。最后一句的“去似朝云无觅处”和弦从I-V-I,并在歌曲的结束落回主音C宫上歌曲完满结束。C宫大三和弦的出现不仅明确了调性,与徵和弦的连接更是具有终止性特征,表达出歌词所蕴含的像离去的朝云一样无法再寻觅,给故事落下了遗憾美的结局。花非花以钢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伴奏,与歌曲紧密结合。主旋律主要集中在左手,采用“分解和弦”,以五声调式中的徵音为主,旋律呈波浪型走向。右手主要是明亮的大三“柱式和弦”,旋律来源于歌曲及左手主旋律的加花变奏,基本与歌曲同时开始演奏,伴奏音型为连续不断的八分音符,这样的伴奏突出了主旋律弱化了和声进行效果,还使歌曲与伴奏形成了支声复调的关系,营造出歌曲中所表达的少女欢会时朦胧浪漫的意境,同时描绘出了女子步入恋爱时的心理活动。并且左右手以八度平行进行的手法与节奏旋律基本一致,而且把夹杂在八度音程之内的协和音程叠置在一起同时演奏,丰富了旋律,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突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条美,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四、曲式结构全曲的主题是一首乐曲的根本,也是全曲的缩影。都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有完整的乐思,鲜明的形象。花非花这首艺术歌曲是一首黄自改编白居易的古诗文的乐曲,由“起承转合”(a、b、c、d)四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也可以说是“一部曲式”。各句长度相同,歌词间前后呼应,五声音阶构成的歌曲曲调的各个乐句,分别以不同的调式音结束。全曲的开头由两个小节的引子(12小节)营造出朦胧的氛围,将歌曲缓缓带入主题旋律。乐段第一句为a部分(34小节)歌词的前两个小节,起于明亮的G徵音,二三度音程的递进使旋律流畅舒缓,给人轻柔飘忽的感觉,最后止于羽音。乐段第二句为b部分(56)重复前一句的主题材料,运用了模进的创作手法,第五小节以第三小节为模型,向上四度进行模进,从G徵缓缓下行,落于E角,但在结束时止于重属D商作伴终止加延伸使歌曲主旋律带有绵绵不断,乐声绕耳的效果;第三句为b部分(78小节)是上一句的延续,接着上一句的尾音继续进行,也称“鱼咬尾”,都是系上下句主题的重复变化, 这样运用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鱼咬尾的音乐手法,加强了旋律的抑扬起伏。并且以向上级进和跳进的方式推进音乐, 在“不多时”出现了向上五度大跳,使全曲达到高潮,这里也刚好是主题的金黄点,然后音调逐步又下降止于A羽再进入结尾句回到如梦似梦的意境中。在尾句第四句d部分(910小節)的“云”字处使用了向下七度大跳,最终旋律止于平淡坚定的C宫音,五度协和音程的频繁出现,旋律优美动听呈现了一种似梦幻逐渐消失的态势,最后的延伸终止使乐曲更加婉转抒情,增加了歌曲的神秘感,与诗歌内容吻合。注释:陆仲任: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 -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