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题目: 基于TAM模型的手机用户对外卖类APP满意度实证研究课题方案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发展以及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一大批如饿了么、美 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外卖类手机APP应运而生并取得大量的用户群。本文分析了 外卖类APP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用户接受的相关理论和研究。 基于TAM模型,结合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融入感知有用性、满意度、持续使用 意愿等变量,并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外卖类手机APP的特点,引入了感知 费用水平、服务质量、界面质量等变量,共同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提出相关 假设,构建外卖类手机APP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框架。之后界定变量,设计问卷, 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数据分析,从而验证本研究设计的几个研究假设,并通过最终 数据分析结果对外卖类APP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APP满意度使用意愿1. 研究背景及意义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是专门为智能手机的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写的软件,比常见 的应用软件如:通讯聊天类软件、音乐类软件、影音类软件、网络社区类软件、旅 游地图类软件、游戏类软件、系统工具类软件等。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移 动APP的月度有效浏览时长份额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渗透率较去年同期增长 22. 1个百分点。其中,PC网页有效浏览吋长同比降低1. 5%,而移动APP有效浏览 时长同比增长181.7%,移动端的增长尤为明显。自2013年8月起,中国网民上网 浏览时长中,移动端占比已超四成,移动端已成为网民接入五联网必不可少的渠 道。据Flurry公司的调查,手机用户每天平均激活的应用数越& 5万个,占所有移 动应用激活量的1/3,由于I0S和Android两大系统推动,APP在短短3年内既达到 如此令人震惊的水平。人们投入到移动APP的时间已经超过其对常规软件的时间, 这说明在手机等移动终端正在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的同时,APP迅 猛发展并逐步代替Web的IT主导地位,这也意味着颠覆性创新和新技术范式的出 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智能手机功能完善和数量剧增,各大移动平台加大对用户体 验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第三方开发者的情况下,用户投入APP与Web的时间分配 比例将继续增大。目前智能手机的APP发展趋势是移动、沟通和服务。根据国家移动网络研究 中心发布关于移动互联智能终端设备的调查:截至2013年11月31 R,我国智能手 机的总数约为三亿五千万部;而我国平板电脑总数约为一亿四千万部。在这五亿 余部的智能设备中,使用Android系统的设备占据了 67%,使用I0S系统的设备占 据了 23%0这五亿的移动终端用户为我国APP市场的迅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据 国家移动网络研究中心发布的移动APP应用研究数据可发现,社交通讯(如微信) 类APP的使用频率最高,排在之后的是系统软件(浏览器、安全软件等)和阅读资 讯APP应用的使用频率相近,占据了 APP应用总体使用频率的57. 6%和57. 1%;游 戏娱乐作为被APP开发者最为看好其市场空间的APP应用其使用频率稍微靠后, 约占APP应用总体使用频率的54%o而本文要研究的外卖类APP则是近两年手机应用市场的新宠儿,饿了么、美 团外卖、百度外卖、淘宝外卖等一系列外卖类APP纷纷上线并完全颠覆了以往的 外卖方式,如今只要指尖轻轻一点便可以等待外卖的到来,品尝后还可以实现评 价、实物拍照上传等功能。而对于不同种类的APP,用户也有不同的反应与评价, 通过本次对相关APP满意度的研究,可以对未来外卖类APP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改进建议。2. 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基于TAM模型的实证研究法,具体有以下三个步骤。2. 1构建模型本文的模型基于TAM模型,结合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融入了感知有用性、 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等变量,并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外卖类手机APP的 特点,引入了感知费用水平、服务质量、界面质量等变量。2.2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是本研究的关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有效真实数据,为研究的 论点提供依据。本研究进行两次问卷发放调查,首先进行小样本测试,主要进行修 改测量项,确保量表的设计能够符合检验要求,增加问卷题项问题的准确性。在此 基础上,开始大规模问卷正式发放,筛选有效问卷,分析数据,进行实证研究。2. 3数据分析在问卷有效回收基础上,数据蹄选,提取有效数据,然后通过SPSS软件和 amos统计软件,借用相关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信度检验、效度检验、 相关性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影响关 系的强弱。3. 文献综述3.1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接受模型(TAM)是由Davis于1986年最先提出。该模型以TRA理论为基 础,针对感知和情感因素研究其对信息技术的个人接受的影响。TAM模型的建立是 为了探索影响信息技术采纳与否的关键因素。TAM模型的理论价值在于分析影响 用户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及其对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TAM模型对信 息技术的个人采纳与接受行为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与预测。在TAM模型中,感知有用 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主要变量印象个体是否接受某技术,同时感知易用性对感知 有用性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这就意味着当使用者新的信息技术操作简便, 则该技术会被感知为更有用。Davis提出TAM模型后,后续有大量的跟进研究,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在原模型 的框架上添加新变量,从而使不断完善的TAM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强。戴维斯(1989) 对他之前提出的TAM模型进行验证调整,剔除掉原模型中的使用态度变量,而同过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来分析用户的行为意愿。因为通过实证数据可以证明, 使用态度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行为并不充分,只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感知有用性 对使用态度影响不是很显著,但却显著影响行为意愿;并且出于简化模型便于后续 研究的考虑,戴维斯及他的助手进一步完善了已经较为成熟TAM模型,使其的预测 水平更准确2】,后续实证研究表明,剔除使用态度这一变量使得模型更加完善。另 外,实证结果证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揚用性在对用户使用意愿的作用过程中起关 键作用,感知有用性的决定性实际上比感知易用性更强一些,在用户对新信息技术 使用决策过程中的纵向研究中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的影 响会逐渐变小。理性行为理论将信念加和再乘以相应的权重得到一个单一变量, 而不是将其分离,相应地,TAM将行为信念界定为有用性和易用性两个独立变量,这 就有利后续研究识别两个信念各自的影响的程度,并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变量来衡 量两个变量的作用机制,从而增加解释力度。另外需要解释的是,技术接受模型中 没有采用主管性这一因素,这是由于TAM实证研究是面向调查的样本有关,其样本 多来源于学生群体,而当研究对象受到来自组织的压力时则应考虑加入主观规范 这一变量5】。3. 2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DeLOne和Mclean (2003)构建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被称为DM模型,在DM模 型中影响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回。在后续的 研究中,Lee和Chung (2009)针对移动银行构建了一个信任和满意的前因模型, 研究了系统质量、信息质量和界面设计质量对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的影响,实 证结果表明系统质量和信息质量对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的影响显著,而界面设 计质量对消费者信任和满意的影响不显著。胡莹(2003)将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中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等变量引入到ECM-IT模型中,证明了信息质 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等因素对移动微博用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冈。而在手机 APP研究领域,目前还没有学者将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应用在APP用户满意度的 研究中,本文将DM模型应用于手机外卖APP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 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3. 3当前对移动APP的文献研究wang&wang (2010)把修正后的VAM模型借用到对移动预订宾馆系统软件的科 研课题中,最后将感知收益划分为三维度: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另外 还识别了三个感知付出的部分,分别为:技术努力、感知费用和感知风险。结果证 实感知价值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移动预订系统的使用意愿,而感知收益的三个维度 以及感知费用对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有明显的影响。其模型对感知价值的解释方差 约为45%,还需融入感知娱乐性等因素以提高对感知价值的解释能力9】。韩国学者Hee-Woong Kim等人(2011)对智能手机APP购买的决定性因素进行 探索性研究,他们将APP划分为产品型、娱乐型、信息型和网络型,通过访谈的方 式调查了大量APP购买者,将用户购买决定因素根据调查结果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为:口碑、有用性、用户评分、费用、试用表现、娱乐性、揚用性这七大因素【。Hammad Khalid通过对APP Store上的20个APP的相关评论进行了定量研究, 将I0S用户对APP的抱怨统计分类为12大类:功能错误、配置要求、APP冲突、 网络问题、内部设计、配置变动、隐藏费用、兼容性、隐私伦理、响应时间、无 趣的内容、资源占有高。其中功能性错误、配置要求和APP冲突这三类用户抱怨 最为严重,为I0S的APP开发者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标准。国内学者周涛(2009)对于用户感知价值和用户信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围绕 感知利得和感知费用来开展的,研究结论显示,感知费用和安全风险对用户感知价 值的产生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学者周毅(2010)做了一项实证性研究,选定的研究对象为移动公司下辖的三 个品牌的用户,结果表明:对有用性和娱乐性的感知正向影响着用户的感知价值, 且影响程度较高。而进一步来看,感知价值有对用户的购买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 响作用。朱阁等(2011)采用改进的VAM模型对手机移动支付系统的使用者接受进行实 证研究。根据其研究结论,可发现作为正向价值的功能价值和移动支付的社会价值 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意愿,同时,感知费用对用户态度也 有一定程度的刺激。4. 目录1研究背景及意义2. 研究方法2. 1构建模型2. 2问卷设计2. 3数据分析3. 文献综述3. 1技术接受模型3.2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3.3当前对APP的文献研究4. 外卖类手机用户APP满意度研究模型的设计4. 1研究理论模型构建4.2研究假设的提出4. 3研究量表设计5. 外卖类手机用户APP满意度研究模型的实证检验5. 1问卷设计5. 2小规模样本前测5. 3问卷正式发放5. 4样本描述性统计5. 5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5. 6结构方程模型验证5. 7假设检验5. 8结果说明6. 结论7.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Ajzen,Fishbein.Understanding Attitude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M .Englewood ClifES,NewJersey: Prentiee Hall, 1980.2 Davis F D, Bagozzi R P,Warshaw P R.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89, 35(8): 982-1003.3 Adams D A,Nelson R R,Todd P A. Perceived usefulness,ease of use,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