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王莽改制下的“五均”政策摘要:西汉末年经济体制崩溃,王莽政权上台之后针对社会存在的土地兼并严重、市场 经济混乱、国家财政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史称“王莽改制”。“王莽改制” 的措施包括本文侧重谈论王莽时期提出的“五均”政策,通过分析该政策的职能,发现其中 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王莽 “五均”政策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颁布了五均诏令:“夫周礼有赊贷,乐语有五均,传记各 有斡焉。今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所以齐众庶,抑并兼也。”王莽决心仿照古制,在首都长安和全 国五大城市推行“五均”政策,以达到统一百姓,抑制兼并稳定政权的目的。于是,一场工商改革拉开了序幕。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在首都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共六大城市设置五均 官,原长安东市市令1、西市市令以及洛阳等五城的市长,均更名为“五均司市师”。并且改变这六大城 市的名称,“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其下再设置交易丞五人和钱 府丞一人交易丞的职能是平衡物价,掌管贸易;钱府丞的职能是征税及发放赊贷,掌管货币。那么,五均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的呢?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五均司主要有以下几个职能:首先,“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交易丞要以本市场四 季中间一个月(二、五、八、十一月)的商品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商品上中下三种质量,制定出上中下 三种价格,称为“市平”,作为指导和干预市场交易的标准价。但同时,各地的市场物价“毋拘它所”, 允许有差别。在实施过程中,五均官要根据市场的供需来调控物价。“众民卖买五谷布帛丝绵之物,周于 民用而不讎(售)者,均官有以考检厥实,用其本贾取之,毋令折钱。”如果五谷布帛丝绵等生活必需品“万物卬贵,过平一钱,供大于求而出现滞销,由各市均官按其本价予以收购,不要让出售者亏本。另外, 则以平贾卖于民。其贾氐贱减平者,听民自相与市,以防贵庾者。”即当市场物价超过“市平”价格时, 由均官按照“市平”价格出售所掌握的货物,促使市场物价回落;当市场物价低于“市平”价格时,则不 予干预,以防止囤积居奇行为。1西汉时期,长安设有九市,其中最大的是东市和西市。汉代县级长官,万户以上大县称令,万户以下称长。大城市的市官, F称长,长安则称令。主管市的官吏,长安东西市为市令,其他城市为市长,属员有丞、市吏、市掾、市啬夫等。另外,政府向民间发放赊贷2。政府的赊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民众因 为祭祀、丧葬缺少费用时,可向五均司市师所属之钱府借贷,不付利息,但“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毋过三 月”。也就是说,用于祭祀的借贷必须在十日内归还,用于丧葬的借贷必须在三个月内归还。第二种情况 是“民或乏绝,欲贷以治产业者”。这种情况和我们今天有点类似。如果人们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缺乏 资金的,可以向银行借贷。王莽时期由政府统一发放赊贷的做法,能起到鼓励工商业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的作用。并且“除其费,计所得受息,毋过岁什一”对工商业者是按其经营所得的利润收取利息,一年利 息的收取不得超过其利润总额的十分之一。但是,如果赊贷过期不还,便要罚作刑徒3。最后,政府加强对货币来源的控制。当时是,龟贝这些早已退出货币市场的原始货币也重新使用,“工商能采金银铜连锡登龟取贝者,皆自占司市钱府,顺时气而取之。”开釆金银铜及采捕龟贝的工商业 者,要把产品及所得向司市钱府丞如实申报,由司市钱府以时收购,实行国家购买。因为这些物品都是可 用来制作货币的原料,所以不许在市场上自由销售,而由政府严格管制。政府通过这一措施,控制民间私 自用金银铜及龟贝来制造钱币。从理论上看,“五均”这个措施无可非议。首先,它确立了一个物价机构。在全国重要的6大城市设 立五均官,中央直接参与对民间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了中央对民间经济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 权。其次,确立了对市场的管理制度。中央通过对制定市场价格标准,调控市场价格,向民间赊贷等的方 式,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鼓励民间投资,控制货币来源,从而能稳定工 商业市场,巩固中央在市场中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五均”却没有起到预料中的作用,反而造成了 “多张空簿,府臧不实,百姓 俞(愈)病” 4的局面。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被逼而反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五均”政策不得 不被废止,从而正式宣告这一政策的失败。仔细回顾这一政策,我们可以发现这项政策的失败是有其根源 的。一是“五均”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性。首先“五均”制度的价格标准是怎么样确定的,虽然王莽对价 格的规定是“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但是在市场中,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天的供求都是不 同的,那么这个价格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王莽的这项规定无疑就是否定了商品价值规律的基本形式, 否认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在政府调控物价的过程中和赊贷过程中,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2所谓赊贷,仍依据周礼泉府之职:凡赊者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人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 就是由国家从事赊贷活动,以制止高利贷者的过度盘剥,使国家和人民各得其利。3秦汉时被判处剥夺一定时期自由的徒刑罪犯。徒本是指服徭役的平民由于长期被囚拘的犯人也要服役故当时人以刑徒 或罪徒.徒隶来称呼他们。徒刑在秦汉时是较死刑为轻的一种重罚。秦律根据犯人罪行的轻重将刑徒分为辣 副、城旦舂、完城旦、鬼薪、白粲、隶 臣、司寇几等。4引自汉书食货志政能力对市场进行调控;政府是否要对民众赊贷设置“门坎”以及如何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不法商人投机取巧的问题等等。再次,在政府控制货币来源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如何保证工商业者会如实申报和政府如何收购才会平衡工商业者和政府的利益。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五均”制度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这就必然使得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闭目塞听,看不到制度的缺陷性,从而不能及时改正,造成恶性循环。二是用人不当。由于“五均”制度本身是要靠五均官才能实施起来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人事任用 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在这个过 程中,价格的标准是人为定的,那么如何用人,用什么人,就直接影响了这个“五均”政策的推行效果。 然而,王莽派去各地的五均官,多是一些大商贾。汉书食货志载:“羲和置命士督五均六斡,郡有 数人,皆用富贾。洛阳薛子仲、张长叔、临淄姓伟等,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 府臧不实,百姓俞(愈)病。”许多原先的工商业主被任命为五均官,与地方郡县官吏狼狈为奸,“多张 空簿,府臧不实”,进行财务造假,中饱私囊。结果,“百姓俞病”,愈加民不聊生。由于在人事任命上 没有任用合适的官员,导致了 “五均”不能很好地被落实,反而成为商贾和官员谋取利益的工具,严重损 害了民众的利益,降低了王莽政权的威信。三是不稳定的货币政策。要使经济平稳地在市场中运行,稳定的货币政策是前提。美国学者曼昆在经济学原理提及到的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5可知当中央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会导致高通货膨胀率。纵观王莽的“新”朝,弃旧易新,制造了各种不同质地、不同形制、不同比值的货币,如契刀、错刀、宝货(金银龟贝钱布)等6。货币多变,货币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币值贬位,这就导致了 物价动荡不已。当时市场的物价情况是“米价高达二千.五千或万钱一石,甚至黄金一斤只能易豆五升。当时物价的上涨并非超过市平的一钱,而是陡然猛涨到市平的几倍,几十倍或上百倍。” 7物价的动荡,这就使得五均制度更加难以在市场推行o四是频繁的自然灾害。不可否认的是,王莽当政期间,国家多次出现了水灾、地震、蝗灾、雹灾等自 然灾害。列表如下:黄帝纪年公元灾情记录数据源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真定、常山大雪雹汉书王莽传5即M-V= PY5表明:货币流通速度V直是比较稳定的,而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丫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和可以得到的 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也就是说,货币数量M的变动是反应在物价水平变动 上的。6引自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7引自中国全史经济卷始建国3年公元11年濒河郡蝗山。河决魏郡, 泛清河以东数郡汉书王莽传天风元年公元14年四月,陨霜,杀草木,海 滨尤甚。七月,大风拔 树。雨雹,杀牛羊。缘边 大饥,人相食。汉书王莽传天风二年公元15年邯郸以北大雪雾,水出, 深者数丈,流杀数千人汉书王莽传天风三年公元16年二月,地震,大雨雪汉书王莽传天风六年公元19年是月,关东饥旱数年汉书王莽传地皇元年公元20年大雨六十余日汉书王莽传地皇二年公元21年秋,陨霜杀菽,关东大 饥,蝗汉书王莽传地皐=年公元22年关东人相食。夏,蝗从东 方来汉书王莽传地皇四年公元23年是日,大风发屋折木汉书王莽传王莽在位14年,国家就出现了有历史记载的10次自然灾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定会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灾难。虽然这些灾难都是局部的,但是像关东、邯郸这些全国重要的地区也深受其害,这必定会对当时的市场造成消极影响,市场上难免会出现物价上涨,商人趁机牟利,民众基本粮食需要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再者,政府势必要向灾区拨款救灾,这样一来,国家对灾区财政支出比重增大,对“五均”政策的支出就会有所减少。另外,频繁的对外战争以及王莽改制的其它政策也是导致五均政策不能实行的原因。王莽时期“五均”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期望中的目标,反而因为各种原因伤害了民众的利益,进而 伤害到了王莽政权的利益。因而对于国家来说,国家要加快价格制度改革的步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才能稳固自己的政权,使国家长治久安。参考文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10页班 固: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班 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第986页班 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第987页班 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第988页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263页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270页曼 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五版第170页史仲文等主编:中国全史经济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