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中国奉天(今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大城。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历任旅、师、军长,军团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绥靖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等职。1936年张学良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基础。此后遭无限期软禁。后移居台北、美国。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第一页,共28页。东北讲武堂毕业1919年就读于东北讲武堂,在学堂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两人成为忘年之交。1920年后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初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负责保卫张作霖的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的维安。他将郭松龄一同带至奉军服务。起初,张作霖并不支持张学良就读讲武堂,因为军人的危险性太高,张学良说:“父亲最反对我当兵,他要我学别的什么东西,留不留洋也好。他说军人是赌脑袋的,几个活着回家?我坚持,他也顺了我,说,你这么倔,要便要罢,记得把脑袋悬在裤腰带上,随时准备送给人家。” 第二页,共28页。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张作霖、段祺瑞和孙中山联盟对抗直系曹锟,吴佩孚。张作霖自任总司令,杨宇霆任参谋长,4月,奉军12万人入山海关,下达奉军的总攻击令,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方面吴佩孚为总司令指挥七个师、五个旅约十万人,进驻涿州。5月4日,直军占长辛店、永清、静海。最后直系获胜,张作霖退出山海关。 直军在进攻山海关过程中,遭到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的顽强抵抗,进攻被阻止,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唯一取胜的部队。 后经外国传教士调停,5月5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双方在秦皇岛英舰签定和约停战。第三页,共28页。整军精武张作霖汲取第一张作霖汲取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的教次直奉战争失败的教训,任命训,任命张学良张学良为东为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处长三省陆军整理处处长。负责整个东北军的。负责整个东北军的调整与军纪,准备发调整与军纪,准备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动第二次直奉战争,史称史称“ “整军精武整军精武” ”。 第四页,共28页。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吴佩孚成为张作霖手下,直系从此走入历史。奉系由此一战顺利夺取了中央政权,张作霖由此一战成为了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奉系的军事实力也在此时达到顶点。战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戍卫总司令。第五页,共28页。郭松龄反老帅1925年11月,张学良恩师,其东北讲武堂的教官郭松龄反奉,郭松龄素称东北军第一猛将,率领7万人直取奉天,张作霖猝不及防,准备撤守。据奉军军团长长王铁汉说法,此时张学良率军与郭松龄对峙在巨流河,郭松龄手下官兵看见河对岸是张学良,纷纷弃走投奔,郭松龄顿成孤家寡人。郭松龄又遭到日军空袭,仅以身免,只得化装逃跑。后被逮捕,张作霖下令将其枪毙,暴尸三日。张学良痛哭失声,几至昏厥。 第六页,共28页。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因战事节节失利无法抵抗北伐而来的国民革命军,故宣布退守关外,乘火车回返奉天,途经皇姑屯车站时被日军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为保时局稳定,张家对外密不发丧,谎称张作霖只是受了轻伤令日本以为刺杀失败。当时正在邯郸与晋军作战(或说当时在天津)的张学良得知关东军已开始秘密调动,打算浑水摸鱼,趁乱占领沈阳。为防不测,他化装成一个伙夫,跟随部队秘密赶回了当时称为“奉天”的沈阳。回到沈阳后,张学良强忍悲痛,模仿父亲的笔迹签发命令。等到把一切相关事宜都安排好了,6月21日张学良才对外宣布了其父的死讯。从此以后,为了怀念死去的父亲,铭记杀父之仇,张作霖的忌日便成了张学良将军的“生日”。第七页,共28页。皇姑屯事件现场照片第八页,共28页。张氏父子第九页,共28页。东北易帜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深怀日本关东军杀父之仇,一方面奉承父亲遗志,坚守中国领土,尽力摆脱日本的政治军事影响;另一方面贯彻自己一贯反对内战,支持三民主义的政治理想,宣布东北地区“易帜”到中国政权这边来,除去北洋政府五色旗,升上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红旗,史称“东北易帜”。此举标志着北伐战争的正式胜利结束,北伐军领袖蒋中正完成了中华民国形式上的统一。第十页,共28页。东北易帜时东北政要合影第十一页,共28页。处决杨、常奉系将领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欲合谋夺取军政大权。大元帅张作霖被刺杀后,杨宇霆以老臣自居,时常对少主张学良不假辞色,动辄讥讽,诸将深以为不敬。杨宇霆还逼迫张学良必须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主其事。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被张学良诱杀处决,而后张学良送杨、常两家各一万银元的奠仪,作为抚恤金。第十二页,共28页。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在蒋介石的强力支持下,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革命外交”政策,意图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各项权益,“强硬对抗苏俄”。提出要取消苏俄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而在战前,蒋介石于1929年7月10日强调:“以苏联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也不必担心中苏开战。纵使万一中苏开战,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万,拨几百万元军费不成问题”。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一切回到原点。由于中原大战随即发生,蒋中正为了稳住内政,也不得不默许张学良的对苏妥协,以换取其对蒋中原大战的支持。第十三页,共28页。张学良因此获得中华民国政府颁发第一座青天白日勋章,此勋章的颁授对象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有功军职人员,表扬他保持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贡献。这次挫败使得日本看到诸多东北军的弱点,东北军的战斗力深深地暴露到了日军面前,对于日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处理的方式有所影响,。第十四页,共28页。中原大战北伐结束以后,蒋中正意图独霸,削弱国民党其他军人兵力。1930年5月,因此引发了中原大战,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决意联军,合取蒋介石,双方经过激烈战斗,死伤惨重,处于胶着状态;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巧电,宣布反对内战,支持蒋介石,希望各方立刻停战。张学良的建议被联军拒绝后,张学良于两日后率东北军数万人入山海关,联军溃败。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张学良收编接管西北军,并入主燕京,进军华北,势力大增,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获胜,对各地军阀的控制能力大增,而张学良奉系对中国的影响力也广受人知。第十五页,共28页。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n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n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东北全境。n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第十六页,共28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开进沈阳城第十七页,共28页。丢失热河1933年2月至3月。由于伪满洲国成立时,日本表达过热河为满洲一部份。积极侵略热河。热河战役首先于1933年1月爆发的是位于榆关战斗。张学良以保存实力为由,退居山海关之内,积极谋求抵抗。日本军队驻守长城外,占领热河直取北平态势相当明显。因为中国国内舆论普遍不愿意承认满洲国,国民政府中央力促张学良抵抗,并协助调动八个军组编为八个集团军,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括张学良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2月21日,热河战役爆发。未料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五十五军军长,张学良旗下东北军系)放弃职守,再次发生不战而退的情形。再加上装备不良,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结束。热河最后遭日军占领。第十八页,共28页。东北军之不抵抗根源,一方面是由于东北军与日军的军事实力悬殊,况且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东北军的主力刚刚结束中原大战,停留在关内,后来又有部队调入关内剿灭石友三叛变,关外处于军事空虚状态。东北军内部也有很强大的降日派,在抗日的问题上会选择倒戈。东北军不抵抗的另外原因,就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第十九页,共28页。西安事变1934年初,在热河抗战失败后去欧洲考察的张学良的回国;在接受了法西斯文化熏陶的张学良决定“剿共”。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军侵华日亟,中国分离主义更是猖獗,中共中央奉苏联指示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反蒋反日等口号,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1935年4月,蒋为削弱张学良军力,命令张学良在陕西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使得张学良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1936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银元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第二十页,共28页。1212月月4 4日,蒋中正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日,蒋中正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17路军总路军总指挥指挥杨虎城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中正令张学良、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中正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1212月月9 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 “一二九一二九” ”运动一周年。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游行。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运动一周年。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游行。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 “中国人不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 ”等口号。张学良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9361936年年1212月月12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中正,共同逼蒋联共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中正,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日,造成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蒋中正最终获得释放,建立了中国抗日战争形式上的西安事变蒋中正最终获得释放,建立了中国抗日战争形式上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发生时,张学良年西安事变发生时,张学良年3636岁。后张氏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岁。后张氏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及:及: 我的事情就只到我的事情就只到3636岁,以后就没有了。岁,以后就没有了。 回首一生,张学良自回首一生,张学良自问做了最错的事,就是在西安事变中,姑息了共产党。往后数十问做了最错的事,就是在西安事变中,姑息了共产党。往后数十年,隔岸目睹中华民族尽历空前的苦难,张氏最是羞悔。年,隔岸目睹中华民族尽历空前的苦难,张氏最是羞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