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人与时代的撞击摘要本文着重阐述陈染小说的创作风格一一“私语化写作”风格 形成的原因:1、作者早年的生活经历影响到她个性的形成。2、作者的思 想受到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3、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人们对 于文学创作的心理预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传统模式,或者说是已经厌倦了 传统模式,因而期待有一种崭新面貌的出现,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 形式上,有新鲜感的作品才会被关注。关键词私语化写作;女权主义陈染,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坛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作家,文学批评 界许多新的提法都与她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尤其是在1996年她发表了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之后,“个人化写作”、“私小说”这些标签就被牢 牢地粘贴在陈染的作品上。陈染小说的这种私语化风格可以说是九十年代 女性作家所特有的一种创作风格。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纯粹属于个人的因素,也有外在社会大环境、文学界思想界兴起的新思 潮的影响。一、作者早年的生活经历的影响陈染早年的生活经历影响到她个性的形成,而她的冷僻孤傲的个性乂 直接映射到她的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明确的个人化倾向,专注于个人的 精神体验,并且把这种个人化的体验通过喃喃私语的方式表述出来。陈染 在她的一篇散文作品没结局里讲述了她早年的生活经历。陈染整个 的童年时代,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为着各自的爱好独立追求、紧张忙碌 的家庭里”,又由于她对咅乐的迷恋使她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嬉戏, 脱离了群体牛活,种种原因导致她从童年开始就十分内向,终日沉浸在她 “孤独的自我追求中父母婚姻关系的结束,更使得她“小小心灵里拥 满莫名英妙的强烈自卑”,这也是她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而后她“放弃 了视之为生命的音乐”,努力学习,参加高考,但却以三分之差落榜。这 Z后两年的待业生涯,是陈染学生时代“最为苦痛和迷惘的阶段”,一度 曾经失去牛活的信念。虽然最终她还是考取了大学,并但顺利地走上了文 学创作道路,但这样一种经历对于她来说,还是十分艰难和惨痛的。二、作者的思想受到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陈染的小说创作显然带有女权主义思想的痕迹,她在自己的小说中通 过人物之口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性别意识的淡化应该说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女人。有的男 人总是把我们的性别挡在我们本人的前面,作出一种对女性貌似恭敬不违 的样子,实际上这后面潜藏着把我们女人束Z高阁、一边去凉快、不与Z 一般见识的险恶用心,一种掩埋的格外精心的性别敌视。陈染在接受女权主义思想的同时,还受到西方女权主义文学作品的深 刻影响,所以她除了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自己的女权思想之外,还执着地追 求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学话语以及表述方式。西方女权主义先驱弗吉尼亚? 伍尔夫对陈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陈染在小说中设立的一个重要的场景“封闭的自己的屋子”,就來源于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在 这部作品中说过:“一个女人如果耍想写小说一定耍有钱,还耍有一间自 己的屋子。”这里的“钱”和“一间自己的屋子”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象 征着女人的经济地位和生存状况。如果女人没有钱,没有自己的屋子,就 无法从事创作。而实际上在男权社会中,女人的经济地位和生存水平是远 远无法与男人相比的,她们的处境就是如此可怜。陈染曾经在作品中表达 过这样的愿望:“拥有一间如伍尔夫所说的自己的屋子,用来读书、写 作和完成我每日必须的大脑与心的交谈,也用来消化外边那些弥漫的污浊 与谎言,然后把它们丢进字纸篓中,再扔到外边去;拥有不用很多的金钱, 以供我清淡的衣食薄茶和购买书籍;拥有一些不被别人注意和妨碍的自 由,可以站立在人群之外,眺望人的内心,保持住独自思索的姿势,从事 内在的,外人看不见的自我斗争”她说:“作为一个作家,这愿望, 应该说并不算太高,并不算太奢华,然而我始终难以如愿。”陈染的困惑 是所有女性作家都曾经面对的问题,正如女权主义大师西蒙?波伏娃所说 的那样:“这个世界是一个男人的世界,重要的决定、重要的职责及重要 的行动都靠男人。妇女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边缘,她们只通过自己的私生活, 通过男人们,以一种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方式和这个世界保持接触/陈染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多具有自恋倾向,而她们之所以自恋,就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一个他人去爱恋。但是她们还是在不断逃离 梦想破灭的现时存在,执着找寻理想中可以真正心灵相通的人。就像破 开当中的“黛二”所说的:“回想起来,在我活过的三十年里其实一直 在等待。早年我曾奢望这个致命的人一定是位男子,智慧、英俊而柔美。后來我放弃了性别要求,我以为作为一个女人只能或者必须期待一个男人 这个观念,无非是几千年遗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习惯, 我更愿意把一个人的性别放在他(她)本身的质量后边,我不再在乎男女 性别,也不在乎身处少数,而且并不以为异常这种表述(对于 “女同性恋”的认可)对于传统思维模式来说,明显是一种的挑战。“陈 染拒绝男权统治下的言说方式,在她看来,男权话语系统下的言辞如同 月光一样是一种伪装的光芒,毫无意义J在陈染的叙事中,女性不再是 一个永远的宾格,而重新回归到主格的位置,正如同在陈染的世界中,女 人不再是永远的客体而重新获得了主体的地位一样。”陈染小说的这种言 说方式、叙事风格明显体现出一种女性主义色彩。陈染的小说是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一个突出代表,她的私语化写作风 格与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张扬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陈 染小说的私语化风格实际上也是她的女权主义思想的体现。三、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文学创作的心理预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传统模式,或者说是 已经厌倦了传统模式,因而期待有一种崭新面貌的出现,无论是从思想内 容还是艺术形式上,有新鲜感的作品才是被认同的。陈染的小说以其新鲜的视角,别致的形式,远离主流意识形态气息的 思想内容,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就是情理之中的了。她的小说对于社会 大事件几乎很少涉及,即使有,也只不过是作为一种个人成长的背景出现。“对于陈染,童年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底景,远不及父母间的婚变、破败的 尼姑庵中的夏日,更为巨大、真切的横亘在她的人生Z旅上。相对大时代、 社会舞台,陈染所经历的只是某种小世界,某种心的帷幕之内或曰玻璃屋 中岁月。”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陈染经历了中国许多重大历史政治 事件,但是这些重大社会问题出现在她的作品中是怎样一种面目呢?在她 的小说破开中,曾经写到“尼克松访华”,但这样的震动全世界的大 事,在陈染这里似乎只是童年日常生活的残章回忆。她说:“那一天,我 拿起了身边的人民日报,映在脑子里的却是童年的一幅幅黑白拓片画。”“我与尼克松的关系其实只是我与尼克松时代的关系,当我忽然看见尼克 松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看到的其实也只是我幼年时天真、忧戚、单薄而无 辜的生活,我坐在一栋有着深栗色窗户框和麦白色窗户纸的老式大房子 里,坐在我父亲在那红色年代中绝望、愤怒的冃光里,这冃光堵住了我嘴 角中鲜花烂漫的童音。”在陈染这里,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成为写作中最重 要的书写对象,而整个时代退居于人物的背景之后,成为若有若无的点缀。 这与传统写作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几乎可以看作是对于传统“宏大叙事” 的颠覆。所以说,陈染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属于一种边缘写作,和主流文学 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她自己就这样说:“十余年来,我在中国文学主流Z 外的边缘小道上吃力行走,孤独是自然而然的。”“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 我的成长期抑或成人后的任何阶段,我永远都无能为力的处于少数派的姿 态存在。”这种边缘化的,极端个人化的写作,长期以来本来是被大众忽 视,并且不被文学批评家认可的。可是一旦人们厌倦了主流话语,不再愿 意总是充当多数派,这种写作风格就会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魅力,而对整个 社会构成吸引力。除了内容选题的与众不同Z外,陈染小说的书写方式也别具一格, 具有超前的先锋性质。同许多先锋派小说家一样,陈染的作品显示出形式 创新的自觉性。有学者这样评价她:“陈染作品的氛围,既有卡夫卡式的 荒诞,萨特式的阴冷,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乐观精神。而其作品的叙 事又有某种普罗斯特式的童稚与简约。在文本的表现技巧來看,陈染在中 国传统小说强调情节的基础上,大量采用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意识流, 内心独白,白日梦,时空交错,幻境与现实的融合。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 性与多元化极大的拓展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与深刻性,使人物内心的展示 抵达了潜意识层面,从而丰富了人性的内涵/陈染自己也说我喜欢另 一只耳朵的敲击声这样的小说,写的吋候特别过瘾。整个人物的那种变 化,整个的场景和角度的更换,包括语言,我是拿小说当诗写的,每一个 字都很挑剔,给自己摆在一个高难的动作上面去操作。” “另一只耳朵的 敲击声是陈染至今最为复杂的作品,它为我们的解读提供了相当丰富的 内容,或者说,它包含了迄今为止女性主义文学最先锋的内容。在艺术上 它又浑然不成,并无先入为主的概念化印痕,它显示了陈染作为小说家的 成熟。”陈染对于自己作品独特的艺术性追求是很执着的,她的小说的各 种形式技巧对于传统写作模式来说,也是一种超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 感受。陈染的这种“私语化”写作风格也许相对于传统的主流话语来说,是 显得过于另类,而其作品的内容也确实有局限性,没有涉及到更广阔的生 活面。但是她对于女性命运、对于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却是十分认真而深 刻的。我们没理由因为陈染的作品不合于传统审美习惯就加以轻视,就像 白居易琵琶行里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所形容 的那样,无论是像主流文学那样的“嘈嘈”的“急雨”,还是徘徊在文学 边缘的“切切”的“私语”,都是属于一个整体的,只有“嘈嘈切切错杂 弹”,形成一个“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局血,才可能产生“大珠小珠 落玉盘”的美妙效果。能够容忍各种不同的声音,使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 的自由,这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欣喜。参考文献1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一一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2西蒙?波伏娃妇女与创造力一一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3于展绥从铁凝、陈染到卫慧小说评论200201.4王思炎当代小说张力叙事文学评论2002 02.5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 当代作家评论1996 03.6孟繁华忧郁的荒原:女性漂泊的心路秘史,当代作家评论1996 0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