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因为水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拿一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参考答案:CD2. 两物体质量比为14,速度比为41,则两物体的动能比是A.11 B.14 C. 21 D. 41参考答案:D3. 如图所示,为一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锥摆,关于摆球A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受拉力和重力的作用BA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CA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DA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参考答案:A【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靠合力提供向心力,即摆球受重力和拉力两个力作用【解答】解: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小球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由于它们的合力总是指向圆心并使得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故A正确,BCD错误选:A4. (多选) 2014年3月31日世界最高的摩天轮美国拉斯维加斯“豪客” (HighRoller)摩天轮向游客开放,它连同底座高达167.64 m,特轮直径长达120 m,可俯瞰整个拉斯维加斯。摩天轮转动时,游客坐在轿厢内随轮一起匀速转动,每转一圈需要30 mi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轿厢角速度为rads B.轿厢线速度为m/s C.质量60 kg游客的向心力为600 N D.质量60 kg游客的向心力为()N参考答案:ABD5. 如图所示,两个共点力F1、F2的大小一定,夹角是变化的,在角从0逐渐增大到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逐渐增加到最大B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C从最大逐渐减小到最小D先增大后减小参考答案:C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 仪器,它的工作电压为 V参考答案:7. 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参考答案:148.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2)为了更直接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关系图象表示出来.如果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_.(3)如图是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打点频率50Hz.O点为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F、G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OA=17.65cm、AB=11.81cm、BC=14.79cm、CD=17.80cm、DE=20.81cm、EF=23.80cm、FG=26.79cm,根据以上数据进行处理.物体的加速度是_m/s2,打F点时的速度是_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BC (2)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3)3.00 2.539.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加速度的大小是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 0.86 a=, _0.64_m/s210. 如右上图所示,若斜面的倾角为30,小车重10N,若把重力沿垂直于墙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则重力垂直于墙面的分力大小为_N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大小为_N参考答案:11. 电路如图,电源电压一定。关于电路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闭合S1时,两只灯泡是串联的 B.若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对调,闭合S1、S2后,两表都被烧坏C.若先闭合S1,再闭合S2,电压表读数不变、电流表读数变大D.若灯L1灯丝烧断,闭合S1、S2后,则灯L1不亮,灯L2亮,电压表无读数,电流表读数变小。参考答案:A12. 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完成平衡摩擦力的相关内容:取下砂桶,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选填“静止释放”或“轻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则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 ,平衡摩擦力才完成(2)某同学实验时得到如图(c)所示的aF图象,则该同学验证的是: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参考答案:(1)轻推;减小;间隔均匀(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13. 某同学做“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重复让小球从斜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得到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多个位置;根据画出的平抛运动轨迹测出小球多个位置的坐标(,),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小球运动的轨迹形状是_;设该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为,则小铁块从轨道末端飞出的速度 。参考答案: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着平直道路行驶,以 x 表示它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如图为汽车在 t0 到 t40s这段时间的 xt 图象。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多少米?(2)汽车在哪段时间没有行驶?(3)汽车哪段时间远离出发点,在哪段时间驶向出发点?(4)汽车在 t0 到 t10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5)汽车在 t20s 到 t40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参考答案:(1)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为 30m;(2)汽车在 10s20s 没有行驶;(3)汽车在 010s 远离出发点,20s40s 驶向出发点;(4)汽车在 t0 到 t10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 3m/s;(5)汽车在 t20s 到 t40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 1.5m/s【详解】(1)由图可知,汽车从原点出发,最远距离出发点 30m;(2)10s20s,汽车位置不变,说明汽车没有行驶;(3)010s 位移增大,远离出发点。20s40s 位移减小,驶向出发点;(4)汽车在 t0 到 t10s ,距离出发点从0变到30m,这段时间内的速度:;(5)汽车在 t20s 到 t40s,距离出发点从30m变到0,这段时间内的速度:,速度大小为 1.5m/s。15. 在上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上方小磁针N极的指向,标出电源的“十”“一”极。参考答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滑块以初速度04m/s,从光滑斜面底端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先后通过A、B点,A2B,到达斜面顶端C时,速度恰好减小为零,如图所示,已知A、B相距d0.75m,滑块由B到C的时间0.5s,试求:(1)斜面多长;(2)滑块在斜面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是多少?参考答案:解一:物块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A点速度为vA、B点速度vB,加速度为a,斜面长为S。A到B: vB2 - vA2 =2asAB (1) vA = 2vB (2)B到C: 0=vB + at0 .(3)解(1)(2)(3)得:vB=1m/s a= -2m/s2D到C 0 - v02=2as (4) s= 4m 从D运动到B的时间:2s解二:由于斜面光滑,滑块向上滑行做匀减速运动与向下滑行做匀加速运动具有对称性,即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先后通过B点与A点的速度BA/2,所以B点为C点到A的时间中点,设从C点到B点的时间与B点到A点的时间均为t则有dCBdBA13即 又 得a2m/s2 总时间2s,斜面长17. (20分)滑雪者从A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沿一平台后水平飞离B点,地面上紧靠平台有一个水平台阶,空间几何尺度如图所示,斜面、平台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滑雪者由斜面底端进入平台后立即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求:(1)滑雪者离开B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雪者从B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参考答案:(1)离开B点时的速度(2)设滑雪者离开B点后落在台阶上可解得 此时必须满足 当 时,滑雪者直接落到地面上, 可解得18. (18分)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平台上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平台上,弹簧长度比平台短木板B左端紧靠平台,木板C放在B右端,第一次B、C用销钉固定,然后用大小可忽略的木块A将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释放后A恰能运动到C右端第二次将销钉撤去,仍使A将弹簧压缩到同一位置后释放,若A与B、C间动摩擦因数为10.5,B、C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20.1,A、B、C质量分别为mAmC1.0kg、mB3.0kg,B、C长度均为L2.0m,g10m/s2,求:释放A后弹簧对A做功是多少?第二次B、C未固定时,A滑过B右端的瞬时速度多大?第二次B、C未固定时,最终BC间的距离多大?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 A依次滑过B、C所受滑动摩擦力 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4分)B、C固定时,由动能定理 B、C不固定时,A滑上C时,B、C整体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故BC保持静止由动能定理 (3)A滑到C上,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C=2N3=2(mA+mB)g,代入数据解得:fC=2N,C在地面上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A= =1g=0.510=5m/s2,aC= =(1-22)g=(0.5-20.1)10=3m/s2,设AB的共同速度为v2,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