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咏怀教学设计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化工作者,就难以避开地要打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安排和布局支配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建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一、教学目的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5、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忧思”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2难点:“忧思”的深意。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二、作家作品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闻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2、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争论,写志向。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溢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予,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欲,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卒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卒咏怀诗注。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非常出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孤独、苦痛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胆怯政治风险,希望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予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难过”为主要基调,具有剧烈的抒情色调。在艺术上多采纳比兴、寄予、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三、诗歌鉴赏1老师范读诗歌。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难过。2师问:请找出诗歌的诗眼?生答:忧思3师问: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生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终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难过。4.师问:诗人为什么会如此难过,如此忧思?(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探讨: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非常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当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困难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许多。阮籍原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行为,于是他实行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看法,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状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卒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卒”。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实行容忍看法,对他放浪佯狂、违反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终得以终其天年。钟会,官至司徒,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此人是个投机钻营的卑鄙小人,阮籍一向深恶痛绝。他时常来阮籍家作家,以此来探听阮的虚实。阮则置酒相待,开怀痛饮,对政事不发一言,钟会只得怏怏而归。阮有一女,容貌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于是每天沉醉于酒中,等提亲的人来,已见他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了。这样一连六十多天,他都宿酒未醒。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5.主题把握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担心的忧思。6.阮籍诗小结: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索和尖锐的人生悲伤。过去还从未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独、悲凉。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人权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愤世疾俗之情的发泄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仿照,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得厚重了。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言古体抒情组诗的体例。四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却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限制政权起先,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很多闻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峻的道德虚位现象。以醒悟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学问阶层的精神苦痛,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改变。正式文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气强大压迫下的悲伤。由于四周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索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干脆针对政治现状发表看法,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视察事物,探讨问题。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索。这就是正始文学呈现出深厚的哲理色调。深刻的理性思索和尖锐的人生悲伤,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时期闻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五作业【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