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进程国际比较与治理对策基于七次人口普查和OECD国家数据的分析 摘 要:本文对比研究中国与OECD国家老龄化、少子化进程,得出中国处于中度老龄化加速发展和狭义人口少子化阶段,具老龄化进程快,高龄人口占比高,少子化出现时间较早、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较弱特征,提出调整退休机制,提升人口生育意愿等治理对策。关键词:老龄化;少子化;社会治理1. 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国际比较当前,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据联合国人口数据,2015年OECD国家与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为24%,2050年该比例升至34%。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有老龄化进程划分标准,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为中度老龄化社会,当一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社会。按照上述阶段划分,中国人口中度老龄化阶段从2020年至2035年,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达到18.70%,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5%,与“六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加深,2025年中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规模将达3亿。重度老龄化阶段从2036年至2050年,老龄化程度上升至顶峰,老年人口峰值约4.8亿人。高度老龄化阶段从2051年至210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稳定在31%左右,老年人口规模稳定在3亿到4亿之间。回顾中国七次人口普查,对比国际老龄化阶段划分,目前中国处于中度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如表1所示,当前老龄化发展进程加速,“五普”到“六普”期间,两项占比依次增长了2.8%、1.91%,“六普”到“七普”期间,两项占比依次增长了5.44%、4.63%。未来高度老龄化阶段,大约3个中国人中有1个60岁以上老人。表1 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老年人口数据一普二普三普四普五普六普七普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7.326.087.648.3610.4613.2618.7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4.413.544.915.576.968.8713.5数据来源:历次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比国际平均水平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更快,高龄人口占比较高。观察人口中位年龄,2015年全球中位年龄29.6岁,同期中国中位年龄37岁,比全球高7.4岁,2050年全球中位年龄36.1岁,中国中位年龄49.6岁,比全球高13.5岁。从2015年到2050年,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从11.5%上升至23.2%,世界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占比从1.7%上升至4.5%,中国远超世界平均水平。2. 人口少子化进程及国际比较世界人口少子化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阶段:逆人口少子化阶段,出生人口规模增长,人口总量增长、年龄结构年轻化;广义人口少子化阶段,少生优生观念逐渐普及,生育水平下降,人口总量缓慢增长,生育率水平仍高于死亡率水平;狭义人口少子化阶段,生育水平继续下降,低于死亡率水平或少年人口比重低于20%。据联合国人口预测,老龄化导致多国人口规模缩减,例如德国由2015年的8068.9万人减少到2050年7451.3万人,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等国未来人口也将减少。回顾中国七次人口普查,对比国际阶段划分,中国目前处于狭义人口少子化阶段。如图1所示,20世纪80年代初是广义少子化阶段,2006年及以后转向狭义少子化阶段。整体上,出生水平经短期反弹、明显下降后稳定在低水平。1980至1986年是短期反弹期,计生政策实际操作标准不明确,“只生一个好”政策与农民群众生育观念有冲突,当时许多农民行动上抵制“一孩”政策,总和生育率从1980年的2.61反弹至1986年的2.67。1987至1999年明显下降时期,1986年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提出计划生育操作措施“农村生育二胎必须为独女户”,明确了前一阶段的生育政策操作标准,其他地区纷纷完善当地条例,总和生育率从1987年的2.64降低至1999年的1.59,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后生育率稳定在低水平,2006年广义少子化转向狭义人口少子化,2000年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后,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任务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2006年,我国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进入狭义人口少子化阶段,近年总和生育率小幅上升,但稳定在1.6至1.7之间,低生育水平没有实质性变化。图1 中国1980年至2020年总和生育率数据来源:中国历年人口统计年鉴、历次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与国际相比,我国人口少子化出现时间较早、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较弱。比较生育水平下降至少子化初始阶段用时,意大利、德国等国用了100至160年,我国仅用时35年。进入少子化阶段的经济基础,德国等国当时人均GDP已达10000美元,而中国进入该阶段时人均GDP是2000美元,呈“未富先少”特征。3.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治理重点老龄化、少子化将对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应以调整退休机制,提升人口生育意愿,增加社会养育服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治理重点促进人口发展。1. 实施渐进延迟退休机制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形势,应合理延长退休年龄,采取渐进式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下限的方案,以3到5年为单个周期,各周期内延长退休年龄1年,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进行细节调整与完善,用3至5个周期完成全套退休年龄调整。(二)完善延迟退休的辅助机制完善延迟退休的养老金激励机制。出台规定使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延迟领取养老金者获得额外奖励,适度下调提前退休者养老金。建立完善长期护理津贴制度,采取采取现金津贴、实物福利与其他社会服务等形式满足老年人口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加大终身教育和培训投入,实施老年友好型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增加老年人口就业能力。(三)弥补少子化的生育、养育短板针对未来少子化发展形势,提升育龄群体生育意愿。政府应增大对女性的就业支持,增强女性兼顾就业与职业发展的能力;完善婴幼儿照护机构法规,促进托幼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企业针对雇员生育、养育需求,为其安排弹性工作时间,社会组织和社区大力开展托幼服务。(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未来少子化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应加大开发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缓解劳动力短缺的不利影响。参考文献:1. 曾霞,姚万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就业冲击效应基于OECD国家数据的实证检验J.西北人口,2020,41(02):27-38. -全文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