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代家坝镇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离子中核外电子排布不与氖原子相同的是ACl- BF- CAl3+ DNa+参考答案:A略2.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MnO4-、Mg2+、NO3- BNa+、Ba2+、SO42-、Br-CK+、SCN、Fe3+、Cl- DK+、AlO2-、Cl-、SO42-参考答案:A略3.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是强酸 B过氧化氢是离子化合物C过氧化氢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D过氧化氢有漂白作用参考答案:CD4. 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A. NaOH溶液、CO2B. H2O、氨气C. NaOH溶液、COD. H2O、NO2参考答案:C【分析】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说明其压强减小,据此解答。【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打开夹子时中的气体进入中,从而使得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A不选;B氨气极易溶于水,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则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B不选;C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打开夹子时中的压强不变,水的沸点不变仍然是100,水不能沸腾,C选;DNO2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HNO3+NO,反应使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则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故D不选;故合理选项是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根据题中的现象分析出气压的变化,并根据压强对物质沸点的影响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5. 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以下反应合成:Al2O3N23C2AlN3CO 有关该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参考答案:B6. A、B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 层电子数为(a-b),L 层电子数为(a+b),则下列关于A、B 形成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与盐酸反应 B该物质呈空间网状结构C不溶于水 D同种类型的晶体硬度普遍较大参考答案:A略7.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1纳米(nm)= 10-9m,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与下列物质最有可能归为同一类的是( )A水 B雾 CNaCl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参考答案:B略8. 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B硅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O2、Cl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D自然界存在游离态的硅参考答案:D略9. 与100ml,2mol/L的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3ml 2mol/L的NaCl溶液 B、50ml 4mol/L的FeCl3溶液C、200ml 1mol/L的HCl溶液 D、50ml 3mol/L的BaCl2溶液参考答案:D略10. 1998年出现的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产生了显著的“厄尔尼诺”现象,干旱和暴雨危害了许多地区。为了防止气候进一步变暖,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于1998年通过大会要求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气体是ASO2 BH2SCSO3DCO2参考答案:D11.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Cu2+、SO42、OH、K+BNa+、CO32、H+、ClCH+、Cl、NO3、Ba2+DCa2+、H+、CO32、NO3参考答案:C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因Cu2+、OH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B因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C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C正确;D因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Ca2+、CO32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较简单,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即可解答12. 用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的分子数目为0.1 NAB9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5NAC0.3 mol /L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目为0.3 NAD常温常压下,28gN2和CO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参考答案:D略13. 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参考答案:C14. 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 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 两种不同的分子参考答案:C略15. 对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盐酸属于纯净物 BSiO2、消石灰、胆矾分别为酸性氧化物、碱、盐C纯碱、烧碱、苛性钾均为碱 DCaO、Na2O、Mn2O7均属于碱性氧化物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欲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1的稀硫酸500ml(1)选用的主要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2)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用量筒量取浓H2SO4 B反复颠倒摇匀C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洗净所用仪器E稀释浓H2SO4 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ml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否则会使浓度;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要转入容量瓶,否则会使浓度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俯视会使浓度参考答案:1.500mL容量瓶2.AEFCBD3. 13.6 冷却 偏高 偏低 偏高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需要的仪器;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排序;(3)依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解答:解:(1)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正确的顺序为:AEFCBD;故答案为:AEFCBD;(3)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V18.4mol/L=500ml0.5mol?L1,解得V=13.6mL;故答案为:13.6;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盛放过热液体,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冷却;否则趁热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要转入容量瓶,否则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冷却;偏高;偏低;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俯视会使浓度,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实验能力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6分)将12 .8g铜与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500mL,请计算:(1)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2)NO,N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各为多少升?参考答案:(1)0.4 molL-1(3分) (2)各2.24 L (3分)18. 重水的组成为D2O,则 0.2mol重水中含中子 个。 50g重水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摩。 100个重水分子和100个普通水分子的质量之比为 ,电子数之比为 。参考答案: 2NA 个。 25 摩。 10:9 , 1:1 。19. (8分)准确称取22.7g某矿石样品(含Al2O3、Fe2O3和不溶于水和酸的杂质),放入盛有100mL某浓度的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mol/L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